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学化学教材教法》是一门学科。它经历了萌芽期和建立期,进而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现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了促进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适应“四化”建设和培养“四有”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有必要就进一步发展《中学化学教材教法》学科,建立起崭新的“化学教育学”学科。目前,这门学科的名称多是采用《中学化学教材教法》或《中学化学教学法》等,顾名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育学对实践不能提供“手把手”的“学徒式”指导,也不是提供“培训式”的“教书匠”的指导,而是提供一套有别于教育实践规范的理论规范,它以隐含在概念、命题中的理性规范对实践提供有限的指导;当代实践教育理论尝试通过澄清实践者所用的概念、命题的真实含义对实践提供更为切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杜凯 《重庆社会科学》2004,(2):17-18,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贵品质一与时俱进精神,以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有利于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李政涛 《南京社会科学》2012,(4):124-132,150
无论是“教育实践”在人类实践体系中的地位,还是教育学在人类学科体系中的地位都不高.教育实践是一种“生命·实践”,它应该成为人类实践体系的中心和基础.以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也可能成为一门中心学科.教育学的地位和命运取决于教育实践的地位和命运.应从“面向实践的教育”转向“面向教育的实践”,确立探究实践的教育立场、教育眼光和教育尺度,探寻人类实践的“教育逻辑”和“教育基础”,完成实践的“教育转向”,重建基于教育实践的实践哲学,寻找实践论哲学发展的教育方向和教育学方向,进而建构教育学历史本体论.  相似文献   

5.
许辉  刘忠孝 《北方论丛》2016,(5):152-155
文化既有自身的优劣属性,也承载着不同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就功能而言,文化导向的作用是显性的.社会需要文化释放先进的、具有时代特征价值和价值观.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文化都承载着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故此文化批判不可或缺.按照特瑞·伊格尔顿的说法,“道德教育学”应该立足于文化批判,从而保证文化导向的正确性.因此,道德教育学应该包含两个环节,其一,坚持文化导向的人类生存意义选择,其二,坚持文化批判,实现文化导向的理论自觉.在这个意义上,道德教育学是文化导向与文化批判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戴军  娄小平 《学术探索》2013,(7):145-148
教育理论界,对于师生地位的探讨,有“单主体论”“双主体论”“主体主导论”“复合主体论”等观点。孙俊三教授把师生关系类型分为“老师知道,学生不知道”、“老师不知道,学生知道”、“老师知道,学生知道”、“老师不知道,学生不知道”四种类型,突破了对师生关系研究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这种崭新的视角体现了传统的教学相长、教育平等、自由教育,还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之间的生生互动,让人耳目一新。通过教育学、生命理论、社会学、哲学等多维度对这种类型的师生关系进行审视,分析研究这种分类方法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教育学学科地位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种,即完全否定说、批判说和终结说。文章从教育学学科的自身建设、教育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等方面时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完全否定说与终结说缺乏足够的事实根据,但教育学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在于如何进一步加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来增进其外在价值,另一方面在于如何以提高自身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来增进其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教育学学科地位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种,即完全否定说、批判说和终结说.文章从教育学学科的自身建设、教育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等方面对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完全否定说与终结说缺乏足够的事实根据,但教育学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在于如何进一步加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来增进其外在价值,另一方面在于如何以提高自身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来增进其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统主客二元论思维方式的束缚使教育学蕴涵着学科承诺与理论原则的尖锐矛盾。这种理论矛盾不断地引发着思想冲突,使教育学陷入了只有开展自身革命才能摆脱的困境。要超越这些困境,教育学必须实现从主客二元论思维方式到主体间关系思维方式的变革,并由此导致教育学在理论视野、研究主题、知识基础、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等方面的理论变革。清楚地认识教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顾及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双重矛盾关系中展开教育学的新思维方式,是中国教育学打开发展新局面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着重从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学科建设的已有研究内容和现有的建设策略三个方面对取得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试图在总结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为"教师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的学科地位追问——兼论教育学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不是一门“真正”的学科,即使是一门学科,也是次等学科。这使教育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感到难堪。日常生活中,教育发挥着巨大的权力,甚至是一门“显学”;科学研究中,教育学的地位微乎其微,两者的差距困惑着教育学人。教育学有着独特的内涵与外延,属于人文科学理论;而教育属于人类行为学。由此,教育学在学科化与科学化进程中,应该在科学理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的"个性",是指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的影响及主体社会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品性、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而教育学个性培养的定位"促使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使个体在身心、才智、品性、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特点总和,利于自身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个性培养,要实现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流弊归因与矫治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反审手段归纳了当前教育学的诸多流弊,继而具体分析了造成这些流弊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然后提出必须对教育学研究予以重新定位,即重新确认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层次和认证方式,由此申明教育学发展的出路当为“理论教育学”。  相似文献   

14.
刘远杰 《南京社会科学》2023,(4):146-155+166
确立知识生产与理论创新的中国主体性是现代中国教育学人的基本追求,可表达为以中国为方法的现代教育学的想象、探索与建构。以中国为方法的现代教育学,亦即“以中国为方法,以中国、人类与世界为目的”的教育学,它具有现代教育学的鲜明中国主体性,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实践范式与价值逻辑的生动展现,同时构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知识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为以中国为方法的现代教育学建构了价值论引导和方法论体系。以中国为方法的现代教育学必将为深入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持续赋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开辟则为以中国为方法的现代教育学建构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论在化学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化学教学系统是由化学教师、学生和化学教学媒体等诸要素组成的一种复杂的组合体。这种组合体具有不同于其各个部分(要素)的新质的整体特性。研究化学教学系统的整体特性有助于从各要素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发现系统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人文奥运”理念的教育学本质。在此基础上 ,从教学的目标、模式、方法等方面阐释了“人文奥运”理念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立场反思:教育学与哲学和科学的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学是在与哲学等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起来的,它先后经历了“亲哲学”和“亲科学”阶段,而今正在走向“事理知识”时期。对话使教育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及系统方法论、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及后现代思潮的理论与信仰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使自己的知识形态、话语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同时也使自己的学科立场摇摆不定。当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日趋强烈并使学科之间界限日趋模糊之时,意识到并坚守自己特定的学科立场,是教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识,也是证明自己存在合理性的根本理由。  相似文献   

18.
“濡化”与“涵化”:中国教育学内涵更新的机制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濡化和涵化这一对文化学概念,分析了中国教育学的内涵更新机制:中国教育学系统内的传承与更新的主要方式是在遗传中变异,与他学科、别国教育学之间的播化与互动则主要是有选择地滋养。然而,我们需要超越这种纵横二分模式,探索学科传承与播化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走出一条中国教育学发展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教育学知识型及其教育学知识转型进行了论述,阐释了教育学知识转型的依据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提出教育学知识转型就是原有教育学知识范式、形式、标准或框架被转变的过程。暗含了人类有关教育的精神理念层面、制度层面、技术手段层面的一种巨大的变化,是一种共时性的人类认识的发展变化活动,是一种对知识分子的反思精神和批判精神特别倚重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20.
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应当正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中应当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工作不完全一致、与“思想”属性不完全相符合、与相关学科区别不明显、与科学理论规定性有差距,并剖析了各种问题的具体表现,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