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以生成语法的发展阶段为顺序,论述了生成语法自诞生以来对语义态度的变化,并认为生成语法坚持语义内在论,生成语法的语义观与其内在语言观和句法自治论存在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HPSG的指标一致观,试图结合句法、语义和语用来解释一致关系,认为主谓间的一致关系是通过主语的指标值和谓语动词选择的名词短语的指标值结构共享来实现的.在指标一致观基础上提出的整合观在理论和操作上更加完善,但是需要更多语言事实来检验.最后,指出了综合语言的不同方面来解释复杂的英语一致现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思维不可分,语言的差异是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二者关系密切,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文化语义的不同。文章从语义相对论的角度探讨了不同语言之间互译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同时基于语义相对论的适用范围对比了英汉语在词汇、语法和句法现象上的不同之处,最后指出文化语义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观决定了汉语的直觉性和悟性思维。汉语在词法、句法以及篇章上注重意义表达的整体性。"天人相分"的西方哲学观决定了英语的逻辑性和理性思维。英语在各个不同的语言层面以形态和形式结构为主。汉英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汉语重语义和英语重语法的研究方法论差异。  相似文献   

5.
广告既是一种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一种文化采用新颖词语和独特表达方式的产物。由于广告语在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都独具魅力,因而广告语在对汉语语义丰富、创新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汉语语义。这种歪曲轻则会完全改变相应汉语语义的原始内涵,重则会败坏社会风气,更严重时则会危害汉语体系,因此不可等闲视之。本文将以辨证的态度分析经济广告广告语对汉语语义的"歪曲"现象。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语言的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本文对比中西方生活环境及思维方式 ,展示中英文化在语义、句法的不同语言表达方式 ,分析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旨在增强翻译中文化的敏感性 ,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7.
从跨语言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哈萨克语的语言现象,探讨哈萨克语颜色词语义的量性特征与其句法行为之关系,用定量和非定量的标准对颜色词进行判定,认为非定量的颜色词语义范围宽泛,句法格式较多;而定量的颜色词语义范围窄,句法格式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语义条件能够制约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句子的意义和形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形式表达意义,意义也影响、制约着句子的形式。语义规约存在的客观基础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语言与现实的关系。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思维影响着语言的形式与选择;语言反映现实,现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语言。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特点,从语言的符号属性入手,分析汉语句法成分的表现形式、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的关系,并通过分析句法结构、句法成分对语义结构、语义成分的作用,说明句法成分与语义成分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乔姆斯基的语义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姆斯基的古典理论认为语法理论不应该建立在语义基础之上。标准理论阶段,他提出深层结构决定意义。在扩展的标准理论阶段,乔氏把语义解释放到了表层结构上。乔氏管约理论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是自主的形式系统,不受语义因素的影响。乔氏内在论的自然主义语言观和研究方法表明他的语义观是建立在内在论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1.
语义语法接口研究的"‘用例事件'模式"提出三项假设:句法表征语义、语义体现为意象、句法结构就是事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的语法语义接口的基本操作:以事件为基础、以意象作驱动。语言运用是一个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心智过程。语言运用是从表达主体的心智对内外世界事件的感觉开始,形成最初意识,经过心物随附性的作用,并充分发挥主体的意向性的主导影响,形成反思意识,作为感受;感受以意象的形式出现在大脑里,这就是前语言的用例事件。意象形式的前语言用例事件被固化为概念形式的语言用例事件就是句法的发生。研究意象建构与句法的发生的关系就是研究语法语义是如何接口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鉴"三个平面语法观"的分析方法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兼语式构成的句法、语义、语用条件。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对兼语式的形式特点和功能特点做出分析,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进行解释,在与类似句式比较中,进一步明晰了兼语式这种汉语特有句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内涵。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交流的重要工具——网络语言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语义的研究,分析网络语言在文化交流传播过程中的特点,概括总结网络语言对文化传播交际的影响,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的优势引导文化传播交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塔斯基关于真理和逻辑后承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对现代语义学研究的最重要的贡献。塔斯基用满足和归纳的方式给出的真理的递归定义,建立在语义模型、逻辑真和逻辑后承基础上的循序渐进的逻辑句法定义构成了当代语义学理论的核心部分。诸如模型论语义学、可能世界语义学、戴维森的意义理论、蒙太格的内涵语义学,甚至作为生成语法的分支的逻辑形式(LF)等无一不体现或者渗透着塔斯基原理。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食物加工制作类动词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其语义、句法层面的配价情况及其相关规律做深入的多角度探索.提出特有语义格概念以分析此类动词的语义价,探究价量和价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句法向,包括向量和向质;探究了特有语义格、语义价和句法向的内在联系及相关规律;总结了介标化、述结化、方所化三种促进语义价句法化的形式手段,提出“形式化指数”、“句法化指数”的概念进一步进行相关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词的拆用将语素临时当作词来使用,是语言表达的有效机制之一。构词语素在意义上的独立性是其产生的物质基础,拆用式对原式的正偏离满足了语义表达的现实需要,并列式复合词的构词语素由于语法和语义上的相对独立性因而最容易发生拆用现象。  相似文献   

17.
语用论辩术--一种批判性思维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理性是人类交往追求的理想境界,批判性思维是人们通往理性的桥梁,论证则是实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与论证分析和评价紧密相关的是“符号三维度”,即:语形维度、语义维度和语用维度。在《工具论》和《修辞学》中,亚里士多德便是从这三个维度来讨论论证分析与评价的。遗憾的是,随着以亚氏三段论为基础的演绎逻辑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特别是继弗雷格之后数理逻辑的发展,基于语形和语义的论证评价模型成为经典逻辑发展方向,相应地,论证评价的语用维度似乎被人们忽略了,论证往往被看作是无目的性、静态性、零主体性(至多是一种独白式的)和缺乏背景敏感性的。而日常生活中的论证却具有目的性、动态性、主体性(特别是多主体性的)、背景敏感性等特征。换句话说,论证有一个语用维度,且离开这个维度所进行的论证评价显然是不充分的。北美的非形式逻辑、荷兰的语用论辩术以及法国的激进论辩主义均从语用维度出发试图给出相应的论证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特定领域建模方法研究制造控制系统语言设计。定义了该领域语言,包括词法、语法、语义、语法及语义映射。解释了语言的组成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联。利用该领域语言搭建并解释模型可实现制造控制系统的个性定制和快速开发。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的汉语研究特别重视以句法为核心的语法研究,而以词义为基础的语义研究则相对滞后。这种现象启示我们:语义研究的困难正是其巨大价值的体现;语义是语言的核心要素;语言研究要重视跨层面的结合研究,尤其要重视句法-语义界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