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村干部身处农村基层一线,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在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村干部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实施,直接关系着农村的繁荣稳定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天津市西区为例,发现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对村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农村稳定、转变领导方式、推进民主政治等方面有很多新要求,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选拔任用、教育培养、民主管理、考核监督和激励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力求构建起一套科学的、完善的、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规律的、切合村干部队伍实际的能力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2.
治理制度、村干部素质与村级治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升村级治理能力成为尤为重要的热点问题。从“制度”与“主体”视角出发,探讨治理制度、村干部素质与村级治理能力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发现治理制度中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制度及非正式制度因素均对村级治理能力有显著影响;村干部素质中村支书受教育程度与任职年数、村主任受教育程度与特殊经历也是影响村级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民主选举能够通过选举出高素质的、管理经验丰富的村干部,提高村庄资源获取能力及发展村内经济能力进而改善村庄综合治理能力;而民主监督与非正式制度对村干部的约束未能显著提升村级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村干部是做好农村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但是村干部又是没有工资,只拿报酬的农民,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村官难选、后继乏人现象。一是“苗子”少,无法选拔。农村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不愿留家务农,大量有能力的青年通过“三个一批”的渠道外流走了,即读书升学考出一批,献身国防走出一批,务工经商流出一批,客观上造成村干部后继乏人。二是“三类苗”,难以选拔。现在留在农村务农的青年大都是一些文化层次低、没有什么特长的“三类苗”,他们谈不上宗旨观念,甚至有一些不务正业,这样的对象,无法选拔为村级干部。…  相似文献   

4.
经济危机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调查:基于村干部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干部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村干部长期扎根在基层,最知道农民所想所盼,村干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最为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因此通过对村干部进行相关调查,可以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了解村干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背景下,阐述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并结合客观实际,多角度、深层次对农村家族势力纷争主导的利益博弈、贿赂村民选举主导的利益纠葛、个人意志主导的权利异化等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不和谐现象进行原因探析,着重从4个方面探索化解途径:提高农村"两委"成员思想认识,构建农村利益管控机制;创新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方式;提高村民民主意识,推进民主监督;加强乡村文化交流,构建和谐"两委"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典型案例解剖,探析中西部地区村干部接班人的类型及他们的经济社会特征。研究发现,中西部人口流出农村地区,仍有一部分“中坚农民”成为村干部的有效接班人。通过分析当下村干部的主体及其接班人——“中坚农民”产生的经济社会基础及其经济社会属性指出“中坚农民”能够坚守在村庄、愿意作为村庄公共事务的“当家人”的原因,从而为国家和地方政府了解中西部农村地区村干部接班人的现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卸任村干部常指因各种原因不再担任村(居委会)"两委"班子职务的农村干部。现实生活中,卸任村干部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而要解决这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卸任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并积极创造条件,实行激励政策,发挥好他们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村干部领导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大多数村干部勇于开拓进取,能在农村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和骨干作用,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得到群众拥护,但也有部分村干部求稳求和、碌碌无为,甚至蛮横无理、不务正业,不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干部的领导能力与学历、经验以及知识积累等自身素质紧密相关,同时也离不开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多数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递减。村财力、干部管理制度等环境影响村干部领导能力的发挥。需要畅通村干部选拔渠道,严把干部进口关,从起点上保证干部质量;设计有利于村干部持续有效发挥领导能力的松紧适度的制度,用制度管理村干部,为村干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空间;贴近村干部需求加强后续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村干部领导能力;健全劳有所获、退有所养的岗位保障机制,消除村干部后顾之忧,激发村干部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驻村干部是连接基层农村社区与乡镇及以上政府的重要纽带,其驻村意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驻村工作能否继续下去,并反映出驻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研究发现,“积攒农村工作经验”“组织安排”“驻村工作有成就感”是愿意继续驻村的主要原因,而“工作压力大”“下乡成本高”及“无法兼顾家庭”则是不愿继续驻村的主要原因。建议未来在选派驻村干部时,应充分考虑派出人员情况,并给予其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和支持,而驻村干部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共同实现村社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及边际效应分析,从农村地缘视角出发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整体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较高;社会资本中人际联系、人际信任、人际互助、人情往来和社会规范均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农民地缘社会资本存量的积累和丰富,其参与村干部选举的意愿越强烈;农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地域特征和政府影响均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政府影响和政治面貌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的提升尤为明显.基于此,建议政府重视和利用农村地缘社会资本优势,构建稳定和谐的乡村环境,加快人才培育和优化基础服务,为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选聘高等学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推进新形势下农村的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实际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完善“大学生村官”能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是推进这项工作的关键。要在坚持现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重点从新农村建设和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培养的角度,完善重心在基层的人才培养、人才流动和创业机制,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界定了"村级民主选举科学发展"的含义,并以2008年12月山西省榆次区第八届村委会选举为例,对当前村级民主选举中存在的诸如村民民主意识淡薄、乡镇政府行为失范、宗族家族影响深远、拉票贿选现象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强化文化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来破解这些难题,以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提高村委会选举的实效,促进村级民主选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新形势下村官选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罗定市“挂任村官”工作实践的分析,对农村基层组织人才建设得到两方面的启示:1.解放思想,广泛开发建设新农村的人才资源;2.创新选用机制,在基层组织中引入目标管理、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风险约束机制等先进的管理思想,注重个体优势和特长的发挥,激发内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竞争意识,规范行为,增强组织活力,进而提高基层组织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村官腐败现象大量存在,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出现村官腐败现象的原因,从农村外部层面看,主要在于法制不健全、上级党委政府教育监管不力;从农村内部层面看,主要在于农村民主选举不全面、民主管理不完善、民主决策不科学、民主监督不到位。要有效预防村官腐败的发生,必须建立灵活多样、规范有效的教育机制;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举机制;改进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完善程序严密、运行规范的管理机制;创新民主公开、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强化依法治村、高效严厉的惩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层民主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引起世人关注。本文从我国农村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三个方面探讨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推进民主进程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推动了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村委会选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文章探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论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村委会选举中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正成为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之一。重视对村委会选举中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是适应税费改革后农村社会矛盾变化,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和重塑政府形象,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当前,学界对村委会选举中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尚未给与足够重视,缺乏较为专门系统的研究。研究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要从一些旧的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要与保障和落实农民的政治权利联系起来,与农村社会矛盾的新变化新情况联系起来,将其置于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之中,合理定位相关法律应对机制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以村民选举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自治的改革经过30年的发展,乡村民主逐渐从自发性民主过渡到现实性民主,在国家权力的推动下,乡村社会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有法律保障的民主权力。村民选举能够在乡村逐渐推行,主要得益于四种力量的推动,即各地农民的实践、民政部门的总结、中央高层的推动和全国人大的立法。乡村民主的每一步发展,都和行政力量的推动紧密联系,可以说村民选举是民间智慧和国家权利相互配合,共同寻找到的一种新的乡村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规范村务公开和完善民主管理是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以基层民主为理论视角,描述了农民在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政治参与的成效;分析了农民政治参与方面依然存在的不足及其影响;最后提出有序扩大农民政治参与和提高农民政治参与质量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以公民参与理论为核心的民主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在基层自治组织平台下协商管理社会事务,促进基层政府的开放性和民主化,对于推动地方治理创新和公众参与均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两个地方政府基层民主参与式治理创新的案例,分别分析“民主恳谈”和“议事会”对基层民主治理的启示。应加大政府向社会赋权力度,建构多层次的基层民主参与结构;推进基层民主组织监督平台的发展,赋权公民参与的动力原点;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民主治理,发挥其他组织的积极作用,以期实现地方政府基层民主参与式治理的程序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