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的现代科学心理学不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而是从西方国家介绍和引进的。19世纪末和 2 0世纪初 ,中国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奔赴西方国家寻找能够济世安邦的真理 ,其中就包括西方的科学心理学。从此 ,中国才有了科学心理学的起步和壮大。正因为如此 ,中国心理学一直十分重视翻译和介绍西方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成果和思想流派 ,一直十分重视吸取和借鉴西方心理学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我国心理学大师高觉敷先生曾经主编过《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一书 ,介绍了西方心理学在 2 0世纪 80年代之前的…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背景构成及其历史演变来考察 2 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构造和知识增长规律 ,是我们从学术史层面进行价值反省的重要课题。百年中 ,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存在一种具有知识生成意义的“两脉整合”过程 ,其中对于中西方美学的知识性传承和认同 ,与整个 2 0世纪中国学术界对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和把握联系在一起。而西方美学作为一个特定知识存在形态 ,在理论形态和方法层面上直接影响着中国美学的现代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反传统文化思潮对中医学术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肇始于 2 0世纪初的反传统文化思潮对中医学术产生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中医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具有诸多与西方科学不同的特征。随着 2 1世纪的生物医学的发展 ,将会发现人类对自我的研究不能完全做到“物我两分” ,中医学术的诸多难解之谜将被揭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 2 0世纪文化史上 ,钱钟书和鲁迅无疑是最有影响的两位大师 ,代表了在他们各自领域的极致成就 ,而这两位大师在学术思想上的异同 ,也就颇值得探讨和研究。从他们对金圣叹、嵇康的评价以及对社会、人性的批判等具体问题上 ,可以看出他们在文学见解、学术研究、文化批判诸方面的超越常见的共识相通 ,以及这种共识相通的思想背后的深层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疑古思潮是近现代思想学术史上的一面重要旗帜,对中国的学术发展特别是古史研究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而这次疑古思潮并非偶然发生,它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催生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传统文化中的疑古辨伪思想和西方科学方法与思想学说的东渐这三个因素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赵元任先生是一位世界级的学术大师。他很多的研究工作都是开创性的,其学术成就超越了国界,是20世纪学术史上的里程碑。他联接了两个世界,即中国的学术世界和西方的学术世界,一方面他把西方的学术思想成功嫁接到中国学术领域,并让它开花结果;另一方面,他又把中国传统学术的成果和方法引到了西方,建构了跨越东西方学术的宏大框架。他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当代,大多为共时研究,在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中非常独特。他对美国的语言学和汉学研究贡献巨大,在海外汉语教育方面的推广工作上也是成绩斐然,是许多美国汉学家的入门导师。  相似文献   

7.
论徐光启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样的一个历史现象是耐人寻味的:以牛顿的古典体系为其代表的近代科学在中国之正式登场,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李善兰的手里,即晚于西方整整两个世纪;但对于这一近代体系的思想酝酿却可以上溯到十七世纪初期的徐光启,即和西方近代思想的奠基者培根、伽里略、开普勒、笛卡尔等人恰好同时。而徐光启的科学贡献历来之为研究者所重视,和他哲学思想历来之为研究者所忽视,又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本文试图就这后一方面略论徐光启在中国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了不少学术大师。但在20世纪下半叶我国新时期到来前,就很难列出学术大师的名字来。及至21世纪,我国学术界终于发现和认识到,新的一代学术大师已经出现,王元化就是其中的杰出者。王元化在先秦诸子研究、《文心雕龙》研究、京剧研究、“五四”新文化研究、黑格尔哲学和美学研究、莎士比亚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卓有建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红楼梦》研究史与20世纪的世界文化思潮是互相呼应的。出现在20世纪红学史上的学术思想、方法是当时的文化界、学术界所提供的,是中国文化界、学术界依据现实的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对西方文化进行中国化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0.
在近百年思想文化和学术史上,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是两大重镇,是中西思想文化的两大汇聚点,它们一南一北,齐寿并峙,相互呼应,成为中国20世纪学术文化的双子星座。从两者的关系入手,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是一个新的切入点。由此得出结论:如同出版界离不开学术界的智力支持一样,中国近代以来的学术发展,也离不开现代出版的支持与推动,离不开现代出版业的发展,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也绕不过中国近代出版业。历史表明,学术和出版的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云南学术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云南学人发展乡邦学术、参与全国学术创造的意识高度自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远迈前人的成就,并初步建立起自身的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文勾勒了20世纪云南学术史的发展轮廓,总结了不同时期学术的成就、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现代新儒学(新儒家)的认识、评价和研究,1949年或者说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20世纪50年代之前,国内学界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把新儒家或新儒学看成是一种思潮或流派,对其研究基本上是自发的争鸣式的个案探讨,即侧重某一个人物思想文化学说的批评或学术成就的评价,进而至于作为不同思想文化主张间的争鸣。这实际是当时历史背景下多元文化思潮并存与互动的缘故使然。20世纪前半期的新儒学(新儒家)研究,对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迄今的新儒学(新儒家)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善书(或称劝善书)是一种劝善戒恶的书籍,在中国传统社会曾经广为流传并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与此相关,对中国善书的研究较早得以展开,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大致而言,20世纪以来的中国善书研究在中国大陆、港台地区、日本学界及欧美学界有不同的问题意识和学术关怀,并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研究路径:宗教史、思想史和社会史。梳理近百年来中国善书研究的学术史脉络,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善书研究,亦即可以看到中国善书研究的三种可能走向,包括书志学的继续推进,横向的社会史视野和纵向的思想史视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善书研究仍有很大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艾布拉姆斯的著作开始传入中国,其艺术理论“四要素”框架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着艾氏学术著作不断地译介,其批评理论也逐渐为学界所了解。因此,对艾布拉姆斯在国内近三十年的传播与接受进行关照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利于推进国内学者对艾氏展开研究,而且对国内文艺理论的建设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回眸20世纪中国文学在韩国的研究轨迹,对韩中两国的学术界都有重要意义。20世纪韩国的中国现当代 文学研究与中国的研究方向差别不大,中国当代文学及港台文学研究方面较落后,研究对象集中。21世纪的研究倾 向是:韩国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更多起来,并脱离中国研究的既定道路,韩中比较文学研究相对活跃。  相似文献   

16.
国学大师王国维超越了乾嘉学派 ,且多元地开拓 2 0世纪一代新学 ,其中深层次地运用哲学思辨是其成功的一大因缘。他治学中的哲学思辨丰富又深刻 ,有其鲜明的特征 :于学术则有睿智的系统观 ,于所研究者则将发展变化观贯穿之 ,于覃究时则有深广渗透的辩证法。这是今日学者值得借鉴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前期,海外学者(主要是欧美及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神话传说的论著开始进入国人视野,对中国神话传说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在海外研究方法的影响下,20世纪前期中国神话传说的研究与国外先进的研究保持了较为一致的步调,这也是中国神话传说学进入世界学术轨道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西方浪漫主义艺术研究探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浪漫主义艺术影响力深远,影响范围广大。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学界的西方浪漫主义艺术研究译介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学界对其深入研究。回顾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浪漫主义艺术主要研究方法及以德、英为代表的国别研究,对于中国学界了解浪漫主义研究方法的进展和缺失并从而激发新的研究兴趣和视角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