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互联网+教育”时代,传统教学面临着理念、模式、过程、方法与技术等一系列挑战,智慧教学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的重要着力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和知识的网络分布性以及学习的联通性,协同知识建构是信息时代教学范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PIIIA协同知识建构教学模式在联通主义理论基础上,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将教学智慧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包括先行准备、个体知识建构、组内协同知识建构、组间协同知识建构、评价反馈5个环节。该模式在河南省某高校开设的“物联网前沿技术”等省级本科一流课程中开展教学实践,通过实践,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显著促进了学习成果的创造和元认知的发展,形成了共同学习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适应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态势,教师教育课程的建构和发展是地方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分析广西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建构的依据和现实基础,提出了围绕教育技能形成过程展开课程设计、组织教材内容,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师教育新课程,增设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活动课程等思路。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的知识建构旨向理论,提出了认知的工具性、实践性、解放性及其统一。针对目前大学外语教育在课程理念、课程设置、师生角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知识旨向理论能够提供一种可能的反思思路,即外语教学应该在扎实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更注重人文性社会性知识的强化、师生主体间性的达成以及学生批判性思维、公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基本理论”作为一门学科,首先是从制度层面开始的,体现在专业、课程、社群、期刊等载体之中,并在知识层面不断明晰和建构自身作为知识领域的性质与范围。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基本理论”不仅遭遇学术建制逐渐弱化、知识边界不清的困境,而且面临着来自“实用”取向、经验研究、学科分化等方面的挑战。应对这些困境或挑战,需要突破“学科化”的传统思维,将“教育基本理论”理解为一种有关教育“基本问题”的整体而综合的探究方式,由此它需要承担四个方面的知识使命:整合来自教育不同领域的理论,转化有关教育不同学科的理论,融通来自不同社会文化的教育理论以及发展属于教育自身的整体理论。  相似文献   

5.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必然要求其各种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更新和变换,同时,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目前的教学活动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提倡师生共同建构。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教学方法的改革之中。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变换角色,创造性地开发信息资源,以适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教育课程改革中,科学性与人文性课程价值观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可以说这种矛盾和冲突较之普通教育课程改革的矛盾和冲突更尖锐.具体表现在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冲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冲突、科学方法和态度与人文方法和态度的冲突.缓和冲突和矛盾的出路在于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整合课程价值观的建构.具体表现在知识、价值、主体性和现实生活等层面.  相似文献   

7.
大学课程改革是高质量发展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而课程目标建构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文章认为,大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目标在大学生人格上的集中反映,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核心能力要素的集合。以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导向,具有价值导向的适切性、理论方向的可行性以及目标建构的特殊性,是提升大学课程质量的有效路径。文章以此设计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概念模型,并在对模型“理念、技术、转化”三个关键要素理论剖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目标建构在实践应用中应把握的问题要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特殊教师教育理念,为了使学生成长为现代本科层次的特殊教育专家型教师,特殊教育专业需要建构起“模块整合式”课程体系。“模块整合式”课程,指向课程设置模块化、资源整合化、学习者成为行动研究者以及内容动态化,它由具有弹性和可整合的公共课程模块、教育理论课程模块、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模块、专业方向与特殊需要教育课程模块,以及教育实践环节课程模块组成,表达着课程是学习者学习发展过程的理念,内含着“既是一种专业成长更是一种精神生活”、“从终结性的师范教育到终身性的教师教育”、“从培养学科专家到专家型教师的成长”等意涵。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的提出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迅速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热点。学界围绕课程思政这一主题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成果丰硕。这些研究主要围绕着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生成依据、重大价值与实践路径等维度展开。已有成果为人们理解课程思政提供了重要借鉴,但同时还存有诸多分歧。学界在今后研究中,应强化课程思政的知识供给,建构课程思政理论体系;强化课程思政的协同意识,建构育人共同体,注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强化课程思政的问题意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教师及其知识结构不仅影响着教学的实施,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必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知识及教师教育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教师知识需要重新建构。在反思教师知识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提出新的教师知识建构理论模型: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的知识;教师自我知识;教育情景知识;教育目的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加强教育活动课程,是当前高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活动课程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研究、教育艺术研究、教育技能训练、教育实践、隐性课程等课程类型。教育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对教育理论的深层内化,即“转知成信”和“转知成智”,为此,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采用与活动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育"的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疏理古今中外教育理论中教育本质理论 ,重新审视当今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或称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无目的、无课程、教学不教的“三无论”,认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改革 ,在立论上有可取之处 ,然若把它当作“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将“授予式”教学当作对立面 ,加以批判 ,否定 ,就值得再商榷 ,文章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其提出几点质疑。  相似文献   

13.
钱伟长教育思想是钱伟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关于高等教育问题的理论创造,也是上海大学干部、教师在长期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实践成果。深刻认识钱伟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意义,总结上海大学在钱伟长校长领导下进行的改革实践,不但可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也对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工程。大学课程改革首先应做到合目的性,遵循知识、技术、能力和做人的统一,确定课程知识的模块组合,使大学课程知识呈现出开放的“知识树”状态。比较研究显示,大学课程设置门数每个专业应控制在55门课程左右,总学分控制在150—160之间,每个学分控制在15学时左右,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的比例应提高到30%以上。加强课程编制者与课程使用者对课程的理解,消解人为造成的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分离的状态,正确对待与处理好大学课程建设的普适性与校本化、国外经验借鉴的中国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认知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理论在外语教学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教学理论,包括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和课程观在外语教学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外语教师通过学习并研究建构主义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推进外语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师角色赋予了新的内涵,师范院校只有适应课程改革这一新的形势,及时充实和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与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合格教师.本文主要结合这一新的情况,探讨当代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问题,包括调整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等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实践变革以问题解决为取向,指向于人的发展,人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教育实践变革是教育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反映,也是人的需要的表达,它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和理论特征。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变革的一部分,在其中能够发挥重要的能动作用,其学科逻辑、言说方式等都要与教育实践变革相一致,以此消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变革之间的裂缝。为此,教育理论的意义要在实践中构建,丰富阐释教育活动的方式,形成本土化的教育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18.
“人文”观照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旨在重新审视高等学校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通过对“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种种界定的梳理,综合对大学语文现行教材设计思路、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种种研究,倡导理想中的大学语文教育与学校人文精神传统相结合,与中学语文新课改理念相承接,并由此探讨语文教育“人文性”的衔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程知识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为了了解课程知识的演进过程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斯宾塞、杜威、布鲁纳、阿普尔和多尔的课程理论中的课程知识,并分析课程知识在特征、价值、主体、研究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期望能为当今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教育目标的要求。以华南农业大学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教育实践为例,提出了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编著适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材,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教学改革思路;总结了建立创业教育联运机制,探索创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实施"三级"互动创业计划竞赛,创建网络互动平台,建立全员参与的创业实践基地的教育实践经验。从而积极探索了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业教学、创业计划竞赛、模拟创业实践和创业培训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与教学结合、竞赛与培训结合,具有农科特色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