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专业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作为对从业者自身的一种自觉的规范和约束,是新闻专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涵。在职业社会学的层面,职业伦理道德属于确认行业范例的内部规范和行业组织的自律。我们通过对各种新闻采写方法的接受程度、新闻职业伦理道德形成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对新闻工作者某些行为的认可程度、对采编人员职业追求各要素的重要性评价等四方面不同内容的调查分析,发现我国新闻媒体的从业者正在逐渐形成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但是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职业理念是现代新闻从业者素质的重要成分.中国新闻业改革已历经30年,通过分析其间新闻从业者在职业角色的自我塑造和完善过程中行为模式与专业规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可以描绘目前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的发展轨迹.提高新闻职业化水准,则需讲求把关于责任的共同意识形态贯穿新闻活动实体,准确规定新闻工作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强调将新闻从业角色规定和角色规范内化为实际表现及角色行为.  相似文献   

3.
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西方,它主张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在工作中追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韬奋以<生活>系列为阵地,永远从大众的立场,逐渐形成了后人景仰的韬奋精神.本文试通过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解读伟大的韬奋精神,并告诉读者:虽然韬奋时代已经过去,但在今天它仍是新闻从业者恪守的准则和追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中国特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是媒体实践新闻专业主义的场域,它带来了新闻专业主义运作的复杂性和情境性。基于实践社会学的研究取向,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应该植根于中国本土的经验,建构一种动态的关于媒体从业者"行动"的研究视角。这一研究视角将新闻专业主义的实践放在政治权力、商业权力、公众群体与媒介组织之间的复杂博弈中进行观察,致力于探讨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是如何在外部权力与媒体内部因素的互动中进行运作的,最终形成一种协商型的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作为一门职业,新闻实践技能的培养应是新闻教育的题中之意,但是在教学过程,高校新闻教育日益脱离实践,陷入了教师、学生、社会三方均不满意的困境.本文分析了新闻教育脱离新闻实践的主要原因,提出在高校建设一体化的新闻实践平台,以增强高校在实践培训中的主导性,进一步推进独立、批判的新闻专业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6.
在厘清新闻专业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历程以及公共与参与式新闻的演进过程之基础上,从消解与发展两方面阐释了公共与参与式新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指出公共与参与式新闻的发展虽然通过改变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对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解,但是却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了新闻专业主义与时俱进的重构过程,并提出对新闻专业主义内涵重构的设想:客观是核心、真实是生命;独立是追求、自主是基础;良知是底线、人性是灵魂;参与是条件、组织是桥梁。  相似文献   

7.
当下,互联网、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等替代性传播渠道的大量出现,给传统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话语实践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新闻从业者对于自身职业认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急迫感也相伴相生。通过案例研究和话语分析,从新闻事实的叙述活动、新闻记者的角色功能、新闻组织结构和新闻专业机构等四个维度,论证作为阐释社群的新闻从业者的话语合法性和文化权威重构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对当前诸多新闻伦理乱象提出反思性重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着重调查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状况并加以分析.方法:采用MBI职业倦怠问卷对通辽市137名新闻从业者进行测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辽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在整体上虽然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但是已有相当比例的从业人员开始具有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其中,在性别比较中没有较明显的差异;不同年龄的新闻从业者在职业效能(个人成就)维度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岗位的新闻从业人员在情感枯竭维度差异显著;不同岗位的新闻从业人员在人格解体维度有显著差异.结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倦怠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新闻专业主义与网络传播——以“三鹿事件”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论述了网络传播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对传媒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被扭曲了的公关传播活动与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乏紧密相关。“三鹿事件”是传媒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无论对媒体还是对其它组织都是一个重要契机。在互联网传播时代,必须真正树立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和公共关系理念.否则就可能给自身带来致命的危险。“三鹿事件”反过来也说明,那些被扭曲了的传播思想仍然会顽强地作用于互联网,并试图借互联网的特性去扭曲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专业主义”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学术界引起热议。中国传统传媒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是一套将媒介视为精英式的、垄断的技术,进而构建新闻业专业壁垒的实践性新闻话语体系。在自媒体时代,这一套垄断性话语体系受到了挑战。基于自媒体话语空间实践,将媒介视为一套拥有自身运行方式的逻辑,在中国不断媒介化的社会环境中,面对自媒体结构性“下沉”而重构的新闻业,新闻专业主义已不再是仅属于专业媒体人的规训,因突破了原生新闻专业主义的壁垒,而成为自由表达和公共参与的社会文化,进而成为监督社会的新形态,然而非理性的情绪表达成为新型新闻专业主义的杂质。因此,媒介融合的理念成为政府社会治理的手段和方法,并借此对社会的舆论形成监督和引导。自媒体所创造的新闻生产关系修正了原有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教育在美国的存在和发展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美国新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全面和规范的教育。近十年来,随着媒体资源整合进程的加快,传播渠道的增多,技术改进的加强,美国新闻教育呈现向规范化、精深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社会各界大力普及媒介素养教育,使新闻教育具有强烈的大众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智能媒体传播格局使得新技术日益成为关注热点,但媒介伦理对于技术的规制依然关键,新闻价值观的理性回归是新闻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技术变革和传媒格局重构的时代背景下,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实践中焕发生机与活力,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势在必行。以红色新闻资源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从价值引领创新、专业培养创新、教育平台创新三个维度,创新红色新闻资源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为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冯列山是第一个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是新闻学研究德国的源流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抗战时期他在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领域颇多建树.不同于当时的留美新闻学者多关注于新闻实践应用领域的探讨,他对新闻学研究更注重对新闻学元问题的学理阐发.但这种德国式的新闻学研究和教育模式,在抗战救亡的大环境下,并不能因应抗战对宣传人才的需求,因此没有形成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 2 1世纪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四个重要层次 :坚持终身教育、扩大学校教育、完善精英教育、加强社会教育 ,提出新世纪中国新闻教育的目标在于逐步提高全民新闻素质和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新闻人才队伍。四个层次的教育密切结合、协调发展 ,力争在 2 1世纪中期彻底改变中国新闻教育滞后于新闻事业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闻教育如何应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 ,互联网尚处于萌芽状态之中。但其来势之猛、影响之巨 ,在人类新闻传播史上属前所未有。网络对新闻教育的挑战之一就是使之更新观念 ;挑战之二是使之文理兼通 ;挑战之三是使之德艺双馨。新闻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打破单一文科的过狭的教学体系 ,全面实施通才教育 ;二、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四、着重抓好课程体系重构和教材建设 ;五、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国际新闻在当今世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国际新闻报道的传者身份,国际新闻记者的地位和作用也渐渐凸显。本文从国际新闻的定义说起,分析了国际新闻记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如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国际视野、受众意识及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并进一步指出了国际新闻记者素质亟需提高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新闻学比较研究在我国学界开展得比较晚,关注的焦点在于中西方新闻学理论与方法比较。进入新世纪之后,学者们开始转向中日、中欧等相关国家与地区新闻传播的比较研究。如果从媒介交互视野中考证比较新闻学,在中国可追溯到孔子编撰的《春秋》,并在历代王朝的媒介中交互相传。到了晚清时代,随着西方报刊媒介传入中国,中外媒介产生剧烈交互,激发了中国资产阶级办报高潮,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民主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初年,中国媒介深受苏联媒介思想影响,直到中苏外交关系破裂而止。改革开放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出现了新的语境,媒介的学习与互补进入到了新的交互阶段。中俄"比较新闻学"应运而生,弥补了比较新闻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个缺憾。《中俄现代新闻理论比较》中许多新论新说,丰富了媒介交互视野下的比较新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公众新闻是建立在"公众"问题上的一个概念。公众新闻的任务是使新闻能不断滋养生机勃勃的民主,不只是作为一种新闻方式,而更是作为一种普通人自由而有尊严的生活方式。从美国发源的公众新闻理论,很快在我国大众传媒土壤上生长起来,这种以公众与民主政治的密切关系为核心的新闻实践在国内许多媒体的尝试下,结合民生新闻的做法,很快成为我国公共领域中重要的部分,对当地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起到重要影响。本文对比分析了公众新闻在我国的外部特征,并为其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产业的蓬勃发展对高校新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新闻学教育只有通过多学科嫁接、产学研结合和开放性办学,所培养的新闻人才才能适应新闻产业的需要,不能再囿于狭隘的传统新闻学教育理念中,而应当走出来,树立"大教育"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行新闻专业的"通才"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现代媒体需求并造成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对当今媒体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多元需求的探讨和对传统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了依托综合型大学的学科优势资源,创新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适应新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专业化"的特色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论对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