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 近年来对如何开发治理黄土高原,各专业学者解放思想,各抒己见,从治理原则、治理途径、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与广大学者商榷。以户承包治理小流域是多快好省治理黄土高原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生产土是基础,水是关健,如果水土常年流失,必然使人类失去生存的基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方式与黄河水灾关系十分密切:黄土高原作为农业区,黄河水灾频繁;黄土高原作为畜牧区,黄河得以安流.介绍了治理主要水灾的方法和经过.揭示了此项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其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落后,问题很多,如何治理黄土高原一直是个难题。若能抓住关键突破口,如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建设基本农田,解决粮食问题,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等,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问题便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4.
延安在治沟造地基础上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市治沟造地是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殊地貌,集坝系建设、旧坝修复、盐碱地治理、荒沟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为一体的一种沟道治理新模式。在治沟造地工程基础上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模式,要坚持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通过农业现代园区示范引领,带动产业基地的形成,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和服务体系,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其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落后,问题很多。如何治理黄土高原一直是个难题,治理黄土高原曾被列入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课题。实践证明,若能抓住关键突破口(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基本农田解决粮食问题、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问题便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其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笔者阐述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现状及其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影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水资源风险治理中的局部风险管理思维,不能有效防范化解农业水资源风险。其治理难点表现为:食物消费升级引发的回弹效应使得农业水资源生态风险扩大,小农户利益未得到充分保护导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迟滞,地下水污染仍然严重且防治困难,特别是过于依赖农业用水效率提高而催生了农业水资源系统性风险。由此提出以风险耦合思维灵活调整农业水资源管理目标和工具,强化控制灌溉水回弹效应的经济激励、建立农业水价多元化形成机制、推进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保护工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虽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但是经过规范和调查研究发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侵权、内部权利失衡与内部控制无效,其根本原因是内部治理法律规范不足、农民成员维权意识欠缺与财务会计人员匮乏,影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健康成长。要最终实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共同富裕,必须完善内部治理法律制度,赋予农民成员的民主监督权。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是开展农业农村经济治理。在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农业农村治理脉络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经济治理的几个鲜明特征,即:在党的领导下形成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经济治理秉持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接的认识论特征;探索了统筹国家全局、含纳基层创新的政策实践模式;践行了社会主义理念与中国历史传统及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制度构建方略。由此认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经济治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经过各级政府和水利水土保持行业主管部门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进一步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及风沙区的水土资源,需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有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植被建设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首先要遵循以下原则:一、综合防治水土流失所遵循的原则1.把调节地表径流、减少坡地径流放在首位。为此,要提高土壤透水性及持水…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区域开发的思想和理论论述了对西部开发的若干认识 ,提出了非均衡发展、增长极培育、体制创新的论点及其基本对策。认为西部开发应针对区域资源空间的差异性 ,在时间上采用先后发展步骤 ,重点开发 ;通过运行体制的不断创新以保证区域开发的顺利进行 ;开发中应着重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教育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的冲突严重制约了我国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制定和完善区域经济横向合作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经济横向合作法律制度的建构要以建立区域横向合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目标。区域经济横向合作法律制度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区域横向合作协调法律制度和区域横向合作市场培育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其极大地保障和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本文以法制统一性为视角,着重解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法制统一性之间的关系,以期在厘清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在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尤其是监督方式方面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不足的一面比较明显:监督缺乏相对的独立性,理论研究不足,总体水平不高.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方向是:应该加大对政府部门和官员的监督力度和加大本区域监督和跨区域监督的力度,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应迈出更快步伐.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是当前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西部的经济建设 ,西部地域的生态—经济区划是规划西部大开发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根据生态和经济条件的相似性、差异性来进行西部地域的生态经济区划 ,适宜用三级区划系统 ,即自然区域—气候带—生态经济区。根据气候和地貌的综合状况及其主导因素 ,可将西部地域分成三大自然区域 :季风森林区域、干旱草原荒漠区域和青藏高原区域 ;再根据气候条件 ,三大自然区域分为 1 2个气候带 ,各个气候带根据生态和经济条件的差别可分为 37个生态—经济区 ,并简要说明了每个生态—经济区的基本情况和西部大开发中可起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要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宣传教育,加强配套法规建设,加强对贯彻实施的监督,保证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存在地区间差异。2001至2010年我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呈现的周期性变化,近年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带内的差异是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尤以东部地带差异性显著。针对上述地区差异,利用谱系聚类方法,按社会保障财政能力的相似性将我国各地区分为四类。根据这一分类建议:我国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补助制度,在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同时,发展各地区经济,平衡各地区之间的财政能力,实现全国社会保障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逯进  陈阳 《东方论坛》2012,(3):115-121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思想为导向,以经济建设为目标,我国开始有步骤地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格局得以日益优化,区域发展思想也在实践中不断演进。未来在持续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协调区域发展规划,并借鉴既有的"区域突破"模式,强化增长极建设,进而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甘肃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进程中,应重视省域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区域差异以及城镇化均衡发展,更应关注全省人口城镇化、区域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影响,构建生态城镇化建设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模式和机制。应坚持全省两大区域和四个分区生态城镇化一体建设,以新型城镇化推动生态城镇化和贫困人口城镇化,通过构建生态城镇化建设综合支撑体系和保护补偿机制,健全全省城镇化建设生态评估体系,重点推进兰白榆生态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与精准扶贫目标趋同发展效应,最终推进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践,是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的新探索,它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但是,中外合作办学在机制建设、质量保证及区域均衡发展方面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鉴于此,其健康发展需要在监管体系、制度建设及内涵建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以规范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创新合作办学形式与途径,提高合作办学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