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艺论著关系密切 ,但是终究离不开哲学思想。事实上 ,任何美学理论都有自己的哲学根基。意境 ,作为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核心范畴 ,更不能例外 ,它是在文学艺术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汲取并融合了各种哲学思想逐步形成的。中国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以儒教、道教、佛教各学说为代表的哲学思想 ,这三家思想对意境理论的形成肯定有一定的影响。而正因为有这三大文化哲学作其背景 ,意境理论才会有如此突出的民族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2.
意境、境界是建筑在人类心境基础上的审美和道德活动,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农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使我们相比其他民族具有心境绵长的心理特征。心境转化为艺术、道德活动中的意境、境界追求。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人格境界的培育,中国传统艺术则特别重视对意境的营造。意境美具有净化心灵、美感化的心境功能。它能淘汰心理杂质,升华心境,成为人们观察生活、确定自我的心理模式,从而对主体人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改造。今天我们面对市场经济下的人心浮躁、失衡不能寻找飘渺的宗教精神支持,而要从开发传统审美文化获得资源,推广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3.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和精神所在。传统的诗词翻译研究大多倾向于经验的总结和标准的确立,忽视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与传播活动的复杂性与多维性。描写翻译理论强调要把翻译语境化,以发现翻译现象背后的文化历史事实,从而避免文化的误解和审美的缺失。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更应该重视文本背后的超语言因素,注重特定文化语境和特殊人物情感律动的翻译,并从语言符号和语言风格方面尽量体现诗歌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文化之源的意境范畴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学实践和理论,其影响力也及于中国古典小说批评领域。意境对古典小说批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评家对古典小说文本原创意境的揭示,二是点评家意境化的评点法。此二者造成了古典小说批评的意境化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5.
历代文人墨客在寻访南岳秀丽山川时,留下了大量讴歌南岳山水的诗词佳作,这为我们研究寿岳文化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文章以南岳古代诗词为个案,借助审美意境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了审美意境初探,发现南岳在历代文士的笔下主要呈现出空灵、秀逸和深幽三种美。  相似文献   

6.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美学范畴。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中国新诗作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异质文化,在呈现纷繁意象的同时,缺失了古典诗歌天人合一的意境美。朦胧诗在将意象化语体进行到底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反意境化倾向,但艺术上的反意境并不能阻止他们心灵上对意境的深深缅怀。  相似文献   

7.
审美文化作为一种表意性的文化符号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批评视野和理论范型。在中国古代诗词语境中,包含了大量审美文化资源。文章从有关春的诗词作品中梳理以及阐释,描述并分析了古代诗人在咏春这一范畴创造的审美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意境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意境的表现问题.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的审美理论,中国古代的戏曲家和小说家们,由于往往本身就是诗人或词人,当他们进行艺术创作时,不可能不受到诗词创作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传统诗歌对意境的追求,也融合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之中.又由于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侧重表现性,写意和抒情味较浓,与西方一些侧重于再现性的叙事文学不同,仅用典型理论来阐释显然远远不够.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意境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的表现主要有诗情画意、人景交融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意境观是对中国意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和自己诗词创作经验的正确的理论概括。意境理论是对中国诗歌创作创新的理论概括。“兴”中意象的独立性及其创造性组合,形成意象的虚实关系,是意境诞生的前提条件,是诗形成言外之意,韵味无穷的奥秘所在。毛泽东强调意境要高尚,从动态营造意象,写出事物的性格,使之“有变化”,“见出诗之波澜”。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善于营造意象,构成意境,因而意蕴丰富,意味无穷,富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学术视野和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对当前学术界流行的四种意境解说作了梳理和评价,并从文学和审美活动的动态过程、层深结构、它们之间深层的文化联系和审美精神的互通等方面,揭示了它们之间相融互通的关系.从中抽绎出意境的四个特殊内涵和规定性——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不仅是对意境传统文化和审美内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现代意境理论建构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古文论的现代转换语境中,这四内涵或四规定性,因其蕴涵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要义和东方民族独特的生命哲学与审美精神,或可成为现代意境理论或意境内涵建构的规定或质素.  相似文献   

11.
在视觉文化冲击下,传统意境产生了新的生存模式--图像意境.当代中国影视剧中,空镜头、光影和色彩、音乐与音响、蒙太奇等是图像意境的主要呈现模式;借景言情、借物表意的情感张力,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情节与节奏律动是影视剧图像意境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诗词英译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意境的传达,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译界的一个问题。通过对古汉诗的意境进行深入探讨可知:意境不可以翻译,也不可以复制,只可以传达;译者必须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作者并兼顾内容和形式,必要时准确运用诠释的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原文意境的传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风格论是修辞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格主要取决于作家的气质、才华以及后天的学习、熏陶。印度的风格论是在庄严论 (即修辞论 )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独立的诗学体系 ,注重地方风俗习惯、语言特色对风格的影响。中国修辞论追求自然含蓄的审美意境 ,而印度庄严论则注重惊奇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4.
探索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审美意境,目的在于对我国古典建筑关学内涵的深入挖掘。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园林特色的剖析,得出了重要研究结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欧洲古代建筑结构、风格迥然不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对神仙崇拜的超然美和寺观影响下的宁静美等多重审美特征;集中展现出其所具有的含蓄婉约、张扬个性、细腻精致的丰富审美意境;达到了贴近自然又高于自然、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崇高境界;涵盖了山水、建筑、绘画、诗歌、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以及耐人寻味的情愫、无限丰富的意趣,成为写进自然的史诗,映入人文的山水。  相似文献   

15.
《二十四诗品》绎意(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每一品内容及其审美特征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联系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传统,特别是唐诗的创作实际,研究了其所描绘的意境风格特色,以便更加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二十四诗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每一品内容及其审美特征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联系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传统,特别是唐诗的创作实际,研究了其所描绘的意境风格特色,以便更加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二十四诗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意境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是情与景、意与境、主观情致与客观自然的交融统一。重视情景交融、意境统一,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传统。作为意境理论的标识和核心,情景交融集中体现了艺术意境的审美特质,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审美理想的境界。它的深层结构中凝聚和积淀着我们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模式,即“天人合一”观念。因而,情景交融不只是意境的一般特征,也不只是一般的“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它深刻地揭示了意境的民族心理内涵,是中国艺术最重要的民族品格。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的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美学与审美文化基本理论,着眼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意境”,从形、色、声、香、味等艺术符号入手,探究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构成,解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意境文化意识流,同时结合实例,阐释意境在传统园林中的五种体现,进而深入探讨园林意境对游赏者心理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诗词中的各种意象作为诗词意境美的载体,在再现原作风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诗词意象又往往带有浓重的中国文化色彩,因此成为诗词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本文提出诗词中的各种意象可据其与主题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重要意象和次要意象,作者以宋词为例,较系统地介绍了具体翻译实践中各种意象的译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制度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存环境促生了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心理、性格结构。而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心理、性格结构则是意境发生、形成主体基础。用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心理、性格结构和意境的特征进行相互分析,将有助于深入认识意境的发生原因和意境的文化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