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有一条新闻报道深圳劳动力市场岗位需求,出现企业需要的中低层次技能型劳动力缺口数十万。而在农村仍有一定数量的富余劳力无所事事,城市中也有一些闲散劳动力,特别是一些升学难而滞留家中的年轻劳动力,由于缺乏劳动技能,而在网吧中虚度青春年华。这种城乡劳动力结构性过剩与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引入深思。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两种就业模式:外部劳动力市场模式和内部劳动力市场模式。前者是自由流动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的融合,后者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行政的或准市场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制度环境的差别导致了不同就业模式的选择。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着大量的“富余人员”,可以在企业内部优化重组或组建关联企业进行安排,建立以稳定就业关系为特征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度。  相似文献   

3.
面对2007年突然开始蔓延的“民上荒”,文章透过对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总量变动趋势的分析,指出这种现象并非周期性的暂时现象,它标志着“人口红利”将逐步消失,我们已经开始处在迎接“劳动力短缺”到来的过渡期。科学地认识劳动力供求转折点的阶段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未雨绸缪,为“劳动力供给短缺”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也为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演进及对就业问题的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大虎 《天府新论》2005,4(4):47-49
由于中国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之间构成的劳动力市场是非一体化的,是被分割的,而且这种分割更多的不是体现为功能性分割,而是一种制度性分割,劳动力市场由于既有制度的差异被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活动的劳动力,有可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分割性收益”。因此,人们想方设法进入分割收益区,造成了主要劳动力市场激烈的职位竞争状况。而在由西部地区、农村和乡镇企业所构成的劳动力市场里,就业则相对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5.
信号效应、讨价还价模型与我国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对称信息的市场理论作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 ,在解释现代市场中的许多现象方面 ,有着新古典经济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就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中“信号效应”和“讨价还价”模型与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消减不对称信息对劳动力市场带来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当前部分省区实施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移的战略,农村富余劳动力出现就地转移的新趋势出发,将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了农村地区基于地域资源优势开发的四种经济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发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四大对策和建议:出台并切实贯彻执行改变城乡分割,扶持农村回乡人员创业的系列政策,创造有利于农业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环境;根据地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构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打造地域经济的样板,发挥其示范教育作用;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等。  相似文献   

7.
丹麦劳动力市场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劳动力市场模式中非常成功的一种模式,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丹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将灵活化的劳动力市场、慷慨的福利制度与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金三角”,成功地平衡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丹麦劳动力市场模式以其传统的价值理念、良好的社会合作机制和混合经济体制为基础。随着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丹麦劳动力市场模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香港外地劳工问题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亚洲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均出现劳工短缺现象,香港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如何克服劳工短缺,已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保持经济繁荣的一项重要课题。香港采取输入外地劳工的方法来缓解劳工短缺的矛盾。本文就香港如何引进外地的劳工,输入外地劳工的影响以及怎样从根本上解决劳工短缺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一、劳工短缺与输入外地劳工80年代是香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其明显的特征就是劳动力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出现了严重的劳工短缺。在劳动力总数上升的同时,仍保持较高…  相似文献   

9.
“教育过剩”现象是目前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认为,我国出现教育过剩的实质是教育整体不足下的教育相对过剩,并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这种教育相对过剩现象。  相似文献   

10.
古典经济学视“企业”为一只无须分析的“黑箱”,企业劳动力完全是通过市场工资的竞争进行配置的。实际上,劳动力配置大部分是在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上进行的。本文将从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出发,揭示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点,阐述如何加强内部劳动力市场建设,以促进企业人力资本运营。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珠江三角洲调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根据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用工调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民工荒”现象背后的制度原因,即户籍制度的存在造成农村劳动力迁移成本过高,以及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依靠低劳动力成本获取利润。从劳动力市场的演变趋势观察,本文提出了改革的紧迫日程:通过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迁移成本,通过发挥工会组织功能发育新型的工资形成机制,通过政府职能的发挥改善整体劳动环境和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分析了由改革和发展过程所带来的我国劳动力市场在中资和外资之间的划分、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划分,和由劳动者个人素质、受教育培训水平的差别所带来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纵向划分,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划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背景下的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分化对我国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专项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就业途径选择的影响因素,论证农村富余劳动者的流动更多的受个人因素的影响,流动路径狭窄,就业渠道单一,难以完全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来实现其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制度下劳动力市场运行模式应是:利用供求机制,调节和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强化竞争机制,畅通劳动力流通渠道;建立动态疏导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开拓再就业渠道;运用工资杠杆机制,合理调节劳动力流向;建立政策优惠支持机制,实现企业主业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保证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初开始出现的局部地区民工短缺,今年在一些地方又出现,其实这不仅仅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新问题,还从侧面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农业发展、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等。  相似文献   

16.
王瑜 《兰州学刊》2013,(3):73-80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学历失业问题凸显,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数据比较分析表明,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高学历失业并不算严重,而且中国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结构重心相对偏低。同时,失业人口教育程度构成受产业结构和总体教育水平与结构的影响。通过中国近年来就业总量和结构变动的分析,我国就业总量压力的确存在,但是并不突出。特别是,考虑到职业需求缺口与供给缺口并存、劳动力过剩与劳动力短缺并存的矛盾,高学历者失业主要应当是结构性矛盾,与整个劳动力市场结构紧密相关,由此文章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劳动力市场改进模型。文章提出,高等教育本身应当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改进整体的劳动力结构的途径中去解决高学历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只有加快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民致富、农村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是很少有学者能看到农业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对浙江海宁农村地区的实地调查,从年龄、学历、动机上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概述,并且通过对村民转移意愿的了解。分析了未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导致发展现代农业面临劳动力供给短缺、人力资本偏低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今天想讲讲广州外来工、农民工的变化趋势,对这个趋势的把握和分析,对我们提出相关政策是有帮助的。第一,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结构问题。我们国家目前以及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普通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在可见的未来,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还是存在着差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供给还是大于需求。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所带来的民工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从总量上说,我国可见的未来里面不可能出现民工短缺;民工短缺是区域性的,是局部的结构性的问题。我认为,从总的态势来看,普通劳动力的短缺还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们在研究中提出四个短缺,一是苦工的短缺,这是局部性的,暂时性的。二,更严重的是技工的短缺,严重地影响了我们产业的竞争力。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特别是跟技术有关的,核心人才的短缺。四是领军人才的短缺。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其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被认为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我国现有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既包括因劳动、就业制度不合理而累积形成的存量,又包括因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而形成的增量。本文提出了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和发展模型并以此来分析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长效的劳动力转移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