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在对国内权威图书馆的数据进行查证后发现,晚清时期《家政学》的汉译版本一共有四种。四种汉译版本的《家政学》,添加融合了众多中国文化元素,引用了大量中国传统典籍语录,均从胎儿养护、婴儿保育、幼儿教养等方面对婴幼儿保教给出了详实指导。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在《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明确规定了“蒙养院”(清末教育新政时期的婴幼儿保教场所)的机构设置、学制年限、保姆(教师)培养等事项,标志着国家正式把学前教育纳入学制体系。  相似文献   

2.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英译由"Friendlies"改为"Fuwa",是"中国英语"可接受性的又一佐证.它表明,"中国英语"在译介中国文化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它将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青少年的"生活教科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共和国初期出现了众多改写本。作为宣传资料的中国改写本却将苏联保尔改头换面,并偷换了原书的核心价值观,塑造出不同于原著的"中国保尔"。通过对比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著与其"中国改写本",还原了改写本将苏联保尔的"挣扎"改为"觉悟",将保尔从"人"改为"钢铁"的"英雄化"改写细节。这样改写的原因是中苏两国在国情差异和文化差异下导致的英雄形象需求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新编家政学》在清末“癸卯学制”中被确立为学前师资培养的教科书之一。该书极力倡导培养极具贤妻良母特征又懂得科学保教知识的现代女性,提倡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推行男女幼童教育平等,主张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婴幼儿保育实践。《新编家政学》是上海作新社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翻译发行的一部主旨是培养“良妻贤母”的书籍。在1903年清政府颁行的“癸卯学制”中,该书被确立为“蒙养院”(清末教育新政时期的婴幼儿保教场所)保姆(教师)培养的教科书之一。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是中国唯一综合研究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教学科研机构,以办学特色和精良学术享誉国内外。1952年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前身)成立之初,从北京大学等单位抽调相关专业师生组建"语文系",是中央民族大学第一个学历教育单位,后改为"民语系"。1986年划分民语一、二、三系,三系以招收南方少数民  相似文献   

6.
"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制,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也是伴随着这三个学制的颁行而建立、改革和发展起来的.论文通过对"三个学制"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并对当前师范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兴办教育,"首重师范";师范教育,德育为首;突出师范特点,提高教育类课程比例,注重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叫"储备干部"?根据谐音,我把储备的"储"改为相处的"处",干部的"部"改为布置的"布",这样就成了"处备干布"。第一,"处"。从今天开始,你们将相处更难处的人,处理更难办的事。过去你经营好自己就可以了,现在你得经营好一个团  相似文献   

8.
强国保种是清末新政时期蒙学与女学得以发展的缘由之一,晚清士大夫对女学的期待包括“母强则国强”“保种救国”。这种源自西式进化论理论模式的“强国保种”话语,在与清末蒙学建设所秉承的“中体为本”原则相结合后,使得以儒家思维为主导的新政改革者能将蒙养院师资上溯与三代女学相承接,并将蒙养教育机构蒙养院的建设与传统育婴堂相整合,最终出台《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此后陆续出台的女学章程,也让女学在国家保障下获得了发展。清末儿童启蒙教育与女学存相互作用、共生发展,其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转化是稳健改革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1999年版《辞海》"班级教学制"词目认为:班级教学制最早出现在16世纪欧洲的一些学校中;中国采用班级教学制,始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的京师同文馆。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大量相关资料可以充分地证明:早在14世纪末,中国明代初期的国子监就已经有了班级教学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对日政策从"抑制"改为"扶植",为此加紧推动排除新中国的对日"宽大媾和"。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日遏制中国政策破产。美国选择了与中国"和解"之路,而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正常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专业认同情况。从性别、学制、年级、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志愿选择、高中不同学科选择、班级学习氛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为免费生、课程设置合理度、是否为转专业学生等自变量因素进行考察,分析专业认同情况,并从学校层面提出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育费在国、公、私立学校及学前、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体系中如何分担、分配 ?这在国际上是新的研究热点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升学、就业竞争及教育经费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 ,经济发达国家的教育财政正受到抑制 ,其教育费改革动向 :一是学前教育作重点投资 ;二是由补助教育机关转向补助个人 ;三是委托民间企业运营公立学校 ;四是开放远程教育 ;五是通过贷款本人负担学费 ;六是充分利用定向费用。而上述改革则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引起的。研究发达国家教育费负担的动向、变化及特征 ,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育费如何负担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学会椒江教育改革试验区在"教育股份制"①办学基础上提出的"现代学校制度"及其实践,对现行政府、学校、市场和社会之间的传统结构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把椒江推行的"现代学校制度"界定为:以学校法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以学校依法自主经营为核心,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政府专注于制度建设和公平保障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和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础,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失衡问题是制约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瓶颈。结合国内外研究和我国学前教育现状,以CIPP测评理论为基础构建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测评指标体系。根据基尼系数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均衡程度进行综合测算评估,结果表明:八年来,各指标(除教育投入)城乡差异呈减少趋势,但差距依然存在。其中,教育机会公平指标上,城乡幼儿入园机会严重失衡;教育投入公平指标上,农村扶持力度加强,乡村生均公共经费高于城镇,但惠及面小;保教质量公平指标上,城乡保教质量之师资力量差距悬殊,办园条件差距显明;教育结果公平指标上,城乡小学新生受学前教育比例差距缩小,但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教育政策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日本经济起飞到经济大国地位确立的20年里,日本政府和产业界完全以经济增长为依据规划和发展教育。在严格的工具理性和市场竞争规则的指导下,学校教育成了残酷地甄别和选拔学生的阶梯。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技术革新,极大地改变了战后初期在美国占领军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自由、平等和地方分权为特征的民主主义教育。在这种教育政策的引导下,日本教育出现了诸如校历主义、考试地狱、个性缺乏和教育荒废等目前急需改革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论高职"一对一订单式"培养的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一订单式”培养存在着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短时期无法消除、企业订单式培养的需求与学校的愿望不一致以及学生因就业要求发生改变造成订单践约等问题。为此,学校之间应进行毕业生资源整合,构成一个人才培养团体,共同对外联系就业单位,进行校企人才培养合作。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教育技术系统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幼儿教育同样适用,在幼儿教育中使用系统方法,整合信息技术,让幼儿从小接受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训练。现以一次成功运用系统方法的幼教实践活动作为案例,提取其中的主要步骤进行分析,抛出幼儿教育推广系统方法之砖。  相似文献   

18.
“国朝文派”语出元好问所编金诗总集《中州集》,当下学者一般将它理解为诗歌流派,而实际上它应是与诗歌相对的文章流派。国朝文派又名中州文派、唐宋文派。“国朝”主要体现其国家属性,“中州”主要体现其地域特征,“唐宋”主要体现其正统意识。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的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高校合并的浪潮,在此次浪潮的影响下,各综合性大学纷纷建立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教育系或开设教育类课程,承担起为中等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为师范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在综合性大学开展师范教育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僵化等缺陷,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加强综合性大学中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就必须在推进制度化建设、优化教师队伍、促进师范专业学科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开设校本化课程等方面下功夫,以适应高教改革,推动师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产生我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政府给予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个适龄少年的经费支持实现公平,以及政府提供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个适龄少年的上学机会实现公平,是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两个教育理想。学校影响、社会影响、家庭影响是影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三个关系层面;而造成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教育经费不足、户籍制度制约、义务教育体制落后、教育质量差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对策是:实施“教育券”制度;实施义务教育登记制度;实施义务教育素质大纲;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非义务教育以流出地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