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农地征收中生态价值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收补偿应当是对被征收土地价值或功能的完全补偿。目前,我国农地征收制度存在补偿范围过窄、补偿标准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征收中缺少对农地生态价值的补偿,导致农地征收价格偏低。应当将生态补偿纳入农地征收的范围,并科学量化农地的生态价值、合理确定农地生态价值补偿的标准、公平分配农地生态价值补偿收益,以完善我国农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2.
从可持续发展和模糊实物期权双重视角建立农地征收补偿价值模型,为合理确定农地征收补偿费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分析得出考虑期权价值在内的农地征收补偿标准是现行农地征收补偿标准的7.29倍,国家、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失地农民获得的补偿额占农地征收总补偿额的比例分别为:35%、3%和62%。研究表明双重视角下的农地征收补偿标准不仅考虑了农地征收补偿的代内和代际公平,且农地价值的归属很明确。  相似文献   

3.
水源区生态输水治理补偿标准研究——以东北沟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以东北沟流域为例,探讨了生态输水治理的补偿标准。从直接投入费用和机会成本的角度分析生态输水治理的总成本,以生态价值的增加作为生态输水治理的收入。引入用水效益系数作为生态收益分区的标准,确定出对东北沟流域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生态输水治理后总的生态收入为每年16 317 670.98元,受水区每年享受了77.4%的生态收入,水源区每年享受了22.6%的生态收入。水源区承担生态输水治理的全部成本,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后,受水区给水源区补偿标准应为每年2 258 637.48元。  相似文献   

4.
农地征收出让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到"三农"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样本县市2006—2011年间农地征收与出让中的土地收益分配格局抽样调查与分析发现,尽管国家不断地提供农地征收补偿标准,但农地非农化征收与出让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收益占土地出让收益比例偏低,约在3%~16%之间,而地方政府的收益份额在75%以上。其根源是现行的农地征收补偿原则是以农地的农用价值一次性补偿给失地农民及其集体,割断了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路径。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权,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需要改革现行征地补偿制度,从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缩小征地补偿范围、市场化补偿、实物性补偿、失地农民就业支持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镇对土地的需求剧增,林地已成为城镇用地的重要后备资源,但现行林地征收补偿标准偏低,且林地具有其他自然资源无可替代的巨大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效益,在国际民生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以黑龙江省现有森林的翔实数据,分析、计算出黑龙江省现有森林的一系列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提出了以森林生态效益作为确定其征收补偿的依据和具体标准,构建了林地征收补偿费模型。  相似文献   

6.
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而生态补偿标准成本的核算是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将生态补偿标准成本核算纳入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之中,对生态环境涉及到的环境成本业务和事项进行确认,是构建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关键,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环境公平正义和边际机会成本等相关理论为支撑,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等环境会计原则。另外,在进行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时,需考虑运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对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行农村土地征收在我国宪法中并没有确立明确的补偿原则,在现有立法及实际工作中存在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收益主体不明确、补偿方式单一、安置责任模糊、补偿程序不完善等诸多缺陷。因此,今后的立法和实践应首先在宪法中明确公平、合理的相对补偿原则;提高、拓宽补偿的标准和范围;丰富补偿方式;明确补偿收益主体;完善补偿程序,从而公平合理地解决农村土地征收补偿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源地为维持流域水量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由此形成了水量维持成本,其大小是流域生态补偿的重要参照。水量维持成本包括水源地所投入的维持流域水量的直接成本、水源地节水成本以及机会成本,其中机会成本又包括资金的机会成本损失以及为维持水量所造成一、二、三产业发展权的损失。通过对水量维持成本的核算,提出对水量维持成本从资金、智力和政策等方面进行补偿,以期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集体土地征收的公平补偿及法律修订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补偿对解决集体土地征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集体土地征收的公平补偿不但包括农民之间获得征收补偿额的横向公平,还应该包括农民集体和政府之间合作剩余分配的纵向公平。根据合作博弈的基本原理,集体土地的公平补偿应该联系土地转非后的价值和农地的重要性程度。为了实现公平补偿,相关法律应该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排他性质、征地补偿标准、征收人和被征收人资格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0.
生态补偿目前是国内生态学和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从自然保护区经费投入状况入手,论述了自然保护区正外部经济性的特征是导致生态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在通过对生态补偿理论分析中指出了生态补偿正是解决生态供给不足的重要手段这一;基于博弈论和机会成本的方法,探讨了生态补偿量的标准,同时也对其他补偿的不足之处作了分析;并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正外部性特征,得出国家补偿是现阶段生态补偿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陕北煤炭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对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情况进行了细致调研.研究结论表明:急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榆林市2011年耕地、林地、草地、水资源等与生态补偿相关的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并计算生态补偿标准,在此基础上验证建立的生态补偿标准是否合理.最后与国内外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比较,表明对榆林市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生态补偿费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偿标准的量化问题是当前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以水源地为研究主体,运用边际收益分析法对补偿标准的上限与下限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水源地水资源保护中产生的成本和水资源价值分别提出核算思路,由此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成本效益核算的一般框架与方法,以期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生态补偿资金不足、补偿标准难以确定等问题,导致流域内发展两极分化较为严重,普遍存在"上游保护地区发展缓慢,下游地区免费受益"现象。通过引入以水权交易为补偿模式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江西流域生态与经济耦合关系,有效实现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因流域生态保护失去发展权的补偿,平衡流域内不同行政区经济发展,为江西省统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方向。在机会成本法的基础上,引入水质系数1/IP综合、单位用水经济效率系数1/E以及协商系数β,建立江西流域生态补偿模型。以赣江南昌、宜春段为例,计算得出2012年的补偿额度应为20.890 3×β亿元。通过结合两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设定协商系数β的合理取值范围,最终确定具有实际操作意义和运用价值的补偿额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300名大学生在校期间个人成本与个人经济预期收益的调查和分析,认为大学生个人成本中机会成本大于直接成本,直接成本中学费和生活差距费所占比重较大;移民,转换职业,提高收入是学生的三大主要收益预期;大学生的专业和个人经济成本直接影响学生的收益预期.  相似文献   

15.
矿产开发过程是一个延迟期权、扩张或收缩期权、放弃期权、转换期权等各种期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将矿产开发过程中各种选择权(暂时关闭、永久关闭、重新开工等)嵌入到其现金流量的形成过程中,可建立多维嵌套期权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额核算模型。通过以“锰三角”为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嵌入成本的实物期权估值(ROV)法比净现值法更能体现不确定条件下矿产开发投资项目的价值,净现值法核算中资源价值在现金流的各种期权无法恰当反映,因而生态补偿额的计算结果远小于正常应付额。因此,建立多维嵌套期权模型,科学计算生态补偿额度,对于尽量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减少生态服务功能损失,推进矿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创新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介绍和比较了美国、德国和日本在森林生态补偿方面的制度创新活动,并积极借鉴国际经验,针对中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存在补偿责任承担公平性不足、补偿主体过于单一、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时象范围不够宽泛、补偿资金溃乏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建议中国政府:重新设计补偿制度,以受益者承担原则打破公共责任原则,确保补偿责任公平分担;以政府补偿为主,以市场补偿为辅,改变补偿主体单一现状;在明确林权的同时,考虑增加对其他国有公益林乃至私有林的补偿;采取成本补偿与机会成本补偿相结合原则,提高补偿标准并实施有差别补偿;通过开征生态税、设立风险准备金、实施碳汇交易和开通生态交易服务市场等,以获得稳定的补偿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7.
政府、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者和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是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三方的行为策略选择直接影响生态补偿的演化和实施过程。通过构建政府、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者和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三方生态补偿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揭示博弈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过程及对生态补偿策略演化方向和演化速度的影响,基于行为策略演化稳定路径的仿真分析提出提高生态补偿实施效率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在生态补偿演化博弈过程中,政府、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者和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三方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是协同,各主体对生态补偿的参与态度、期望收益和奖惩力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生态补偿的长效稳态发展需要向鼓励主动参与、提高期望收益、增强信任关系、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奖惩机制的方向引导,不断提高生态补偿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教育投资取决于家庭对该项投资的利润预期和机会成本预期;家庭教育投资积极、学习勤奋则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反之,则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递减.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及先行者的相对独占性、马太效应等是形成这一规律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房屋征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提前收回本质上是对财产权的征收。虽然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房屋征收中对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否给予补偿和如何进行补偿,但财产征收补偿制度本身既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和宪法依据,也有具体的法律依据。房屋征收中提前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时,除了应退还剩余年限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补偿范围还应包括土地使用者的投资开发利益和该土地的预期增值利益;补偿标准应根据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不同方式,即出让方式与划拨方式分别确定:对于出让土地的使用权,应当综合考虑该土地的用途、地理位置、剩余使用年限和基准地价等因素;对于划拨土地的使用权,应当考虑土地使用权人支付的土地开发成本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生态补偿机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及中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中国落实科学发展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战略选择.国外经济学者时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中国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生态补偿定义、机制、制度、补偿额以及区域生态补偿方面,需要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上的.结合传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理论上的既具有广泛适用性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补偿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