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订单农业是目前优化小麦生产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订单农业还存在小麦质量不稳定、订单履约率低、信息不透明,数量和规模较小等问题。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操作,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在订单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订单农业的实施、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更好地发挥订单农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始终存在套期保值者主体不足,尤其是生产者缺位的问题.订单农业可以通过企业让广大农业生产者进入期货市场,但履约率低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顽疾.即使随着其组织形式的演进,加入合作社这一新的组织元素后,履约率低的问题依然难以解决.但如果其演进过程中嵌入期货市场,就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规避风险,从而有助于订单农业的稳定,提高其履约率.同时,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借助订单农业这种形式进入期货市场,也有助于解决期货市场中套期保值不足和生产者缺位问题,从而使期货市场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3.
期货市场在“订单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订单农业中目前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而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具有价格发现功能,能够为订单农业转移风险、提供价格依据和质量标准,促进订单履约率的提高,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订单 期货”模式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民增收,加速农业科技推广。为进一步利用期货市场为订单农业服务,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加强投资者教育,支持粮食龙头企业参与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同双方在履约过程中诚信缺失行为的选择。要深入研究订单农业中经济主体诚信缺失行为选择的内在根源,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首先需要清晰地界定何为诚信。分析界定了诚信与诚信缺失的内涵,并将其与信用、信任、信誉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在对诚信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它的有关特点。  相似文献   

5.
订单农业发展中金融创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关于订单农业高违约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企业组织理论、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探讨其成因及解决措施,但多年来我国订单农业的运行状况仍鲜有改善.研究发现:高违约的根本原因在于订单农业交易系统的封闭性、风险的存量化以及农业风险特性与订单农业自身缺陷的交互作用,目前化解订单农业发展障碍的措施大多具有"堵"的性质,这不利于订单农业风险的分散,由此导致订单农业交易主体间激烈的"两性"冲突(指个人理性、集体理性)时有发生;提升订单农业履约率的根本途径不应仅仅采取"堵"的方法,更应该"疏"、"堵"并重,即在保留"堵"之有效的方法基础上,通过金融创新,寻求风险外化通道使风险流量化.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订单农业是一种以契约为纽带联结交易主体产销行为的经营模式。在一些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成功的地区,订单农业一方面以其在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受到政府部门和学者们的关注,另一方面订单农业运行中存在的履约率低下、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矛盾突出等问题,成为妨碍订单农业制度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亟待研究与解决。 按照新制度理论,制度替代和创新的前提是交易主体在新的制度安排中能够获取更高的制度收益。订单农业的本质是由市场契约转向借助产销契约来规范交易主体经济行为。在契约替代所引发的交易双方利益关系的重构过程中,其制度收益的产生及其  相似文献   

7.
“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供应链旁支付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订单农业履约率低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司和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没有处理好.采用供应链一般序贯博弈中的旁支付契约设计方法,建立“保底收购+随行就市+利润返还”的旁支付激励机制.通过改变公司与农户的支付函数,使得二者仍然执行两阶段动态博弈的分散决策,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却与集中决策下的Pareto均衡解一致,并运用Rubinstein-Stahl轮流出价的讨价还价模型对系统的利润增量进行分配.研究表明:“保底收购+随行就市+利润返还”机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公司、农户和供应链系统都实现了Pareto改进,实现了对增量利润的合理分配,有利于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  相似文献   

8.
不完全合约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格罗斯曼、哈特和摩尔所开创的不完全合约理论认为,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不完全因素的存在,真实世界的合约都是不完全的,为此,加强和保护专用性投资关键在于事先明确物质资产所有权。不完全合约理论源于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两种理论的根本差异在于对不完全合约的基础及其导致的合约功能的不同认识。不完全合约理论远非一个基础牢固和逻辑一致的成熟理论,需要从找到合约不完全的基础、重视对非正式合约和"最佳完全合约"的研究等方面努力使其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利用经济学理论,从信息不对称性、合约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等方面分析了订单农业的效率弱化的原因,并从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农民发展权理论出发,对订单农业发展必要性进行分析,通过不完全契约理论对订单农业中履约困境的原因进行剖析,最后通过利益与利益机制理论探寻促进订单农业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分析认为,应该从利益产业机制、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利益保障机制等角度构筑订单农业发展的利益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效果和执行效果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业补贴政策,认为农业补贴对农民增收效应有限;对粮食安全的效果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而在农业补贴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既定目标贡献甚微、政策执行成本高、补贴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农业生产要素流动等。因此,将农业补贴资金作为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是一种可行的补贴方式:(1)保证现有农业补贴政策目标的实现;(2)克服现行农业补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系列弊端;(3)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各项农业政策在农村落地开花。然而政策文本制度与现实执行层面存在巨大反差,出现了冷热两重天的政策执行悖论:一方面是基层政府各项农业政策执行得热火朝天,另一方面是农民等基层政策参与者对农业政策执行的冷静观望甚至漠不关心。以理查德·马特兰德的模糊-冲突模型为分析框架,分析W县Q镇农业政策执行过程,探讨科层制结构下的行政性执行、政治锦标赛下的政治性执行、积极惯性下的实验性执行、亚瘫痪状态下的象征性执行,发现:在模糊性较低的自上而下执行路径中,基层政府面对层级压力和政绩考核,一般通过树立样板的典型性执行和扶植精英的替代性执行来完成政策目标;而在模糊性较高的自下而上执行路径中,基层政策目标群体因为参与感和主动权的缺失,最终通过各种形式主义来消极应付性执行和机械象征性执行。此研究进一步解释了农业政策执行悖论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整合、利益均衡、农民参与、多元联动等提升基层政府农业政策执行效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市场发展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标准化的实施。目前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已经逐渐形成,但在农产品市场交易中“有标不采”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导致我国农产品市场依然十分混乱。究其原因,是因为农产品自身的特殊性以及监管体系的不完善。要培育完善而成熟的农产品市场,就必须认识到农产品标准化监管机制的特殊性,利用各种监管机制有效地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面向农户户主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最基层的农民的视角反映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供求、传播与应用状况;认为中国农户的经营规模小、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农业科技研究滞后、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备、是制约农业科学技术在中国农村传播与广泛应用的根本障碍;文章提出了适当扩大经营规模、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健全和规范农业推广体制以及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与实施,对于提升新疆兵团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品牌战略的实施及观光农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前,新疆兵团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实施已具备一些现实条件,但同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建设还存在农业品牌意识落后、农业龙头企业实力薄弱、相关机构职能缺失等问题。为此,兵团要通过制定地理标志发展规划、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组织机制等措施,加快特色农业地理标志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区域农户农企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和农产品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采纳实施促进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以甘肃省实际具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条件的从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构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实施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在甘肃省农产品电商采纳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网络安全问题突出,第三方电商服务缺乏,运营成本高企,产品局限性强,电商培训内容脱节,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人才资源缺乏,专业能力不足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基础设施体系,调整和落实发展政策,有序推进第三方电商服务发展,创新营销模式,开展多层次电商培训,推动示范点建设,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和做好农产品电商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有效采纳实施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Gender mainstreaming is a global strategy to ensure gender-equality in agriculture and other economic sectors. However, the operationalization of gender mainstreaming is often contested in the global south. Using a concurrent mixed method desig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if the gender mainstreaming narratives embedded in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nd food security policies in Ethiopia are practical for improving agriculture-based gendered development among smallholder users of climate-smart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omen smallholders’ needs that are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are overlooked. Despite they are “user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women’s access to agricultural inputs and extension services is restricted. There is a lack of synchronized activities and strategies to gui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der mainstreaming, as well as separate gender budgets to address gendered agricultural problems.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a national policy goal, although gender equality in production growth is not a key prior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s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 Although improvement in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AD approach for addressing strategic gender needs is a priority in gender mainstreaming, an interchangeable and concurrent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men in Development approach for addressing practical gender needs and the Women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approach for addressing constraints that emanate from the multiple realities and identities of women are also required. Identifying and addressing the practical gender needs of women and problems that emanate from their multiple identities and realities are essential prerequisites for the practicality of gender mainstreaming for gender equality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there is a need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locally specific gender-mainstreaming strategies that address the distinct needs of women smallholders, as well as separate gender budgets to reach loc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18.
发展我国知识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农业是知识密集型农业经济形态 ,以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存贮和使用为基础 ,发展的支柱是高新技术。我国传统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产的技术手段落后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 ,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不完善 ,农业科技投资严重不足等。发展我国知识农业 ,应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 ,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 ,改革农业科研体制 ,加快农业知识与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应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新疆农业保险1982—2008年的赔付支出与保费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政策的实施,不仅显著促进了新疆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大幅提高了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而且显著降低了农业保险的边际赔付水平,使农业保险的平均赔付率下降,对新疆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供求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是促进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安徽省农业电子商务总体现状较为乐观,但仍存在农民信息化程度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障碍、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功能单一、电子商务在农业的关键矛盾中未充分利用、缺乏与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等诸多问题。必须加强农民信息素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健全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功能;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建立农业电子商务第三方公共平台以及建立适应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制度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