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80年代以来的当代中国,先后出现了三类"五四论述",一是思考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断的原因,其中又可以分为外因论和内因论.二是批判五四新文化理念自身,批判者分别受到新儒学和后学的启发.三是梳理五四新文化理念的知识谱系,其中又有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之别.这三类"五四论述"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多样的研究立场和评价标准,使"现代文学研究"获得了"当代性",但也存在着当代性与历史感脱节以及理论的当代性与现实的当代性错位等问题.为了推进现代文学研究,我们还需深入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新的"五四论述".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哲学中"知识"和"权力"的概念以被大大地拓展.传统的知识观只关注知识的纯粹性和客观性,排斥权力.而当代权力观认为,权力与知识是直接蕴含的.本文对知识与权力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女性小说的"逃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逃离"是当代女性小说的主题之一.它不仅被写成觉悟了的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里的宿命,更是当代女性作家们对现实世界所采取的一种写作姿态,在"解构--建构"的过程中,她们寻觅和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在"中间代"诗人的创作中,长诗写作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从中不仅可以发现"中间代"诗人个性写作的魅力,而且可以发现当代长诗写作开阔的创造空间.这是"中间代"对于中国当代诗歌艺术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中间代"长诗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间代"诗人的长诗创作是突破艺术成规和彰显诗人创造个性的诗歌写作,是对当代长诗写作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5.
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现代主义诗歌观念在中国当代诗歌领域经历了从"后现代主义"到向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回归的富有戏剧性的演绎过程.它的引入与流行,不是对于西方思潮的简单移植与原样展开,而是根植于充分的本土经验的依据和现实语境的确定指向,它已经成为当代诗歌观念史的一部分.而它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从"后现代"到"古典"的戏剧性演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立体化的思想空间,在彰显历史的丰富性的同时,直到今天也仍然具有激发思想灵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现实主义"和"先锋派俗文艺"是当代美国文坛的两大主流.这两大主流能发展并持续到新世纪,反映了人们对"学院派"小说形式的厌倦和对传统文学的眷恋.  相似文献   

7.
通过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原始文本,提出"交往"用是马克思一生关注的中心课题,它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中具有独立的意义和基础性地位.主张将"交往"定位为"主体间对象化实践活动",认为正是交往将分散的个人力量整合成改造世界的最大化合力,将彼此隔绝、孤立发展的史初格局改变成全球一体,共生共荣的当代历史格局.交往范畴的当代定位不仅有助于沟通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赋予唯物史观以当代内容和当代形式,而且将为把握世界历史和中国未来发展提供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8.
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人类飞升到一个理想世界的愿望.精神活动依靠信息,但其本质不在于储存而是创造.这种创造的"力",不仅需从当代生活中获得灵感,而且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摆脱当代文化现象中的扁平化、平均化.文化的"深层结构",才是虚拟现实的"底蕴".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儒学"思潮在当代的发展趋向,揭示了其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和思想危机.追本溯源,可以发现造成这种理论困境和思想危机的原因由来已久.而马一浮先生所代表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当代儒学持续发展动力的做法,对于解决"现代新儒学"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思想危机无疑具有某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价值论研究中有三大主导性范式--"意义"说、"需要"说、"关系"说.这三大范式揭示了中国价值论研究的内在脉络.剖析当代价值论研究的内在脉络,我们可以得出:价值的本质是人的实践能力及其对象化.  相似文献   

11.
在一定意义上科学与人文分别表征着人的生物性肉体和精神性灵魂的两重文化存在样式,人文文化所彰显的精神性存在是人的本质存在.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内蕴着形而上的本体意义,即人文价值、人文意义、人文理想和人文批判.因而大学教育的本质和终极目的是人文文化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  相似文献   

12.
“人文奥运”语境中的文化教育与外语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假如我们单单给学生教授英语语言技能,那么英语作为一种离乡背井的语言在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文化面前,将失去她应有的灵性而成为无本之木。为此,我们应该从文化教育的战略高度重新认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问题并在人文奥运的语境中探讨外语教育与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相结合的途径,进一步拓展北京“人文奥运”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语言世界观,寻求一种能够兼容外语语言技能习得与外国文化教育的外语教育理念及其方法,最大限度地吸收西方文明的文化素养,让首都北京成为一座具有深厚世界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人文精神从历史上看要涉及中外两种不同的思想资源,回顾和梳理古今中外不同的人文思想资源以明确在21世纪的现代应当尊奉的人文精神更应该以人为本,其根本之点在于对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需要和人是目的,人是中心理念的张扬与肯定。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态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文关怀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维度。加强人文关怀,创建一个有利于沟通和共鸣的人性化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成效的重要手段。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提高教师和管理者的人文素质,倡导、实践人文关怀,回归工作重心,润滑连接纽带,延伸工作的内容和手臂,建立多维评价体系,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绿色走廊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人文从其本质上说是对理想的人、理想人性和理想的人的存在方式的建构和培育,科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和精神活动,在培养理想人性、促进人的完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科学在内在的精神层面和价值观念上与人文具有统一性,科学在本质上是人文的。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科学的人文性被忽视,导致科学与人文分裂。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科学的人文性,使科学重新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人文关怀"在理解上存在三个误区,即将人文关怀理解为关心学生生活、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和设置人文课程。这些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应该从广义上理解人文关怀,它涉及到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人的文化、人的心理等各个层面。大学的人文关怀应该具有五种指向,即自由探索精神以及对失败和错误宽容精神、复归人性、回归生活、彰显个性和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17.
池田大作是一位宗教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作为虔诚的佛家弟子的他所生活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与生存的危机,所以池田大作希望找到一个寄托他精神世界的“伊甸因”。其思想内核包括人格的形成,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生命至上观,保护环境的自然生态观。他希望以此来拯救当今面临危机与威胁的人类命运。  相似文献   

18.
丧祭之礼是古代华夏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礼学思想所关照的核心问题之一.<礼记>在对丧祭之礼的阐释中贯穿了精湛的学术思想,弘扬了儒学的人文精神.儒家认为丧祭之礼应注重情感因素而不必过分看重礼仪形式和礼品的丰厚;强丧祭之礼具有弘扬美善道德之作用;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价值的最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9.
《考工记》凝结着浓浓的科技人文关照情结。概而言之,即和谐是科技之本,实用是科技之经,生活是科技之源,艺术是科技之躯,生命是科技之脉,精确是科技之根,求真是科技之性,尚智是科技之脑等思想,其创新之处正在于他把自然、科学、文化、生命真正有机地贯通了起来,实现了科技生活的人文复归,避免了西方式的"主客二分"模式而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进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对民族文化与心理的亲近与认同、对国计民生的忧患意识、对天下苍生的关怀精神这些人文精神的内涵.有了党和人民在精神上的相濡以沫,我们对实现该目标信心百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