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其自我效能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高校辅导员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低落等是其职业倦怠特征。角色认同、职业素养、工作挑战、职业发展等困惑是主要原因。应培养和提升自我效能感,完善知识结构,明确工作职责,增加成功体验,优化工作环境,以消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高星级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整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提出假设,建立模型,通过参数估计、路径分析等方法得出结论:情绪失调对情绪耗竭、玩世不恭存和个人成就感低存在正向影响;情绪努力对个人成就感低、情绪耗竭和工作满意度低有负向影响;情绪耗竭对玩世不恭有正向影响,对工作满意度有负向影响,个人成就感对工作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员工自身的调节和酒店管理者采取适当的情绪管理措施有利于酒店情绪劳动管理。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广东省4所高校74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性去个人化水平高于女性,而女性辅导员的情感疲惫高于男性辅导员;已婚辅导员比未婚者在工作中能体验到更高的成就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辅导员的去个人化水平会随之增长,并最终达到显著水平,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水平与专业老师进行比较发现,辅导员的情绪倦怠水平要高于专业老师,但是去个人化水平要低于专业老师。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抽取广州某高校辅导员80人为样本,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工具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1.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焦虑除外)以及症状总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少成就感与精神病性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去个性化与心理健康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2.情绪衰竭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少成就感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去个性化没有进入回归方程。可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相关,且职业倦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高职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以173名高职教师为被试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教师情绪耗竭和非人性化明显低于中等水平,低成就感稍高于中等水平;教师的倦怠在工龄上分布,情绪耗竭和非人性化存在显著差异,低成就感无显著差异;在性别分布上,情绪耗竭和非人性化无显著差异,低成就感呈显著差异,且男性低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关系密切。本研究采用连续分阶段整群抽样,以浙江省221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中成就感低落水平最高,玩世不恭水平最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在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园所性质、工资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情绪劳动中的自然调节和深层加工策略与职业倦怠中的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及职业倦怠总均分存在显著负相关;表层加工与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成就感低落和职业倦怠总均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自然调节和深层加工策略负向预测职业倦怠,表层加工策略正向预测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南京16所高校245名辅导员进行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南京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但情况并不严重,多表现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去人性化、低成就感现象不明显。探讨了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为制定辅导员职业倦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界定了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概念,通过深度访谈形成这一概念的构成维度,以1000位辽宁、吉林、湖北、河南、云南、广东等省的高校辅导员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建立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量表,并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的现状。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共有社会认可度、成就感、物质报酬、智力刺激(创新性)、人际关系、利他主义(奉献性)、安全感等7个维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辅导员性别、婚姻状态、年龄、工作年限、学历构成等方面职业价值观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高校博士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中的新兴力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山东部分省属高校进行实证调研,构建了博士辅导员职业精神五个维度十一个构成要素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博士辅导员职业精神三层次模型。调查数据表明:博士辅导员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政治面貌绝大多数为中共党员,部分是群众;学位类别较多,理工科学位占比超过85%,文科学位约为15%;从事辅导员工作平均近4年,所教育管理学生年平均近200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博士辅导员在职业情感、职业归属、职业责任、职业成就等四个维度上与其他学历辅导员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热情、职业荣誉感、职业品格、职业道德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博士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培育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及其自身的共同努力方能铸就。政府主要在制定博士辅导员制度政策和推进政策落实上着力;社会应该加强对博士辅导员典型事迹的职业身份认可宣传,为博士辅导员打造良好的社会声望;而高校除了保证博士辅导员制度政策待遇落实外,还要加强博士辅导员的校内外双循环交流机制建设;博士辅导员则应全面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坚定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工作者枯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枯竭是存在于心理健康工作者当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指的是在工作中,个体面对长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源而产生的一种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影响枯竭的因素存在于三个方面: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个人特征、与当事人有关的特征和工作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基层公务员角色压力、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山西、湖北、黑龙江、山东、内蒙古5省(自治区)选取在职在岗基层公务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有效数据490份。研究发现,基层公务员角色压力中角色模糊和角色超载两个维度对其工作倦怠中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健康在基层公务员角色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心理健康状况的提升使得角色超载对人格解体的影响有所减弱,而角色冲突对成就感低落的反向预测作用仅在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表现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角色冲突为研究视角,分析了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角色过载、角色间,中突和角色内冲突,论述了角色冲突和去个性化、情感衰竭以及低成就感的关系,得出角色;中突直接导致辅导员的工作作懈怠这一观点。提出缩小辅导员工作职责、专任教师定位、弹性工作制和同工、同酬、同编制四个方面的解决思路,为全面破解辅导员的职业懈怠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辅导员面临着知识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工作方式时代化等新的挑战,出现了价值感缺失、职业道德取向出现偏离、育人方式出现偏差等职业道德失范现象。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信仰上出现多元化,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产生了动摇;价值观上突出自我,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考试作弊现象突出,诚信道德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道德准则与构建的基本内容要素。因此,辅导员应注意自我教育、率先垂范,自觉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学校应从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通过尊重辅导员主体地位、关注辅导员价值诉求、完善道德评价标准等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安排;社会则应积极营造辅导员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推进辅导员职业化进程,倡导职业平等,加大辅导员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从而促进提高辅导员职业道德水平建设。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内涵、构成与特点,描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存在缺乏职业理想与职业责任,缺少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职业作风,职业技能不符合工作要求等问题。分析发现缺乏对辅导员职业精神内涵的认知和实践,职业认同度低,持续工作意愿不强,职业压力大、责任重是影响因素辅导员职业精神的主要因素。从丰富辅导员职业精神内涵,加强宣传和引导;减轻工作负担,明确工作职责,加强专业培训;设置不同职责的辅导员岗位,促进工作专业化;成立辅导员协会,促进职业能力自我提高等方面提出发扬和培养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韧性现状与人口学特征,采用自主开发的高校辅导员职业韧性量表,选取全国30 余所 高校1184 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总体上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韧性处于中等水平;(2)相比日常稳态下的韧性 资源,辅导员在职业逆境下的情绪与认知调节力更具优势。(3)辅导员职业韧性具有显著的人口学特征,其中男性辅导员的情 绪类与认知类韧性资源更具优势;未婚研究生辅导员的总体职业韧性水平显著高于已婚研究生学历者;专职辅导员的情绪自 我调节力显著高于兼职辅导员;相比二本、三本与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从业者,一本学校辅导员在逆境之初的应激反应要明显高 些,而在整个逆境应对中的消极体验却明显低些。主要建议:培养新时代辅导员的职业韧性要扶“弱”固“强”,设计干预项目时 应审慎考量人口学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和职业发展阶段进行了质性研究。采用扎根理论,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的调查方法,在全国辅导员骨干培训班采访了37名高校辅导员,根据他们对影响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如本职工作特征、职业身份、工作模式以及工作中所能获取的资源和遇到的阻碍等,将影响因素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即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决策方法以及职业发展阶段,构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进一步将辅导员职业发展分为探索阶段,形成阶段,维护阶段和专业化阶段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职业发展阶段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性的关系,最终形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突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中北大学为例,通过三种问卷调查,对辅导员的自身定位、培训状况、工作压力、职业成就感以及考评机制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来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队伍整体素养和工作能力对高等学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目前辅导员队伍暴露出工作沟通指导平台不健全,工作水平提升缓慢;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考评缺少量化;工作成果展示不明显,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三个主要问题。而建立和实施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通过进行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设计和规范化实施,促使辅导员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辅导员工作指导准确有力,经验共享充分,辅导员工作水平提升迅速;成果展示明显,经验凝练系统,辅导员工作成就感倍增;工作绩效直观,评价依据充分可靠,辅导员工作考评日趋规范。较快地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对江苏省9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程度普遍较高,其中女性辅导员更喜爱辅导员职业;不同学历水平的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认同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工龄、月收入、行政级别、职称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逐步提高;省重点高校的辅导员职业认同度最高,其他依次为省普通高校、省民办高校、省大专院校。因此,高校需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工作环境,提高辅导员工作待遇、社会地位等。  相似文献   

20.
职场排斥和工作倦怠等职场负向行为普遍存在于组织中。文章选取容易出现工作倦怠感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职场排斥对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有显著正向影响,验证了职场排斥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倦怠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些为中小企业矫治和预防管理人员出现工作倦怠的职场负向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