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虚拟偶像”的发展从1.0时代过渡到3.0时代,逐渐突破二次元“圈地自萌”的状态,为主流媒体和大众所接受。数字技术赋能、粉丝参与打造了虚拟偶像的人设,以网络直播为主要营业方式的虚拟偶像与粉丝建立了情感并通过超真实的类人际互动长期维系,他们以更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不断圈粉。文章聚焦由字节跳动和乐华娱乐联合打造的虚拟偶像女团A-SOUL,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讨社交媒体时代虚拟偶像的人设塑造与粉丝的情感维系路径。研究发现,粉丝通过结成趣缘群体形成圈层的凝聚力,继而对偶像施加影响。粉丝群体不再局限于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明星粉丝,转而变成产消者参与到虚拟偶像的人设构建过程中。粉丝与虚拟偶像的情感维系则有赖于偶像活动与团队的运营,并通过粉丝二创、Cosplay等情感劳动的形式来完成,但是背后不同力量的结构性矛盾使其未来的发展走向晦暗不明。  相似文献   

2.
“粉丝”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特殊群体,表现出主动性增强、话语权加大、影响力剧增等特征。“粉丝”围绕偶像所形成的一系列消费行为催生出了“粉丝经济”,这一独特经济模式使消费方式升级、企业品牌价值得以延伸。粉丝经济已成为娱乐产业向好发展的风向标和助推器。在粉丝经济模式下,娱乐产业要长足发展,需在节目定位、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等方面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3.
微博“大V”是对微博中拥有粉丝(听众)数目大于10万者的昵称,他们拥有的粉丝量众多,其传播力和话语权也较强,青年学生作为使用微博的最大职业群体,其思想深受“大V”们构筑的网络舆论环境的影响。政府应加快完善网络立法,做好“大V”们的统战工作,正确引导“大V”;“大V”们应合理使用自身的话语权,自觉承担起教育影响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高校则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特别要培养好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规避“大V”们的负影响,积极发挥其正影响,对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挂粉     
许石林 《社区》2010,(36):41-41
我一直吃不惯粉丝,即洋芋粉丝。我每次去深圳“老西安味工厂”吃羊肉泡馍,必说明不加粉丝和豆腐,用王子武先生的话说:“嘴里绊绊瘩瘩地,吃起来不方便。”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中国历史图景中描述粉丝的变迁过程,并对粉丝进行分类。由历史发展角度看,票友、发烧友、歌迷、追星族都是粉丝的近似身份;从性质角度看,粉丝又可以分为职业粉丝、业余粉丝和专业粉丝三类;从喜爱对象角度看,粉丝可以分为亲妈饭、后宫饭、高贵饭、板板饭、大腿饭等。本文对研究粉丝的活动与情感起到一定铺垫。  相似文献   

6.
英语语境中,粉丝研究者的立场经历从粉丝型学者到学者型粉丝的转换。在抵抗理论问题上,理论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粉丝并不总是持否定立场。网络粉丝目前处在一种后民族国家或粉丝的后现代时代。在体验经济时代,其态度即可理解为一种对抵制的放弃,也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否定。作为流行音乐组合旭日阳刚的粉丝,“钢镚”的出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对偶像“草根”身份的认同,但他们又积极推动偶像进入主流媒体,其文化实践可看作一种“腾挪”。影视产业具有情绪资本的属性,它不只是满足影视粉丝的情感,而且制造新的情感和需要以开拓市场。以粉丝情感的生产为中心,影视情绪资本构建起其运营体系和产品属性。在影视偶像产业的魅惑和包围中,影视粉丝并未失去自我,社会也期待审美解放进一步将个体、社会和艺术调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体造星运动的风起云涌,“粉丝”文化也在不经意间成为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从社会与传播的层面来看,“粉丝”团队承担了特定的社会功能——为社会成员提供全新的身份认同。与之相伴的是,在追星的过程中,基于“自我”与“他者”的冲突随处可见,不过从本质上说,这些冲突仍然是建立在“粉丝”与明星符号互动基础上的一种集体幻象。  相似文献   

8.
英语语境中,粉丝研究者的立场经历从粉丝型学者到学者型粉丝的转换。在抵抗理论问题上,理论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粉丝并不总是持否定立场。网络粉丝目前处在一种后民族国家或粉丝的后现代时代。在体验经济时代,其态度即可理解为一种对抵制的放弃,也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否定。作为流行音乐组合旭日阳刚的粉丝,“钢镚”的出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对偶像“草根”身份的认同,但他们又积极推动偶像进入主流媒体,其文化实践可看作一种“腾挪”。影视产业具有情绪资本的属性,它不只是满足影视粉丝的情感,而且制造新的情感和需要以开拓市场。以粉丝情感的生产为中心,影视情绪资本构建起其运营体系和产品属性。在影视偶像产业的魅惑和包围中,影视粉丝并未失去自我,社会也期待审美解放进一步将个体、社会和艺术调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英语语境中,粉丝研究者的立场经历从粉丝型学者到学者型粉丝的转换。在抵抗理论问题上,理论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粉丝并不总是持否定立场。网络粉丝目前处在一种后民族国家或粉丝的后现代时代。在体验经济时代,其态度即可理解为一种对抵制的放弃,也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否定。作为流行音乐组合旭日阳刚的粉丝,“钢镚”的出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对偶像“草根”身份的认同,但他们又积极推动偶像进入主流媒体,其文化实践可看作一种“腾挪”。影视产业具有情绪资本的属性,它不只是满足影视粉丝的情感,而且制造新的情感和需要以开拓市场。以粉丝情感的生产为中心,影视情绪资本构建起其运营体系和产品属性。在影视偶像产业的魅惑和包围中,影视粉丝并未失去自我,社会也期待审美解放进一步将个体、社会和艺术调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李诺 《可乐》2011,(9):9-9
如果按照歌手的微博“粉丝”数量来判断其受欢迎程度,那么最受欢迎的歌星应该是艾薇儿·拉维尼。这位加拿大籍摇滚歌星,今年5月初刚刚开通中文微博,八个小时内就“收获”了40万“粉丝”。  相似文献   

11.
网络粉丝群体心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以及与网络粉丝团的“粉丝头”的深度访谈,从网络粉丝群体的创建、群体领袖的产生、群体规范的形成、群体决策的执行和群体内聚力的影响5个方面分析了网络粉丝群体的心理活动。网络粉丝个体在加入网络粉丝群体之前存在着一个对群体的勘查过程,能够使加入的粉丝得到需要的信息,使之达到心理满足的网络粉丝群体更容易吸引“散粉”积极加入到群体中来。在粉丝群体创建之初,虚拟社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粉丝往往会被推选为群体的领导者。作为一种非正式群体,网络粉丝群体的规范对于群体成员的约束性较小,粉丝成员为了追求一种归属感与认同感,往往采取从众心理遵守群体规范与规则。粉丝群体的内聚力主要来源于集体的威望、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和完成目标时得到的满足感。  相似文献   

12.
从昔日的追星族到今天的粉丝,我们常常将媒介迷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一个“异类”。本文试图揭示这一特殊受众群的基本特点:传媒中介性、部落性、沉溺性与狂欢性。隐匿在粉丝狂欢仪式背后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动力?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粉丝文化究竞是被操纵的崇拜运动还是有意识的文化抵抗。我们发现,粉丝受众兼备了“顽固的原子”和“激进的离子”的双重属性。人们对于受众的评价往往落在二元对立的框架中:受众行为要么是主动的,要么是被动的。本文认为粉丝现象打破了这样一种二元思维的空间,粉丝行为超越了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简单对立。  相似文献   

13.
提起“粉丝”、“追星”,人们眼前可能很快会浮现出小女生小男生挥舞荧光棒、高喊偶像名字的“疯狂”景氛事实上,那些身着西装革履、国家大事挂嘴边、一举一动似乎都无懈可击的世界政要们,也是“粉丝”,也会或低调或张扬地倾心于某个明星。  相似文献   

14.
“粉丝”是流行于网络世界的一个词汇,意指偶像的追随者(英文FANS)。如果我们对粉丝这个流行语进行话语的社会化转换,它的准确含义应该是指“带有某种独特品位和倾向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15.
他由红薯破题,发明了“方便红薯粉丝”,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粉丝只能煮着吃的习惯,填补了粉丝方便食品的空白。这一创举使红薯增值40多倍,带动60万薯农脱贫致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光友。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微博现象”与“粉丝现象”,选取安徽省6所地方本科高校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群体视角分析大学生微博粉丝的共性特征,探讨其与社会微博粉丝群体的差异化.结果显示:大学生微博粉丝具有微博使用频率高、性别差异化明显、年龄呈中间化趋势、关注对象及关注内容多元化等特征,与《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存在诸多差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指出了大学生微博粉丝群体特征产生的原因:一是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心理满足;二是追求社会互动,拓展人际网络;三是追逐偶像,实现平等对话;四是倾向朋辈传播,存在从众心理;五是话语权诉求,社会参与意识高.以期为高校加强官方微博建设,有效引导、管理大学生微博粉丝群体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粉丝社群是基于趣缘而流动存在的群体,“粉圈用语”是粉丝社群进行观点阐述和情感表达中基本的重要的“台词”。探究粉圈用语的意义生产,对粉圈用语中融合语境下规约性为主的文字符号和开放语境下像似性为主的表情符号进行分析解读。粉丝社群的社交展演符号有其特定的“舞台”逻辑,在面向观众的前台表演时运用强烈的像似性表征以适应大众的交流规则,而在面向圈层的后台时则采用建立在统一规约体系上的文字符号进行独立表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播技术的迅速迭新,如何对以青少年一代为主的粉丝群体诸如借助互联网所进行的大众民族主义等行为进行有效的意识引导,已成为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结构化理论视角的分析可以发现,商业资本的入侵与主流意识的传播影响了粉丝意识结构的形成,情绪认知、价值观沟通与征服心灵促进了粉丝主体性的产生,而引导粉丝意识形态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突破粉丝圈层、传播主流意识,唯此,才能激发其情感认知和价值观沟通,最终达到征服其心灵的目的,从而建立粉丝群体健康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9.
围绕电影《无极》引发的“馒头”官司、著名文学前辈与后辈之间的口角之争,无不体现了两代人的文化对决,一系列好大喜功的国产大片制造了一堆堆有形无形的“垃圾”,易中天说《三国》、于丹说《论语》,缔造着一个新的说书时代,知识和观众无可避免地被“粉丝化”(“粉丝”是英文Fans的音译,原义是“热心的追随者”)了……回眸凝望2006年这一系列文化争鸣事件,人们在争论中留下了几许笑骂、叹息、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20.
“粉丝”见到偶像,激动、欢呼、尖叫,甚至流泪,咱大家伙儿都可以理解。台上唱得开心,台下叫得高兴,本是件双赢的美事儿。可总有些超级“粉丝”,做出一些极度疯狂的举止,追星的手法花样百出,实在让偶像们伤透了脑筋,也让大众为之揪心!追星本无罪,太狠则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