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画上题诗是中国绘画艺术独有的民族文化特点。而题画诗主要是通过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将诗的功能与画的造型特点联系在一起,融诗画为一体,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情趣。本文即从题画诗所表现的社会生活、所反映的绘画艺术发展状况、所抒发的文人胸襟情志等诸方面对题画诗中所表现的审美价值与地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诗歌与绘画、音乐的关系入手,考察了中国古代题画诗和赏乐诗的起源及其兴起较晚的原因,揭示了古代题画诗和赏乐诗独特的史料价值和美学价值,阐发了两类诗所共同具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题画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源远流长。它滥觞于六朝,成熟于唐代,大盛于宋、元。在有宋一代,苏轼与黄庭坚的题画诗数量最多(苏轼有题画诗一百二十余首,黄庭坚有题画诗八十余首),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他们都是中国古代题画诗的大家,是题画诗创作的有力推动者。黄庭坚的题画诗继承并发展了杜甫题画诗的思想精神与艺术手法,又有着他自己的鲜明的艺术个性。研究他的题画诗,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山谷诗歌的思想特色与艺术特色、他的美学观,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题画诗的发展,于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清真寺楹联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有着独特的穆斯林民族风格,是中国古代楹联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清真寺楹联高度概括地反映了中国穆斯林特有的心理习俗、价值标准及审美情趣.它有着内容广博、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等诸多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古代艺人创作戏剧主要是为了满足平民大众的文化消费 ,因而不得不受大众审美追求的支配。通过对大众审美与古代艺人历史剧创作关系的分析和阐释 ,认为反映在历史题材的艺人剧作中 ,大众审美的假定性、约定俗成式、极端类型化等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历史剧作品的叙事结构及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古代艺人创作戏剧主要是为了满足平民大众的文化消费,因而不得不受大众审美追求的支配.通过对大众审美与古代艺人历史剧创作关系的分析和阐释,认为反映在历史题材的艺人剧作中,大众审美的假定性、约定俗成式、极端类型化等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历史剧作品的叙事结构及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山西榆社民间舞蹈“霸王鞭”的由来与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民间艺术文化的发生发展,都是一定区域和一定历史阶段人们审美价值取向的反映。全国各地民间舞蹈"霸王鞭"产生缘由有多种,大多具有"英雄情结"。山西榆社民间舞蹈"霸王鞭"的由来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当地百姓用"霸王鞭"这种舞蹈形式,表达对榆社古代英雄赵王石勒的追思和感念。其审美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昭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吸纳融合的审美价值意识。其二,表现一种对现实生活美好向往的审美追求。其三,凸显出榆社人一种自豪自信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近代转型有其特定的现实原因和时代动力,转型过程仍受中国文学的传统影响。古代文学发展的式微与晚清文化语境中的强大变革压力为文学近代性的最初涌起准备了合适的条件。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是社会转型期中国人重新定位价值方向和精神需求的一种反映。但文学形式具有民族性,通常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民族文学传统的特点、民族审美心理的趋向紧密相连。因此,中国近代文学终究无法摆脱中国文学的古代影响,也无法突破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中西方古代美术意识的对比中,从把握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中,从形成秦汉"大文化"的背景中,看构成中国秦汉时代特有的审美文化的哲学理念,探讨霍去病墓前石雕所具有的高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一种既成的历史存在。中国山水和西洋风景作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审美文化载体,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繁衍生息,以绘画形式反映了不同的审美理念和独特民族文化个性心理。解读和认识这种文化差异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这两种伟大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拓展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学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审美形态和艺术范型,从传统哲学思想原型和古代文人文化人格类型的文化研究视角切入,可以窥探到古代哲学思想和士大夫文化人格对诗词意境审美风格范型的影响,而从古代诗词的审美意境和风格范型中又可以反观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士大夫文化人格时诗词意境审美风格范型潜在的文化渗透与厘定,这样就可以对诗词意境的审美风格范型作出文化的厘定与分类。  相似文献   

12.
东方美学的神髓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创造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美学追求,其创作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独特审美观照。这一在东方文化革新运动中没落的诗学诉求,却在美国的新诗运动中又一次被激活,完成了诗歌在本源意义上的一次对传统的复兴。意象派创始人庞德在现代中国的诗歌创作中,找寻到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和诗歌创作的原始因子。西方“意象派”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借鉴彰显了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互渗与共融,也体现了传统资源对于构建现代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与朝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文学与朝鲜刘为民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反映大韩民族精神、描绘朝鲜爱国斗争的优秀篇章。这无论是从文学的创作艺术、审美崇尚,还是从历史的文化反思、价值评判的角度来看,都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一郭沫若的小说创作,就可以说是从...  相似文献   

14.
古典舞身韵发展到今日,已经衍生为中国当代舞蹈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实体,在传承中富有研究价值、彰显民族个性的审美特征。今天人们对舞蹈的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认真体察、把握并发展中国古典舞身韵是完全有必要的。古代文化起源诗乐舞纷繁的楚和具有高度文明的汉两个时代,剖析楚辞和汉赋文化作为起点,深入探索中国古典舞身韵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有利于中国古典舞身韵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15.
墓室画像砖(石)艺术是古代墓葬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间接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以及艺术思想等多方面的情况。南朝与北朝墓室画像砖(石)艺术有着平行发展的艺术源流,都是对汉画像砖(石)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同时由于南北社会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二者在艺术思想上又各异其趣。  相似文献   

16.
题画诗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学史上构成了别样的风景。"扬州八怪"重要成员李鱓的现存题画诗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一是串联起了诗人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二是对诗人典型的儒者人格进行了生动写照;三是表现出与正统诗歌大异其趣的美学风格,为后世提供了独特的诗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7.
文艺美学相比于文化研究,能够更充分地发挥美学的现代性特征,也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回答当下文学艺术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对艺术创造的品位提升和视觉文化的良性发展都大有裨益。对当代传媒艺术的审美特征及艺术规律、艺术价值的研究正是文艺美学的重要课题,因此也是传统美学的当代延展。当代文艺美学应不止于对当代文化现象做出深刻揭示与全面阐释,而应更加致力于对文学与艺术内在审美经验上的共通性做出理性分析和深度建构,从而适应并引导当代审美文化。文艺美学对文学艺术之共同审美特性的关注,将使相对于传统艺术的传媒艺术向更加积极的方面发展。随着文艺美学建构工作的深度发展,当代美学的思维向度和理论资源必须也随之加以调整。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有着丰富的文学艺术一体化的思想,并且在思维方式上是一种有别于形式逻辑抽象性的审美抽象;同时在体系形态上,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是一种以范畴为核心的超越个人形式的流动形态,这些都是我们建构当代文艺美学的重要资源。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对西方现代美学加以借鉴,对当代审美现实加以关注,以寻求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学理意义的中国美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大学公共艺术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大学艺境的观念;指出大学艺境反映的是大学文化演进过程中审美变迁与时代美感召唤的融合,其特征主要包括文化气息、审美韵味、精神指向;认为大学艺境是大学发展氛围的内核之一,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文化取向,是大学人的审美价值观,是超越大学文化历史传统和自然传承的文化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佛教是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方式与趣味的演变也就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阶段性进程,其中又以传统山水画创作的表现最为鲜明形象,也就是说,传统山水画中所展现的悟道方式既折射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也传递出了佛教,尤其是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言兼叙事的历史文选,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散文总集,其中的叙事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尤其是《金縢》。《金縢》全文调动了周公、成王和史官三种叙事视角,通过对三种叙事视角的限制和调整,造成全篇情节上的矛盾与悬念,具有强烈的小说审美效果,因而其被许多研究者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短篇小说。应用叙事学的视点理论,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从人物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两方面对《金縢》的叙事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揭示《金縢》文本深层的思想内涵和潜在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