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通过分析通识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找出目前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试着提出通识教育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高等教育呈现出教学内容多元化的形态,这也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在教学上增设了通识课程,但是通识课的教学上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多少收获。通识课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增设的课程,因此,发现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关系大学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推行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形成趋势,这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普遍要求。国内的一些大学特别是部分著名学府所倡导的通识教育也一直在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等方式,体现着自己的社会认识、教育理念和培养定位。本文通过对高校通识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通过几方面阐述了如何提出市属高校推进通识教育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通识教育与闲暇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与闲暇教育都秉承了古希腊的自由教育传统,二者在教育理念上是相通的.即都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道德教育也一直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因此.从人的发展这一角度出发.通识教育、闲暇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相契合的.为了使我们的道德教育更富实效性.通识性质的闲暇德育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通识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提高对通识课程教育价值的认识、完善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将"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运用到体育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院校进行通识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顺应时代发展、全面育人的需要。本文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详细介绍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细则。  相似文献   

7.
李婷 《公关世界》2024,(3):139-141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将知识整合内化后形成基于个体知识架构的普遍性世界观,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富有责任感和教养的公民的长远目标。素质教育则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向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基于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通识教育对构建高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将通过分析通识教育理念的历史背景以及现各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与瓶颈问题,论述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意义和价值,探讨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昊川 《现代妇女》2013,(11):135-135
文理分科在普通高中教育中的弊端日益凸显,高中教育应是通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现行的高中文理分科制度与通识教育之间相互冲突,在文与理是分还是合的争议中,我们能否寻得第三条路径,使文理分科与通识教育之间能并行发展,而高考制度的改革是实现并行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具备技术专长,还是集复合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人才。通识能力培养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目前,复合人才需求与高校通识能力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程度脱节的现象;因此应采用制定科学的通识教育目标、构建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内容、校企联动提升教师的通识教育能力与水平、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评价与管理目标等方式,全面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吕静波 《职业时空》2008,4(9):64-65
“通识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1829年,它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其目标是培养一个全面的人而不是片面的人,是培养一个通达的人而不是闭锁的人;通识教育是一种手段,通过实施通识教育而达到全人教育的目标;通识教育还是一种课程体系,它与“专门教育”相对应,是一种“全面教育”、“普遍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通识教育是学生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加强职业通识教育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加强职业通识教育是实现专业学习和提升职业素养的客观要求,加强职业通识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通识教育的具体路径包括:加强人文教育,提高职业素养;立足现有课程资源,开展职业通识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今社会大学生毕业面临失业、就业竞争压力大的问题,全国高校普遍性地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不单单是一种形式,更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和谐型人才、缓解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识教育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而在我国高校虽然也在开展,但毕竟在很多方面还有一些缺失,这就要求各高校转变教学观念、深化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着重于课程的结构,使学生具有专门科目的知识及其它学科的知识,以统整知识,培养统整的人格,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与人文器识。文章就通识教育制约因素及完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秉承立德树人,使教育回归于人,道德植根于人,使人有立根之基。阐述了高等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文化育人的必然性,以及通过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文化教育结合,区域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渗透,产业文化与专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对接,使文化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从而培养高职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作为对专业教育的反思,已在我国高校流行。而自由教育研究的一个较大阻力在于人们将其与通识教育混淆,一些研究并未注意二者的区分,甚至在使用中将两者等同。因此,本文试图厘清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进而为二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都是发展的概念,对其关系研究首先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梳理其起源和演变;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研究虽有限,但可被归纳为三种观点;从历史和辩证的角度看,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高等师范院校以培养合格的师资为最终目的,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是精通某种专门知识、技能的专家。而且应该是能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具有责任感、正义感、同情心。养成高尚的人文精神.成为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人才。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为了顺应中小学师资的培养要求,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是必要的和紧迫的。本文从高师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谈起。重点分析通识教育在高师院校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谷良峰 《职业时空》2008,4(9):186-186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译作普通教育,是一种在大学本科教育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程度的知识以培养具有综合判断能力人才的教育培养方式。其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具有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它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强化人文科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比它带有更多的非功利色彩、更注重人性、更注重教育宽度、更侧重于学会做人、更注重与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思维方式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当今,人才在社会的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发生着全方位变革,对人才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通才",是当今各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在简单对比中美高校的通识教育概况的同时,探索当今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应如何完善。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重要的教学方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对于保证美国大学教育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大学要想培养优秀的人才,应该充分借鉴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是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通识教育是目前中国大学新一轮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解决好自由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本土化、顶层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以使通识教育真正融入中国高等教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