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尾崎红叶──达意的名文家[日]冈保生著李维鼎译【译者按】一九0三年底,日本明治时代的著名作家尾崎红叶,留下了他没有来得及完成的宏篇巨制《金色夜叉》,与世长辞了。那时,才三十六岁.他的逝世,被人们称为“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是为什么呢?在红叶逝世90周年...  相似文献   

2.
尾崎红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的思想是多层次的,甚至有相互抵触之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是不大协调的,甚至有倒退和先进之分。对于这样的作家,我们更应该慎重地对待,不以功盖过,也不以过遮功。本文所要论述的日本作家尾崎红叶就属于此列。一尾崎红叶,本名德太郎,1867年12月16日生于江户(今东京)。1885年开始改用红叶的  相似文献   

3.
海港文学是指以海港和在海港展开的社会活动为创作素材的文学。国内学界目前尚无海港文学概念,专门的海港文学研究成果也极少见,海港文学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立足21世纪是人类的海洋世纪,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这一时代背景,进行海港文学研究具有突出而重大的意义。国内学界与中国海港文学关联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阐述和鉴赏描写海港的诗歌和探讨海港故事传说蕴含的论文、研究海洋文学和运河文学的论著及大学教案,古已有之的中国古代文学分题材种类实施的文学研究及分文学体裁编撰的分体文学史等。国外学界与海港文学研究相关的成果,主要体现为英美等国的海洋文学研究中包含着的海港文学研究内容,尤其是日本的海洋文学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海港文学研究予以了多方面的引导和启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基于此,中国古代海港文学研究的推进策略应确定为:进行中国古代海港文学资料整理和汇编,构建中国古代海港文学史。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21世纪10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代表性著述的调查,探讨了目前现当代文学研究范式的得与失。文学发生学与文学的现代性辨认、向左翼回归以及知识分子研究与文化研究是目前学界的三大研究范式。这些研究范式表现出与西方思想资源译介的对应关系和与中国现实的紧密顒合两大特点。学科的自觉与研究边界的自省当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美国红种人权力运动蓬勃开展,司各特·莫马迪英语写作的小说《黎明之屋》获得1969年普利策文学奖,“印第安文艺复兴”就此拉开序幕,国内外学界对美国印第安文学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美国评论界紧跟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动态展开研究,发表于期刊中的研究文章已形成一定体系:具体包括宏观阐释,对研究理论的探索,印第安文学教学研究和具体作家作品的阐释等。中国学者真正关注美国印第安文学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具有一定滞后性,存在着系统性不够、批评理论缺乏创新、研究范围小等问题。文章在综述国内外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当下我国学界的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的现当代文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惑,面对困境,学界对如何搞好现当代文学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文章试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近十年来现当代文学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现状进行全面地考察与分析,以期推动新形势下的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文章回顾了中外学者在何谓犹太文学这一问题上所持有的主要观点,指出作家的犹太身份和犹太体验是界定犹太文学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同时,从使用犹太民族语言创作的犹太文学和使用非犹太民族语言创作的犹太文学两方面考察犹太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情况.指出,目前在中国学术界,一般意义上的犹太文学研究与隶属于各国别文学的犹太文学研究之间的界限似乎过于分明,多数从事国别文学中的犹太文学研究的学者与中国犹太学界缺乏交流.  相似文献   

8.
新近,读到李红叶女士撰写的学术专著《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简称《安》),收获很大,感受颇多。在这本长达32万字的著作里,安徒生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史清晰明了,安徒生在中国受众心中的不同面相鲜明突出。通过它,读者了解到的不只是安徒生在我国的发生与发展史,更重要的是我国学界在不同时期对他的某种误读与疏忽。《安》的完笔,凝聚着著者的睿智与勤奋。从题目的选定到材料的收集,从史实的筢梳到著作的构建,没有一定的学术勇气是难以成功的。著者凭着青年人的锐气,凭着对文学研究认真负责的态度,经过长达五年…  相似文献   

9.
吴定宇的学术研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他对中国转型期文化与文学的宏观把握和独特判断,提出的“转型期中国文学”的概念,以及在巴金研究、郭沫若研究、陈寅恪研究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中国百年文学研究和文学史书写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吴定宇倡导文化整合的研究思路,注重对文学现象中的独立、自由精神进行追溯,为当代学术研究注入了思想活力和自由意识。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新学科的建立,都需要几代学人的努力和学术成果的积累。中国佛教文学经上个世纪近百年的研究,已蔚为一个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和中国人文学科的重要分支。但佛教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范围有何异同?如何把握佛教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的趋向?仍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约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就佛教文学学科建设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组笔谈,使学界在一些理论认识上达成共识,以进一步推进中国佛教文学的学科建设和整个佛教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佛教文学"研究范围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新学科的建立,都需要几代学人的努力和学术成果的积累。中国佛教文学经上个世纪近百年的研究,已蔚为一个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和中国人文学科的重要分支。但佛教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范围有何异同?如何把握佛教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的趋向?仍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约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就佛教文学学科建设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组笔谈,使学界在一些理论认识上达成共识,以进一步推进中国佛教文学的学科建设和整个佛教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个新学科的建立,都需要几代学人的努力和学术成果的积累。中国佛教文学经上个世纪近百年的研究,已蔚为一个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和中国人文学科的重要分支。但佛教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范围有何异同?如何把握佛教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的趋向?仍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约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就佛教文学学科建设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组笔谈,使学界在一些理论认识上达成共识,以进一步推进中国佛教文学的学科建设和整个佛教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佛教文学的概念、研究现状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新学科的建立,都需要几代学人的努力和学术成果的积累。中国佛教文学经上个世纪近百年的研究,已蔚为一个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和中国人文学科的重要分支。但佛教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范围有何异同?如何把握佛教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的趋向?仍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约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就佛教文学学科建设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组笔谈,使学界在一些理论认识上达成共识,以进一步推进中国佛教文学的学科建设和整个佛教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中国学者的世界文学研究的国际发表已身居仲位,但世界影响还比较有限。在国内学界,世界文学缺乏奠基性的系统论著,还未形成繁荣多元的学术范式和学术话语,“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主张还缺乏内在逻辑和平衡。由于学术传统、学术诉求的差异以及主流学术话语平台的排他性规则,中国世界文学研究的国际对话的叙事建构效果有限。西方学界在21世纪再议世界文学并非纯粹追求“世界大同”的文学理想,而有其本土实际学术利益的考量。是以,“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世界性认同充满挑战,但西方学术体制的潜规则恰好提醒中国学者需要创造性地保持国际学术对话,主动开辟理论场域,引领学术话语潮流,建构中国世界文学的知识理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至今,家族文学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再度关注,但作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学在该领域被关注得明显不足。少数民族家族文学研究的视角和价值具有双重性,既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充实,也是对中国多民族文学史的历史呈现。在充分借鉴汉族家族文学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少数民族家族文学需要在材料的占有和运用、家族文学生产、与汉族家族文学的关系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从而凸显自身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16.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7.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8.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9.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20.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