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犯罪是种社会现象,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违法犯罪行为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预防大学生犯罪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其特点,提出了关于预防大学生犯罪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不仅数量呈上升趋势,犯罪领域不断扩大,而且其犯罪呈现团伙化、多元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复杂,既有来自个体的原因,又有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因此,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对策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其预防应包括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强化家庭教育,同时注重社会预防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犯罪有增多的趋势,从原因上讲,有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的因素。在预防、减少乃至杜绝大学生犯罪问题上,高校应发挥主要的作用。其次,大学生本人也应学会自我调适和防范,把引发犯罪的诱因消灭在萌芽时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被人们视为“天之骄子”,具有高智商、高层次的大学生触犯法律,身陷囹圄,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已逐渐成为社会高度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阐述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和特点着手,从社会、学校、家庭,重点是个人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大学生犯罪增多的主客观原因,进而提出了预防、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考察了国内对于"问题大学生"概念的界定的相关研究后,提出一个理解"问题大学生"新视角。同时,根据"问题大学生"形成原因的不同,把这个群体分为学业不佳型、道德失范型、心理问题型、人际交往受挫型四种类型。而且,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也指出了在新型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如何审视高校的"问题大学生"群体。"问题大学生"的存在已经构成了教育中的新问题,成为教育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防治是一个双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大学生网络犯罪防治有效性的取得是由相关教育的有效性和相关接受的有效性共同构成的。从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内外原因等方面入手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红薇 《南都学坛》2008,28(3):92-94
近几年来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趋势,犯罪主体范围在不断扩大,并呈现智能化程度高、犯罪手法多样、隐蔽性极强的特点。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伦理道德方面的原因,不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影响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选择等。为此,必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重塑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加强网络心理调适,并把校园网络道德戒律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80后”的大学生犯罪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当今社会的广泛关注。认真分析“80后”大学生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和心理特点,积极探寻减少或遏制大学生犯罪的科学对策,有针对性地提出矫正措施,减少或消除大学生犯罪,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当前高校乃至全社会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9.
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提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策略,指出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合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其犯罪大有增长趋势 ,其中女大学生占有相当数量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 ,探其原因 ,才能找出对策 ,减少犯罪。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中,犯罪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历代统治者也无不为犯罪这一文明社会的痼疾所困扰.时至今日,人类也尚未找到医治这一顽疾的妙方,因此如何理智地对待犯罪便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笔者拟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出发,从效益的角度透视犯罪预防,提出承受犯罪是我们理性地对待犯罪的重要一面.  相似文献   

12.
该文概述了单位犯罪的原因和理论界对单位犯罪社会控制的探讨情况,基于单位犯罪行为的谋利性和单位行为的明显理性,建议借鉴犯罪计量经济学理论来控制单位犯罪行为,主要路径是提高单位的犯罪成本、降低单位犯罪收益、控制犯罪市场和增加合法收益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云端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罪具有犯罪主体新颖、犯罪方式独特、犯罪情节复杂的特点。刑法学界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需承担刑事责任问题以及网络中立帮助行为是否成立帮助犯问题未能达成共识,使得网络云端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面临着理论上的困境。我国关于侵犯著作权罪的刑事法律规范大多形成于网络云端技术诞生之前,网络云端技术的出现给网络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带来了新问题。在侵犯著作权罪刑法规则尚未作出更新性应对之前,应当积极发挥司法的自我适应功能,对于网络云端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可以基于实质解释论的立场,在不违背罪行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对“复制发行”、“以营利为目的”、“犯罪主观”等犯罪构成要件进行扩大解释。  相似文献   

14.
与社会日趋进步、物质生活日趋提高形成了反差,聋哑人犯罪案件逐年呈上升趋势,严重地危害了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文章以青岛市聋哑人犯罪为着眼点,分析了我国目前聋哑人犯罪的新趋势及其原因,并从聋哑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聋哑人保护的法律制度完善和建立聋哑人犯罪预防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聋哑人犯罪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犯罪既遂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祥 《南都学坛》2009,29(6):79-84
犯罪既遂是犯罪成立的具体形态之一,是在犯罪已经成立的前提下表明犯罪已经完成的一种结局状态。犯罪既遂条件属于犯罪构成要件。既遂罪的犯罪构成是基本的犯罪构成,是由刑法分则条文直接规定的;未完成形态犯罪的构成是修正的犯罪构成,是以刑法分则具体条文规定的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基础,结合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加以认定的。二者在犯罪构成方面存在"质"的不同,符合犯罪构成行为所成立的就不可能是既遂罪与未完成形态的犯罪,而是性质截然不同的犯罪,在这方面,转化犯是一适例,在转化犯的场合,之所以发生此罪向彼罪转化的现象,原因在于发生了根本不能为此罪的犯罪构成所包含的"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复行为犯是由两个或者多个行为相结合而形成的规范的实行行为所构成的犯罪,具有规范性、实行性等特征。因其内部构成行为具有复数性,对其实行行为的单复存在着不同看法。作为犯罪实行行为的一种表现形态,复行为犯的实行行为与简单行为犯的实行行为只有自身结构复杂程度的不同,并无数目上的差别;复行为犯作为单纯一罪,只能有一个实行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复行为犯实行行为时,需确立4个标准:以刑法分则条文的规定为基本标准;结合实质标准;综合考虑形式标准;注意是否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7.
黑社会组织犯罪与恐怖组织犯罪、毒品犯罪一样 ,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中国大陆的滋生和蔓延 ,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 ,是我国目前必须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 ,必须正确理解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正确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普通的刑事犯罪集团、犯罪团伙的界限。只有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 ,才能有效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维护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诈骗犯罪不是一个独立罪名,而是传统诈骗犯罪依托网络技术而衍生出的新型犯罪形式。在我国当前的刑法体系中,网络诈骗犯罪只能依靠传统的诈骗罪条款予以规制。然而,网络诈骗犯罪具有不同于传统诈骗犯罪的新特点。尽管我国当前的刑事治理已经呈现出刑法保护前置化的趋势,但受制于保守的刑事立法体系以及处罚机制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刑法治理与社会现实和犯罪发展相脱节。针对这一现状,应立足于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需要,从构建开放性刑事立法体系、把握网络诈骗犯罪新特点、规范完善刑事处罚机制、完善刑事治理配套措施方面对现行刑法规制体系予以完善,从而实现更为有效的网络诈骗犯罪刑事治理。  相似文献   

19.
国际恐怖主义罪目前还只是习惯用语 ,其概念尚未在法律上予以确立 ;导致诸多问题。为有效打击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犯罪活动 ;需要对其概念予以法律上的确认。概念界定需在与国际犯罪特征吻合的前提下予以探讨 ,通过对其应具备的构成要件的分析 ,并在对其本质特征“恐怖性”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国际恐怖主义罪概念的可行性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