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想指南.其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突出强调了以坚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科学地提供了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理论的历史向度是党的先进性的历史范畴,实践维度是党的先进性的动力源泉,价值取向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表现.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这一思想集中论述了党的先进性,其精神实质就是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永葆党的先进性.先进性是党的生命,这不仅是因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政党政治的基本要求,而且是从根本上关系着无产阶级政党的生死存亡.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保持党的先进性,党才能具有继续领导人民前进和执掌国家政权的资格和能力,党的执政地位才能观固,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希望.我们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应当把思想认识集中到执政党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上来.  相似文献   

4.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正确理解党的先进性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关系,党的先进性规定了党员先进性的前提和方向,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当代要求包括:理论武装,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先进性;牢记宗旨,保持行为上的先进性;牢记两个"务必"保持作风上的先进性;模范遵守法纪,保持纪律上的先进性. .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这一执政党建设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涵盖了党的政治建没、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执政能力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我们党探索执政规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其中,关于党的先进性方面的一些重要论述,具有典型的时代性和创造性,回答了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为什么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什么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等重大问题.这些论述继承和完善了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和邓小平的党建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6.
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党只有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保持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实现了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和创新,为党的先进性的发挥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践标准.面向21世纪,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就能够永葆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相似文献   

7.
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大课题.为构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应抓好"六个结合":先进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成才教育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组织建设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民主评议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以人为本不仅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思想前提、动力源泉,而且是它的评价标准、根本目的和永恒的价值追求.因此,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上的先进性,二是实践上的先进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先进性的新的时代概括,深化了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同时也深化了对党的先进性判断标准的认识判断一个政党是否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要对它进行理论判断,更要对它进行实践判断;而且,要从党的先进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从"三个代表"的角度进行综合判断,其中包括对党的先进性的价值判断.这样才能对党的先进性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从爱国主义视角来看,"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完整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最高要求.在当代中国,我们党的先进性与爱国主义的先进性是统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党有没有先进性和创造力,取决于党是否能够始终把握和实践爱国主义的先进性."三个代表"是衡量爱国主义先进性的根本标准,"三个代表"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先进性三位一体、相互贯通.实践"三个代表"是实现爱国主义的根本途径,不仅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而且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实践的前列.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澳大利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英国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的移植 ,因而与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有着同样的属性。在本土化过程中 ,它形成了诸多适合于澳洲社会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人对于政党和政党政治的认识是从政党和朋党的比较开始的。晚清统治者出于稳定政治的需要 ,面对当时各政治派别发展政党政治的要求 ,颁发了开放党禁的谕旨 ,开放党禁 ,使政党在中国的地位得到确认。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 ,推进民主政治的高潮迭现 ,从 1 91 1年至 1 91 4年 ,全国公开的各种党会达 6 82个。关注中国未来发展的时代精英 ,不得不思虑怎样的政党才适合中国 ,选择什么样的政党体制 ,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的前进 ,实现中国的近代化。民初的政党离合对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都产生过直接的影响 ,影响他们对政党政治作用的认识和政治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特点和优势。对建国后政党治理实践的研究发现,基层治理中政党功能呈现出从总体性动员到嵌合式引领的调适。在一体化的总体性支配阶段,政党通过组织整合和政治动员对基层社会进行总体性整合,呈现出“机械整合”的特点。改革以后,面对分化社会的碎片化治理难题,政党以培育治理共同体为目标开展嵌合式引领,借助政治统合机制进行适应性的整合性治理,形成了基层治理创新的政党方案。整体来看,党的基层治理逻辑经历了由碎片化治理向统合型治理、由政治动员向协商引领的逻辑转变。  相似文献   

14.
政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政治现象",是一个政党世界观、价值观、政治理念等的集中反映。意识形态不但是政党的构成要素,更是政党的旗帜与政治灵魂。一般而言,政党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与价值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调适性、主观性与信仰性等特点;具有辩护与批判、凝聚与整合、激励与动员、引导与建设等政治功能,是"正反"两方面作用的矛盾统一。政党存在和发展,既要坚持一定的意识形态,更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化意识形态的消极功能为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监督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政党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内在机制,它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监督。中国政党制度的创新性赋予了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监督新的价值意义。中国政党监督把人民民主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把执政、参政行为作为互相监督的直接指向,把政党制度建设作为实现监督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闽西特委作为统一领导闽西各县农民武装暴动的地方党组织,自成立起就肩负加强党的建设的使命,重视从政治上建党。中共闽西特委通过执行政治路线、强化政治领导、明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严明政治纪律等途径开展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多党合作制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有着根本的区别。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的核心力量,任何一个国家不仅要依据国情选择政党体制,执政党本身也需要现代化。执政党现代化首先需要执政理念科学化、党内关系民主化、党政关系法制化、党群关系和谐化。  相似文献   

18.
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职责是实现党的政治功能。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在国有企业中,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是解决政治功能薄弱问题的现实需要,有助于加强党的领导、推动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使得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够突出。当前,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只有从思想认识上廓清突出政治功能的内涵和意义、从企业文化建设上构建文化支撑、从企业机制上做好保障、从具体实践上细化落实,才能有效突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9.
纪律建设是列宁从建党初期就高度重视的问题,整饬党纪是列宁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一环。十月革命后,列宁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俄共(布)实践相结合,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纪律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其思想包括维护中央权威,严明政治纪律;禁止派别活动,严肃组织纪律;整顿党风政风,严整工作纪律;开展反腐倡廉,严格廉洁纪律;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持监察效率等措施。纪律建设是无产阶级执政党治党管党的有力保证,无产阶级政党需要深刻把握列宁执政党纪律建设的时代背景,借鉴列宁相关举措,严肃党纪,永葆党的先进性与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在这种政党制度内,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议政党,表现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共存、平等合作、民主协商、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党关系。这种政党关系既不同于前苏联的一党制,也不同于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在中国政党制度中,政党地位的体现,政党关系的形成,蕴含着政党和谐的积极因素,这样使得中国政党间的合作与协商,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又反映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和谐政党关系,奠定了中国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