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经考证,武汉大学的校史应从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算起。理由如下: 一、自强学堂是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 1.方言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此点从无异议。 (1)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后,学校每年编辑出版的《国立武汉大学一览》、《国立武汉大学概况》和历届毕业生纪念册中“沿革概要”或“校史概略”,均将方言学堂列为本校沿革之内。如第十六届毕业生纪念册“校史”栏中记述:“民国二年教育部即其处(指方言学堂)建立高等师范学校,校舍图书多仍其旧,而规模少宏远矣。”  相似文献   

2.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世纪末叶所创办的两湖书院、自强学堂、湖北总师范等,为1913年建立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源头,而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又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的直接源头,因此武汉大学校史前段追溯至19世纪末叶确证无误。自强学堂已开始具备近代高校性质,而方言学堂则为自强学堂变名,并于1913年重办,定名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3.
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的著名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湖北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萌芽性质的学堂之一,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方言学堂停办。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和师资为基础,创办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师与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广州高师等一起,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四所国立高师。从自强学堂演变至武昌高师,一所近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武汉大学百年校史的研究和考证工作前后持续了近10年时间。早在1983年武汉大学筹办校庆之时,根据海内外部分校友的建议,就开始组织专家对校史进行研究和考证,并将校史源头作为研究和考证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查阅大量档案和史料,初步弄清了武大的校史源头不是1913年创办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而是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但为慎重起见,仍定建校时间为70周年,故在校庆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校长报告中,对校史源头是这样讲述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13年11月2日建立,校址在武昌东厂口。再追溯远一些,武昌高师又是由张之洞、谭继洵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沿革而来。”  相似文献   

5.
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的著名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湖北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萌芽性质的学堂之一,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方言学堂停办。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和师资为基础,创办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师与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广州高师等一起,成为当时最著名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曾祖父蔡锡勇辅佐张之洞创办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并任自强学堂首任总办一百周年之际,历史的巧合把我和先祖开创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我正好在武大新闻系任教,我的女儿也正在武大外语系学习。祖传家教使我自幼就萌生了追寻先祖业绩的愿望。适逢当今盛世,青史可鉴,我以《辞海》、《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国近代史辞典》等辞书和有关人物评传所载“蔡锡勇”条目为线索,参照蔡锡勇父子(曾祖父和他的次子、我的祖父蔡璋)遗著;张之洞文集以及当代语言文字学界、速记学界、会计学界、近代史学界对“中国语言文字改革的先驱蔡锡勇”和“创造中文速记、引进西方复式会计的先驱——蔡锡勇”等研究资料;关于武大校史沿革的考证;再有我的叔父蔡养源补正的龙溪蔡静远堂宗谱,等等。据此辨析考证,得以大致廓  相似文献   

7.
武汉大学百年校史的研究和考证工作前后持续了近10年时间。早在1983年武汉大学筹办校庆之时,根据海内外部分校友的建议,就开始组织专家对校史进行研究和考证,并将校史源头作为研究和考证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查阅大量档案和史料,初步弄清了武大的校史源头不是1913年创办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而是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但为慎重起见,仍定建校时间为70周年,故在校庆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校长报告中,对校史源头是这样讲述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13  相似文献   

8.
关于武汉科技大学历史沿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大量史料为基础,全面概述了武汉科技大学105年的校史沿革,重点查证学校前身是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是湖北地区最早的专业学堂之一。  相似文献   

9.
武汉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产物,而作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重要主持人张之洞1893年兴办的自强学堂,是国立武汉大学的直系源头。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曾祖父蔡锡勇辅佐张之洞创办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并任自强学堂首任总办一百周年之际,历史的巧合把我和先祖开创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我正好在武大新闻系任教,我的女儿也正在武大外语系学习。祖传家教使我自幼就萌生了追寻先祖业绩的愿望。适逢当今盛世,青史可鉴,我以《辞海》、《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国近代史辞典》等辞书和有关人物评传所载“蔡锡勇”条目为线索,参照蔡锡勇父子(曾祖父和他的次子、我的祖父蔡璋)遗著;张之洞  相似文献   

11.
一、武汉数学沿革大约1890年,在武昌自强学堂,设置算术斋。1922年11月,武昌高师首设数学系。1923年至1928年,经高速后的武昌中山大学,在理科部设数学系。1928年,武昌中山大学改名国立武汉大学,数学系招收第一批学生。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乐山,1946年底迁返武昌珞珈山,这段时间该系主要老师有曾昭安、叶志、汤澡真、肖君绛,刘正经、吴大任、李国平、李  相似文献   

12.
根据《毛泽东自传》《湖南商业专门学校沿革》和民国初年教育文献及湖南大学校史等材料,结合当年的报纸广告及遗址的现场踏勘,分析、驳议和论证了“湖南公立高等商业学校”是否即为后来的“湖南公立商业专门学校”,从而引出毛泽东曾入读的“高商”确实是湖南大学商科的前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校史研究的新成果──读《漫话武大》吴贻谷由原中顾委常委伍修权将军作序、刘双平同志编著的《漫话武大》一书,于武汉大学建校100周年出版。这是武大近10年来校史研究的又一成果,是作者向百年校庆的一份献礼。作为《武汉大学校史》一书的姊妹篇,《漫话武大)在内...  相似文献   

14.
一、沿革、宗旨和内容《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前身为创刊于1913年7月1日的《学丛》月刊,中经《西北大学周刊》(1924年)、《西大学报》(1939年)、《西北学术》(1943年)、  相似文献   

15.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将在2007年10月举办“西北大学商科发展95周年暨经济学专业恢复招生30周年与国家MBA教育10周年院庆活动”。根据《西北大学校史》记载,1912年由陕西高等学堂、陕西法政学堂、陕西实业学堂和三秦公学组合在一起的西北大学中就设立了商科,马凌甫任商科学长。  相似文献   

16.
一、沿革、宗旨和内容《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前身为创刊于1913年7月1日的《学丛》月刊,中经《西北大学周刊》(1924年)、《西大学报》(1939年)、《西北学术》(1943年)、《西北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17.
民国最早的部属师范学校之一、也是武汉大学前身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是以清末两湖师范学堂等为先驱;而1916年开办、成为武汉大学另一重要源头的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则是由原两湖师范学堂人士等为树立武汉大学基础而成立。武汉大学实为清末张之洞在湖北所办新式学堂在民国时期进一步发展而结出的一大硕果。  相似文献   

18.
一、沿革、宗旨和内容《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前身为创刊于1913年7月1日的《学丛》月刊,中经《西北大学周刊》(1924年)、《西大学报》(1939年)、《西北学术》(1943年)、《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7年)等刊的发展,延续至今。《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主要反映校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其办刊  相似文献   

19.
王仁宇 《南都学坛》2003,23(6):F003-F003
<正> 冯友兰(1895.12.14 -1990.11.26),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的一个书香之家。其父为前清进士,曾跟随梁鼎芬任湖北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总务主任,后任湖北崇阳县知县。他的伯父和叔父都是秀才。冯友兰自幼在家接受传统的启蒙教育,后来先后就读于中州公学、中华公学、中国公学。1908年冯友兰的父亲病逝于崇阳知县任上,年仅十二岁的冯友兰和他的弟弟冯景兰(地质学家)、妹妹冯沅君(文学家)便在他母亲吴清芝的抚养和教育下长大成材。  相似文献   

20.
<正>一、沿革、宗旨、影响和栏目《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前身为创刊于1913年7月1日得《学丛》月刊,中经《西北大学周刊》(1924年)、《西大学报》(1939年)、《西北学术》(1943年)、《西北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