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修在文风上明确反对奇险怪诞,而在诗风上却十分推崇"奇险"乃至"险怪",这种矛盾的诗、文观念和创作追求,以及他对太学体始作俑者石介既批评又盛赞的矛盾态度,实际上对仁宗庆历直到嘉祐初年形成的太学体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其诗歌风格平易自然。本文试图从张耒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两方面分析张耒自然平易的诗风,揭示其不同于江西诗派的鲜明艺术个性。同时也反映出张耒在创作上由于过分追求自然,艺术上流于草率。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其诗风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韩愈与苏轼经历潮、惠岭海之贬后,其诗文风格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都趋向于平易。但两人平易之内涵与实质大不相同。韩愈是由贞元时期的奇险而回归平易,但因惯性思维的内驱力,其平易中犹存雄奇之风、排奡之气。至于苏轼,自然平易本来就是其一贯追求,但因其学问之博,才气之肆,使其在漫不经心的咏唱中,不免有研炼之语、雄鸷之气,无意于工而无不工,无意于奇而无不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平易英语。追溯了平易英语在主要英语国家的发端;分析了平易英语的规范化;讨论了平易英语与中国人学英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被人所喜爱并广为传颂,上白宫廷,下至市井街头。在诗歌创作中,他力求明白晓畅,老妪能解,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平易浅切。本文主要讨论白居易平易浅切诗风的具体表现,形成的原因和对他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与韩愈的关系已被反复论述,而他与白居易之间的关联则较少为人所提,实际上欧阳修踵迹宋初王禹僻的努力,继续积极效法白居易。生活方面,他积极实践白居易式的闲适生活,沉浸在对各种“乐”的享受中,摒弃悲怨愁苦的传统贬谪态度,更倾向于白居易式的乐观旷达,这对北宋士人精神的形成不乏重要的示范作用。诗歌创作方面,欧诗呈现出的平易畅达风格与他兼学白居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讽谕精神、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征经过欧阳修大刀阔斧的诗文革新融入了宋诗的骨髓中。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元代色目政治家、文学家余阙的文艺观受到理学的影响,文风体直议正.指出其诗歌常抒写儒者襟怀,托物寓志,诗风则平易正大,追求雅正.书法亦淳古雍容.余阙及其学术与诗文,是中国多民族文化交流融会的结晶,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平缓、平正、平实、平易、平质是周作人散文的内涵意蕴、文学追求、审美情趣、文风语言、秉性资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创了笔记体漫记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的诗评新体 ;其中“领悟式”的批评方法 ,对于后世诗话具有垂范作用。《诗话》所提倡的平易自然诗风、月锻季炼的创作态度和意新语工的诗境 ,更对宋初诗坛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章家和文坛领袖。他继承了韩愈文从字顺的正确作法,避免了韩文尚奇好异的作风,在与五代以来怪僻艰涩的文风斗争中,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他的散文简洁明净,丰满生动,如同澄净潋滟的陂塘,又如淙淙流动的泉水。无论写景状物,叙事怀人,常常一唱三叹,摇曳生姿,特别在一些文学散文中善于以极其  相似文献   

11.
李翱创造性的继承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在创作论上,他接受了韩愈的文以明道、陈言务去、不平则鸣论点,并对这些论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深化了这些理论;在风格论上,他接受了韩愈提倡的平易畅达的风格,并以自己的古文实践使这一风格进一步推广,对唐中叶至宋代的文风的改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的人品、人格、气质和思想,在其散文创作中凝聚成了独具风神的艺术精神:一、以天下为己任的进取精神。欧公积极以文干政,关心民瘼,惠爱百姓,具有浓重的忧国忧民和悲悯生命的忧患意识。这既出自于欧公学“古道”的自觉行动和刚劲有为的天性,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宋代士大夫特有的文化心态有关,所以发而为文,具有一种情感奔泻、气韵流走、议论剀切的艺术张力,将舍我其谁的精神充分表达出来。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欧公以笔代戈,讨伐奸邪,揭发小人伎俩,为伸张正义,甚至将矛头直指皇上。这出自欧阳修的凛然正气,也来源于他的文学艺术观念,所以他的散文总是具有“议论争煌煌”的特殊韵味。三、文学上的革新精神。欧公为清扫五代侈丽文风,提出了一系列的革新理论,团结了一批革新力量,同时身体力行,创作了大量的平易质直的散文,并将散文的艺术精神融入诗歌、辞赋、骈文创作之中,从而成了“一世学者宗师”。  相似文献   

13.
张新泉的《鸟落民间》以其个性化的思索、体验、良知、情感 ,通过一种叙述的、口语化的平易诗语 ,执著地指向民间大众 ,指向普遍的人类精神。这种源于个人经验又充满对大众人生问题普遍性关注的创作 ,显示了诗人对以往诗歌诸潮流的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分析、比较互证等方法,探究欧阳修的儒学思想与其诗歌风格形成的关系,结论认为:欧阳修经世致用的独到儒学见解,为其诗歌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充实作用.他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进行创作,令诗歌表现出内容的扩展性,风格的议论性及以文为诗、平易流畅等完全不同于唐代诗歌的面貌,也为宋诗风格的逐步形成,创造出自由纵横之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5.
论晚清宋诗派巨子郑珍的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晚清来传派巨子郑珍诗的师承关系以及对当时和后来诗坛的巨大影响。郑珍待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一日险怪奥涩,一日通俗平易。其诗中用词,或连类排比,广用典故;或多用白描,通俗流畅。郑珍好以文为诗,诗中多议论语;比喻生新,富有谐趣。  相似文献   

16.
杜甫和贾岛均为炼字大师,二人在炼字艺术方面有同有异。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非常重视炼字且所炼之字多为动词。不同之处在于杜甫所炼多为平易之词,于平易之中蕴涵丰富内容,且极自然;而贾岛炼字则较雕琢,给人一种生涩硬僻之感。而形成他们炼字有同有异的原因在于他们似中有异的生活经历和思想以及由此产生地审美情趣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苏轼主张功利与审美的统一,一方面注重散文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能够突破视散文为心性义理或治教政令附庸的传统思想,用艺术的、审美的观点来看待散文,强调散文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特征;重视散文创作中构思、灵感和传达的作用,并主新、尚变、提倡多样化,这些都有利于散文美的创造;进一步发展了由欧阳修开启的宋代散文平易自然的审美风尚,追求散文的自然真率、旷放恣肆之美。他富有开创性的美学思想,使我国散文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排抑“太学体”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知贡举,利用考试取士的机会对当时学者以“险怪奇涩”相尚的文风痛加排抑,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四朝国史·欧阳修传》)。这是他所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一件大事。关于欧阳修所打击的文风究竟是西崑体骈文,还是属于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是主盟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人物,是在诗词文文论和史学诸领域中多方面地显示才华而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大力地提倡以变革时文为其宗旨的文学复古,同时致力于古文创作,“于是文风一变,时人竞为模范。”这个以复古为革新的文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同时提倡幽默文风的文学大家钱钟书与林语堂,其幽默品格各有特色,前者重“理”,深得西方随笔的理趣,充满了学者式的思辨与博弈;后者重“情”,即情调,情趣,是对中国古典散文精神的继承,追求士大夫的闲适与雅趣,这与晚明“性灵文学”的渊源一脉相承。他们横移与纵向继承所形成的不同幽默风格及其文本差异,丰富了现代散文的内涵,对散文审美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