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汉语不少方言形容词除了用副词表示程度的高低以外,还可以用其它语法手段来表达,主要是重叠和声调屈折。其中又包含多种类型,如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单音节形容词声调曲折、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兼声调曲折以及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兼声调曲折等。  相似文献   

2.
部分副词可以重叠,否定副词不能重叠。从类别上看,能重叠的语气、程度副词居多,时间、其它副词次之。从音节上看,单音节副词可重叠者居多,双音节次之。从重叠方式上看,AA式居多,AABB或AB式次之。从重叠后增加的附加意义或色彩上看,表示程度加深或语意加重者居多,仅极少数副词重叠后表示口语色彩。  相似文献   

3.
谈副词的重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副词能否重叠的问题,众说不一。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两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对此皆付之阙如,其余诸家则以认为副词不能重叠者为多。持这后一种态度的如以下几家:1、黄汉生先生:“副词不能重叠。”2、王松茂常纯民两先生认为副词“不能重叠”,“‘常常、渐渐、时时’是副词原形,不是重叠形式,因为这种形式同单音的在意义上没有什么不同,没有增加什么附加意义。”3、郭翼舟先生也认为副词“不能重叠”,有些副词如‘渐渐、刚刚、常常、仅仅’等只是从单音节的词发展成为双音节的词,  相似文献   

4.
《六祖坛经》中的副词共5类81个,其中时间副词9种36个,范围副词5种16个,程度副词2种4个,语气副词4种13个,情状方式副词9种12个。其使用特点有三:一是体现出了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三个不同的时间层次;二是单音节副词占优势;三是合成副词有双音组合副词和附加式复合副词两大类,并以双音组合副词成词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全面考察现代汉语中副词性语素的分布情况和语法特性。研究显示:(1)现代汉语包含40个单音节的副词性自由语素、133个副词性半自由语素和10个副词性不自由语素,副词性半自由语素可涵盖丰富的语义类型和多样的语法特征;(2)单音节副词性语素重叠、副词性语素+后缀等多种形式的存在反映了副词性语素在隐性词法规则的影响下可产生具有一定能产性的词法模式;(3)副词性语素具有强组合性、韵律依附性、能产性、定位性和文言性等句法特征,它们既体现了语言的共性,也表现出现代汉语的个性。研究表明副词并非一个可以穷尽列举的封闭类,有助于更清楚的认识其词类属性,为现代汉语语素研究提供了材料证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总结了副词重叠与重叠式副词的研究历程与现状,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第二版)副词库的考察,力求客观地对副词重叠前后语义语用变化、修辞效果的差异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就副词重叠研究的取向、范围和方式以及副词重叠动因等问题提出一些拙见,与学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副词重叠是汉语重叠中很重要的一类.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语言学家在是否存在副词重叠、副词重叠的范围、副词重叠的类型、基式与重叠式的异同、断代副词重叠、方言副词重叠、汉语重叠的理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副词重叠研究整体上薄弱,普方古结合不够,理论探索欠缺和类型学视野的缺失等.这些不足也正是我们今后副词重叠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说明 宁德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是宁德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宁德方言属闽语闽东方言区侯官片。宁德方言动词重叠现象相当普遍,本文研究动词重叠限于单音节动词(单音节动词记作v),对宁德方言中含有动词重叠的句子进行初步的描写与分析,从重叠方式、表义特点、对句式的要求等方面来揭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 二、重叠方式与表义特点 宁德方言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多种多样,下面分别叙述主要的几种类型。 2.1 VV咧(VVV咧) 宁德方言单音节动词重叠为VV或VVV,加后附成分“咧[α]”(“咧”读轻声,相当于普通 2.1.1 关于B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三种句类中把字句里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语法意义的考查 ,得出把字句中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具有与述补式短语相似的结果意义这一结论。同时总结出把字句中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这一语法意义的三个特点 :1、结果的实现是非瞬时的。2、结果的程度、状态是不明确的。3、动作的短暂性、随意性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泗洪县位于淮河北沿、洪泽湖西岸。处于官话方言和吴方言交汇地带的泗洪方言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其方言词汇特色鲜明,这在形容词的复杂形式(也称复杂形容词)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包括重叠式、附加式、程度副词和单音节形容词的组合以及这种组合的重叠。以现代汉语形容词为参照,对泗洪方言形容词的复杂形式的构成、重音、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进行考察描写,为官话方言与吴方言形容词比较研究提供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1.
“果然”的成词过程及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平 《东方论坛》2007,(1):75-78,118
语气副词"果然"是由名词"果"引申虚化为副词后,与词缀"然"构成谓词性偏正词组"果然"并在此基础上经过漫长的发展凝结而成的.先秦两汉时,它还只是一个使用频率很低的偏正词组,魏晋南北朝萌生了作副词的用法,唐宋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又引申出了作连词的用法.但"果然"作为副词用法的大量出现.是从元代开始的;作为连词用例的急剧增加则是在明清时期.副词"果然"在疑问句中表"究竟、到底"义的用法在进入现代汉语后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宋人对待唐诗的态度着手,对宋代唐诗学在宋代各期的不同表现以及宋代唐诗学的演进轨迹作了详细的探讨,主要从诗话的流传、宋人的选唐诗、宋人对唐诗别集的整理等角度作出了深入的论证,并在宋代唐诗学的层面分布与演进轨迹的棵索中去分析和总结宋代唐诗学的总体特色.  相似文献   

13.
唐代与北宋边塞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边塞诗代表着唐人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宋代也有边塞诗 ,但其风格与唐代迥然不同。就唐和北宋两代的边塞诗从内容、风格上加以比较 ,并就其形成的政治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僧伽和尚是初唐一位传奇式的佛教人物,因其生前在泗州一带传法,被后世尊奉为“泗州大圣”。自唐宋以来,关于僧伽的传奇故事和神异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一大批佛教居士的推动下,历经唐、宋、明、清,更形成了全国性的僧伽信仰。僧伽信仰作为一种宗教现象,是佛教与中国居士阶层特别是唐宋的居士活动融合的产物,唐宋的居士佛教造就了僧伽信仰。  相似文献   

15.
论宋初诗坛崇尚晚唐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初诗坛为何崇尚晚唐,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一是宋初诗人对晚唐这一概念的认定跟后人有所不同;二是对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对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三是没有从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上说明宋初与晚唐诗坛既相互承接又共同转折、完成唐诗向宋诗过渡的意义;四是忽视了宋初的社会政治现状和文化思想对宋诗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刑统》一书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 ,足证赵宋承袭唐制 ;《宋刑统》不是《唐律疏议》的简单翻版 ;由《宋刑统》增加而为《唐律疏议》所无的文字 ,可知宋朝礼法不完全等同于唐代礼法  相似文献   

17.
现存的宋朝官品令,载于《宋史·职官八》,但属于南宋时期的官品令,为元丰改制后的产物。改制之前,北宋前期的官品令已经亡佚。它究竟是唐代旧制,还是宋朝新制,学界持有不同观点。宋承唐制,品阶制度也不例外。自宋朝初年至元丰改制前,基本沿用唐代官品令。元丰改制,才形成了本朝新制。《旧唐书·职官一》所载《永泰官品令》,与《唐六典》所载官品令并无大异,它记录了唐德宗以前的品秩变动,并为五代、北宋沿用。《宋史·职官八》所载《建隆以后合班之制》,记录元丰改制之前行用的唐代职事官。《宋史·舆服四》所载康定二年行用的部分官品,《职官分纪》所载若干官品,以及唐后半期至宋元丰改制前的相关零散史料,大体可以复原北宋前期的品阶制度。  相似文献   

18.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末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试论副词“全”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语料进行全面调查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副词"全"的发展过程,即先秦汉语中"全"为动词和形容词,当其位于另一动词前充当状语时就逐渐虚化出副词的用法.这一用法始见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具备了后代副词"全"的各种用法.唐代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但是唐以后用法逐渐趋于简单化,到了清代晚期则呈现出与现代汉语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20.
尚意的美学思潮,遍及于宋代诗歌与绘画领域,是宋代诗学的重要课题.山水画及其题诗由唐代尚"真"到宋代尚"意"观念的演变,自中唐开始,而在晚唐五代趋于完成,至宋代,"意"被文人奉为创作的圭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