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白族服饰是白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劳动成果,它随着白族历史的发展,历经演变形成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它凝聚着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审美情趣、宗教观念等各种文化心态。本文从青铜时代、唐初、南诏大理国、元朝、从明代到民国等时期论述了大理地区的白族服饰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信仰是一个民族对天、人、社会三者互动关系的认知模式,体现该民族的文化特征与思想行为。仪式作为信仰的外显,其始至终为音声所覆盖,音乐反映了仪式在信仰中的运用场合、功能、习惯、曲目、传承和传播方式等。云南白族以本主崇拜为特点,以本主形成和本主祭祀为立足点,反映了白族本主信仰与仪式环境,其音声中大本曲与吹吹腔,对仪式中作用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3.
白族历史上火葬之风十分盛行,留下了许多重要的火葬墓遗址。在现存的火葬墓地中保存有大量的梵文碑刻,其时代从大理国后期至明代中期,这些碑刻是我们今天研究南诏大理国乃至元明时期白族密宗和白族丧葬文化的重要材料。在现存的梵文碑中大多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碑,这与白族的佛顶尊胜信仰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绕三灵”仪式是云南大理白族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的仪式,一年一度的仪式期间融合了白族宗教信仰、白族歌舞表现、白族生活特色与白族服饰等众多文化现象,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云南大理白族女性的服饰文化是“绕三灵”仪式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展现了白族女性对于“绕三灵”仪式的文化观念。“绕三灵”仪式在大理民间为期四天,期间聚集了以村民、准备祭品者、“莲池会”成员和仪式表演人员为主的白族女性,白族女性服饰呈现了不同群体身份下的文化差异性。白族女性服饰的文化差异性受到心理文化和物质生活的影响,进而表现为具有装饰之美、宗教信仰之美、身份认同之美、功能之美和技艺之美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5.
丽江有着数量不少的白族.丽江的白族与大理的白族同源,主要是从唐代开始逐渐由大理的剑川、鹤庆等地迁入的,至清代丽江白族的分布格局逐步稳定下来.由于居住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的特殊性,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丽江白族的历史文化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对当地的主体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丽江白族与当地纳西族和其他民族之间关系和睦.对丽江白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丰富对丽江多元民族文化及其和谐民族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清中叶吹腔的兴起,给剧坛带来深刻的影响。考索吹腔的源流,发现我国南北存在两种吹腔:一为秦吹腔,一为安庆吹腔,二者在南方有融合的趋势。安徽伶人以吹腔为主,融合梆子腔创立高拨子,形成二簧腔;江西伶人以西秦腔为主,融合吹腔创立二凡调,形成宜黄腔。二簧腔、宜黄腔皆是吹腔向板腔体二黄腔演进的过渡声腔形态。考察吹腔源流及其与周边声腔的关系,对于全面把握清代戏曲声腔演进的轨迹,尤其是探明二黄腔的形成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7.
鹤庆白语的送气擦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鹤庆白语的送气擦音奚兴灿,李绍尼白族居住于云南省大理、怒江、昆明,贵州省威宁、毕节和湖南省桑植地区,其中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占白族总人口的70.6%。白族有自己的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剑川、大理、碧江三大方言。剑川、大理方言有2...  相似文献   

8.
南诏大理政权建立 5 0 0余年的历史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学术界关于南诏王室族属的争论 ,笔者认为建立南诏与大理的民族是一个民族 ,即南诏———大理民族 ,这一原生形态的民族后来分化为白族与其他彝语支各民族 ,而白族文化继承了南诏大理时期兼收并蓄的特点 ,云南其他民族不同类型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在白族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9.
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是大理白族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研究白族建筑文化的重要渠道。大理白族建筑彩绘题材广泛,融合了多重文化内涵,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整合出新的因素,形成了独具大理白族特色的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文化。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的产生晚于汉族,发展兴于明代,它有着本民族的艺术思想,但它的催生与发展又离不开汉文化的影响。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使得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别具大理白族传统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10.
白族大本曲是历史悠久、曲目丰富,为白族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它主要流行在云南大理、洱源、剑川、宾川一带,其中以大理为最。大理一七○多个自然村,几乎村村都有大本曲演唱活动。有些村还有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艺人。在大理农村,每年阴历三月三到九月九是演唱大本曲  相似文献   

11.
大理白族佛教法舞是中国现存少有的佛教法舞科仪之一,它作为佛教与大理白族传统民间歌舞相交叉的边缘艺术类型,既是佛教仪轨与传统民间歌舞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佛教艺术本土化的典型案例,是值得学术界重视的宝贵乐舞文化遗产。研究大理白族佛教法舞不仅是对佛教艺术的直白记录,更是对佛教法舞所昭示的宗教意义、文化表征以及在佛教传播与艺术发展规律下的佛教在西南少数民族民间的生存张力的探索。大理白族佛教的生存张力,是大理白族佛教法舞本土化变迁的内在力量与外在环境共同促使下生成的复杂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大理白族佛教乐舞艺术呈现出不同于世界任何地方的佛教艺术形式的重要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2.
大理历来有吸收外地文化创造自己地方文化的传统.对异文化持开放态度,通过与外来文化的接触和交流来突破原有文化的范围,并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是大理文化的特点.大理研究对了解中国的民族状况、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云南部分白族先民被汉族同化,这是众所周知的史实.可是对于这种民族融合在何时、何地、在何种条件下发生等问题,很少有民族学家具体而细致地研究过.通过在云南楚雄市子午镇、东华镇,南华县雨露乡进行的田野调查,对当地人民族认同的各种说法、风俗、火葬墓、梵文碑、有关祖先原籍的记载进行分析,依据这些调查和史料,探索白族民族认同变化的条件.并提出现在楚雄地区的部分汉族可能是过去的白族先民"僰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读完张旭著《大理白族史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版)一书,感到写得淋漓畅快,心悦诚服。此书主体观点正确,选取资料新颖,论断谨严有力,结语辩证精微,虽不无可以挑剔之处,但整体是完好的。此书颇有不少独到之处,在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云南大学《西南研究丛书》第十种本)之后,是富有功力的一部白族历史著作。一、“白人”和“汉白人”  相似文献   

14.
清代竹枝词中的“叶榆”、“鹤拓”是大理古代地名,“云南”是祥云古代地名;“白人”、“人”、“西爨”、“白蛮”、“夷”是历史上对白族先民的称谓。竹枝词反映了大理历史上的许多战争,描写了大理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具有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婚礼作为人类特定的喜庆活动,在世界各民族中普遍存在,白族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理坝区白族婚礼也有了一系列变化:婚宴规模不断扩大、新房布置突显现代需求、迎娶方式方便快捷、嫁妆种类增多层次分明、新婚服饰时尚化.这种变化给大理白族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白族婚礼在刺激和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族扩大再生产的投入;时尚文化逐渐通过白族青年吸纳到白族传统婚礼中,致使民族特征弱化.白族传统婚礼文化符号传承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6.
白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白族的主要聚居区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上是全国著名的文献名邦。自治州首府大理市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全国24座历史名城之一。三千年来,居住在洱海周围的白族先民创造的古代文明,对整个云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剑川海门口青铜器文化为标志的殷商末年的洱海文化由西向东发展,形成以石寨山青铜器文化为标志的战国到西汉的滇池文化。在滇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东来的中原文化,形成西爨文化。隋唐以后在西爨文化基础上出现了光辉灿烂的南诏大理文化。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表明,发源于大理而复归于大理的以上几种文化,是两千年来云南文化的主流,它们之间有着纵向传承和横向交流的关系。到了元明清时期,白族文化与汉文化完全接轨,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先民在云南不仅最早吸收和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而且把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和精神文化传播给省境内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在云南教育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尤其对于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来说,和谐社会建设对保障边防安全、国家稳定至关重要。大理是云南省西部白族集聚地区。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白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和民俗文化旅游,堪称典范。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对白族地区脱贫致富、社会稳定、民族和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因此,政府应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导向,充分挖掘具有利用价值的民族文化产品,并与旅游业挂钩,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旅游产品,让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在互动中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花雅之争”是清代戏曲史上的重大事件,清前中期昆曲与梆子戏此消彼长的竞争是事件的核心环节和内容。从清初开始,涵括西秦腔、秦腔、吹腔的梆子戏南传东进,成为北京、扬州、苏州等中心城市剧坛的重要声腔。梆子戏的全国性传播促使底层民众、文人士大夫乃至宫廷贵族的审美趣味发生转变,形成“厌昆喜梆”的新潮流。更重要的是,梆子戏在传播的过程中,或转用乡语,或衍生新腔,形成梆子腔、吹腔、皮黄腔三大剧种体系,彻底颠覆了以昆腔、弋阳腔为主导的戏曲格局,奠定了我国两百多年稳定的戏曲版图。清前中期梆子戏的兴起,是板腔变化体戏曲对曲牌联套体戏曲、民间戏曲文化对精英戏曲文化、北剧对南戏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广西靖西县是南路壮剧流行的中心,伴随着靖西经济迅速发展,历经200多年历史的南路壮剧依然活跃在民间,成为当地群众喜爱的剧种。就当下南路壮剧的剧目内容、剧团运行、传播手段等方面界定该剧种商品化的现象,探究商品化现象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戏曲艺术及其生存状况与商品化的关系,总结商品化现象对南路壮剧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鄂西鹤峰白族的来源及其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鹤峰是湖北省白族最为集中分布的县,随着铁炉白族乡的成立,人们对鹤峰白族的关注日益增加。鹤峰白族更多地受到了桑植白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周围其他民族的影响,鹤峰白族与桑植白族、大理白族在文化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