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些功能语言学家认为,对一个语言过程进行分析时,可以同时使用及物分析法和作格分析法,且后者是前者的补充。但是,作格现象不是词汇语法层的现象,而是语义层的现象。在语义层上,及物现象和作格现象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地位相等。因此,一个小句该用哪种分析法去分析取决于小句表达的语义的作格程度和及物程度。假如作格程度很高,那么用作格分析法更为适当,反之则用及物分析法。  相似文献   

2.
英语双及物小句的基本概念语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真实条件语义学认为,语义存在于客观世界;而认知语义学指出,语义存在于人脑的认知中。"潜在属有者之说"、"影响说"以及Goldberg的"多义说",都认为英语双及物小句含有"终属"的概念;然而,该语义常常与真实条件联系起来。笔者通过文献讨论及实例分析,指出实际上小句所包含的"终属"概念语义并非与真实世界直接相关,而是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意向;具体说,双及物小句表达的基本语义,是说话人心理的"致使某人获得某物"的一种致使倾向。  相似文献   

3.
Halliday意义上的隐喻式物质小句指通常由别的过程表征的经验通过物质过程表征时产生的隐喻式小句。通过考察BNC语料库发现隐喻式物质小句可以归为三类,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分别是“操纵物体”“运动”和“传递”经验形成的“力”“运动”和“传递”意象图式。在对隐喻式物质小句描写的基础上,揭示了说话者选择隐喻式而放弃与其对应的一致式小句识解经验的认知动因是将蕴藏在意象图式中的某些语义特征强加给要表征的经验事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形式与功能两个方面对英语作格现象进行了分析。形式方面,NP位移说以及VP壳分析能较好地解释作格小句内部的语义角色分派及内部成分间的关系;功能方面,Halliday的及物补充说将作格分析作为及物性分析的补充。在此基础上,指出Du Bios的优先论元结构能较好地解释作格小句内部成分间的转换及使用的外部因素。同时,通过分别分析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以及优先论元结构三者与信息库的联结,证明作格的形式与功能分析可以通过信息库实现一定的互补。  相似文献   

5.
“V起来”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早期研究多是探讨“起来”的语义属性,近年来,“V起来”句的结构性质引起了学界的注意。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V起来”句是中动句,另一种观点认为“V起来”句是话题句。在比较不表可能的“得”字动补结构后认为,“V起来”句不是所谓的中动句,而是动补结构作为谓项的话题句。虽有研究指出“V起来”结构的述补/动补性质,但“起来”的评价功能以及“V起来”的可删除性质未引起足够的注意。“V起来”句中“V起来”是否可删除,关键在于句首主体名词与形容词补语之间内在语义关联的可能性,可能性越大,“V起来”删除后的可接受程度越高;关联的可能性越小,则通过“起来”的评价功能实现完句。  相似文献   

6.
“把NV起来”句式中的“V起来”如果仅以光杆的形式出现,那么“把NV起来”作谓语的句子往往难以成活为能独立进行有效表述的小句,它必须在一定的句内机制或特定句式的支撑下才能成活,其根本原因是小句成活离不开特定的时态需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视角探讨英语存在(小)句的句法一语义分析。研究表明.在悉尼语法的及物性分析中,存在句可能是存在过程、(属性型或识别型)关系过程或物质过程小句;而在加的夫语法的及物性分析中,存在句可能是(地点型、属性型、方向型、属有型)关系过程或动作过程小句。在主位分析上,悉尼语法把句首的表示存在意义的There当作无标记的主位;而加的夫语法把There(和be)当作“主位引发语”,把动词后的名词词组当作“存在型强势主位”(可能由“简单载体”、过程和“目的地”、过程和“受事一载体”或过程和“受事”充当)。悉尼语法和加的夫语法在存在句的人际意义和句法分析方面则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哪些处置式可以表达致使语义,如何表达致使语义,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界定致使语义和致使表达之后,通过梳理文献,运有语义分析的方法,探讨汉语史中处置式的发展轨迹,将处置式和述补结构、使役句作对比,分析汉语致使表达的整体格局,指出处置式中有哪些小类表达致使语义以及各种致使表达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汉语的处置式经历了“处置动作-处置动作+结果-处置结果”的历时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并非所有处置式都能表达致使语义,只有带结果补语的狭义处置式和致使义处置式才属于致使表达;在表达致使语义时,这几类处置式和述补结构、使役句相比,在“NP1有意/无意”和“被使事件已然/未然”两项参数上有区别,彼此形成分工;处置式是一种不断发展壮大的句式,其核心语义是“处置动作对宾语的完全控制”,最初表达处置的动作,随后逐渐可以表达处置的结果,随着这种变化,有几类处置式逐渐可以表达致使语义。  相似文献   

9.
作格句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格句在英语中是一种特殊句式,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较难掌握.文章首先回顾了作格动词的研究成果,然后总结出作格句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对成对作格动词所构成的作格句按状态变化梯度划分出三种,并对这三种作格句用图形/背景知识来做出认知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依据,从小句关系角度对比研究李白的《送友人》、《怨情》、《静夜思》及Herbert A.Giles译作,发现译者作品在小句复合体数目、逻辑——语义关系、逻辑——依赖关系方面与原诗存在较小的差异性,由此说明Giles唐诗英译文本结构的“等值”特点。  相似文献   

11.
类型学研究表明,各语言中基本天气表达不外乎三种类型:1)过程表达天气意义,2)参与者表达天气意义,以及3)过程和参与者共同表达天气意义。天气现象不是动作(action),而是事件(eVent),它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参与者,是一种无人称结构。因此,过程是天气现象最根本的实现形式,如:英语中的“Itisraining”,汉语中的“下雨了”。本文通过对比英汉天气预报语篇发现,实际使用中,基本的天气过程很少出现,天气现象多经过语法隐喻编码为参与者参与到不同类型的过程中,如关系过程、物质过程等。就参与者角色以及过程类型而言,英语语篇语法隐喻手段更丰富。另外,英语倾向于通过及物模式表达天气现象,汉语则更多使用作格模式。英语中非特指用法的you、we等代词也会参与到天气表达中,汉语更倾向于使用无人称结构。这样的共性和差异与天气现象本身的语义特征和英汉语的类型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2.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不需要外力作用、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的标记。然而人们往往错误地将其用于被动语态,这是混淆作格动词与被动词的语义特征的表现,根据词汇语义的结构理论,作格动词不准被动化主要与其语义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3.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按照词汇性质,作格动词是具有较强动作意义的使役动词,使役性诱因既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是内在的,形成其客体既能出现在主位上,又能出现在宾位上的及物和不及物两种句式。基于此,作格动词在词库中被分为一价和二价两个次类。通过比较它们的词汇语义表征,从而认定致使义和及物性是作格动词一价和二价存在的词汇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科技英语中有大量的定语从句,在翻译时除了要正确理解定语从句和句子其它成分间的语法关系和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必要的句子结构分析和语义分析,往往还须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句式做适当变动,使其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从而使译文达到忠实、通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文化图式作为人们头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在话语意义的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介绍图式、文化图式与话语意义的基础上,从语义和语境方面分析文化图式与话语意义理解的关系,提出要依据文化图式差异有针对性地消除话语意义理解的障碍。只有话语双方共享同样的文化图式,话语意义理解程度才会达到最高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汉字构造与意象图式思维之间的关系。构造反映意象图式的表意汉字有两类:一类是汉字的形体直接模拟了造字主体心智中的意象图式,并藉字形表达事物的关系或动态模式概念。另一类是汉字的构造所反映的是认知主体心智中的意象,意象图式即蕴涵于字形所表达的意象中,且在意义的表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字形结构蕴涵有相同意象图式的表意汉字所表达的意义往往相同或相近。汉字是华夏先民的认知成果,对汉字构造中意象图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华夏先民的认知心理,并进一步认识汉字构造的理据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图式理论在CET-6听力测试中的体现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几年CET-6(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真题为例,阐释了图式理论在语言测试中的运用,着重分析了图式理论在参与信息解码与意义建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英语教师及英语科研工作者更好地实施英语教学环节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图式知识,并运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在特定语境中成功地激活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图式,同时注意听后阶段对学生进行图式框架的巩固和强化。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对先行成分所指事物具有次范畴化功能,后者则没有这种次范畴化功能。认知功能上的区别决定了两类关系分句与其先行成分之间的语义契合关系和不同先行成分之后两类关系分句的使用规律:限制性关系分句因具有次范畴化功能而只能与可次范畴化的先行成分连用,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则因无次范畴化功能而只能出现在不能次范畴化或无需次范畴化的先行成分之后。据此规律,本文对独指性和全指性先行成分之后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使用情况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有标选择复句的语义关系特征为:一方面,前呼句跟后应句之间的同一性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共性特征,表现在句法上就是结构的相关性乃至相似性、对称性。另一方面,同一系统中的各个元素,不仅存在同一性,而且存在着差异性。表现在语义上就是有标选择复句的前呼句跟后应句至少有一个语义点不同,否则很难构成选择关系。此外,有标选择复句还存在三类复合型语义关系,即“选择+假设”“选择+假转”和“选择+假转+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