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要实现水利现代化,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必须树立水问题的现代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其次,要用现代化的水利装备和科学化、信息化的水利管理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依法治水和科学治水,改革水利发展的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安全与发展、防洪与抗旱、开发与保护以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期正确解决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和水土流失四大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水利现代化和水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当今的治水思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是黄河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黄河流域水环境状况,从保护黄河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加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增加可供水量;加强水资源保护,控制水体污染;统一调度黄河水资源,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建立和完善河流污染补偿机制,制定中、长期可持续利用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执法机构,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3.
秦巴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秦巴山区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对秦巴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秦巴山区水资源开发与保护除了水资源的优势开发还不够外,还存在着如水资源利用率低,河流受污染风险高,水质监测预警机制及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相应政策,改革流域和河段管理制度,强化依法治水、严格红线管控,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水污染应急管理机制,依托现有的水资源优势、创新水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水资源的政策制定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五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简析了福建省水资源的概况,从福建省水资源政策的制定与运行方面来探讨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行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1) 完善法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水利政策法规体系;(2)理顺体制,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3)建立机制,坚持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4)加强需水管理,改革管理模式;(5)加强科研应用,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6)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水忧患意识和水法制意识;(7)加强合作交流,探索海峡两岸和国际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治水理念随着治水实践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完善。当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利理念逐渐形成,人文精神渗透于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依法治水理念逐渐形成,对水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经济水利理念也在向民生水利理念转变,我国的水利建设正摆脱于经济利益的短见,向关注经济与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同时,逐步实现了从破坏、开发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有机结合转变,这些理念对促进水利乃至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后续发展阶段,如何充分发挥水资源对受水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尤为重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方针是针对现实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状况等新型水问题的科学治水思想,是新时代水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就生成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治水观和中国传统治水文化是它坚实的理论基础;历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的严酷考验;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凝练更增强其针对性和指导性。在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高质量发展中,“十六字”治水方针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配置、治理和运营能力,充分发挥水资源对受水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论述了水资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增强公民水资源意识、节水意识、水灾害意识、水环境意识、依法用水和依法管水意识以及加强水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从水管理看中华水文化理念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民族的水事活动中,管水历来都既是行政行为,也是文化行为。治水和管水促进了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形成。“水为国之财富”的重要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确立,水资源管理也成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社会的水管理机构和水管理制度有着悠久历史,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活动体现了东方文化智慧。21世纪的水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水管理工作应当树立新的水文化理念,合理汲取传统水文化的思想智慧,实现水管理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规范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法制不健全,法治亟待加强的问题。依法治理塔里木河,保护和恢复流域生态,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健全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水权制度以及相应的流域管理制度,依法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塔里木河流域人与自然环境、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辽宁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明了辽宁省水资源面临的总量少、分布不均、利用率低、地下水超采、浪费严重、污染严重、管理差等一系列问题 ,提出了解决辽宁省水资源危机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提倡节约用水 ,建立节水型社会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加强废污水处理及其净化的再利用 ;提高水价 ,以法治水 ;统一管理体制 ,加强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成就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制度的合力,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与保障作用、政府治水组织体系的整合作用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利益交换作用,这些制度整合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并集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研究表明,继续发挥既有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将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分析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原则 与实现途径的基础上,着重从机构体系、法律体系、投融资制度和信息管理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提高塔里 木河流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大力弘扬大禹治水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流域是由流域人、流域社会现实和流域水三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在探讨水资源系统及其规律和流域社会系统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流域人水之间的矛盾系统关系,提出必须认清水资源"三性"的决定作用、发挥人类"理性认识"的基础作用和依靠高科技时代"科学思维"的导向作用,才能树立水资源持续利用观,协调流域人水关系,最终解决流域水问题,促进流域经济整体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保护包括水量与水质的保护,水污染防治主要是水质保护。这种关系在立法上表现为:各国水法内容上千差万别,但都将防治水污染作为水法或水资源保护法的一项内容。在我国,水法与水污染防治法之间的普通法与特别法关系更为明显,针对水污染严重、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衔接不够等问题,水法强化了水资源保护的规定,是对水污染防治法的补充完善。鉴于我国现行水事法律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立法切实解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与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衔接和协调。  相似文献   

16.
跨界水资源开发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界水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往往会给水资源本身及相关国家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作为规制跨界水资源使用、保护和管理的国际法分支,国际水法应当确保水资源得到公平合理的使用,避免对水资源和有关国家造成重大损害,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1960年代率先在国内法上兴起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如今被纳入到国际法的若干分支之中。作为一项预防性的措施,环评程序有助于国际水法上实体和程序责任的实施,并对保障跨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国际水法上的跨境环评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具体实施也主要依赖国内的相关立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与社会稳定.目前,村民自治的发展受到凭借资源的限制:社会民主政治氛围不浓厚、良好法律环境及社会支持力量缺失是其外部资源贫乏的主要表现;内部则表现为人力资源及村财的极度贫乏,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因此,创造和谐的政治氛围、完善村民自治立法、提高村干部素质、改革村财制度等是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措施。工程通水后,形成受水区地表水、地下水、引黄水和南水北调水多种水源供水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如何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有效措施应该是国家宏观调控与按经济规律运行相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