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互促共进的关系。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特征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呈动态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各项指标中对城市化影响程度最大的关键因子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化特征指标中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最大的关键因子是城市就业率与城市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从单体城市向城市群(脉)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世界城市体系理论”与“网络城市理论”是当前中国城市群研究的两个热点领域.1996年以来,中国快速城市化阶段可以划分为城镇化为主的外延扩张时期和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相结合的城市集群发展时期.新时期,中国城市化改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城市化发展的集群趋势不断强化;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核极的城市群辐射功能的有效发挥与示范效应成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包容性诉求在城市改革目标中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但两者关系具有时空差异性。以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模式为基础,参照钱纳里标准,利用最新数据考察两者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城市化仍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济增长;采用区间估计法对省级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评估显示,不同省份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近几年由于各省城市化进程、经济增长速度的不一致,导致两者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动。分析结论对于促进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西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揭示西部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西部人口城市化水平总体不高,内部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增长与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对人口城市化水平提升具有不同的拉动效应。西部中小城市应率先放松户籍管制,刺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市化以人为核心,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都是解释城市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强调人的就业,单一城市和城市群在吸引人口实现就业转变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对我国268个地级以上城市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实证研究发现,地级市层面工业化速度大于城市化速度,省会级城市则是城市化速度大于工业化速度。这种人口集中的特征凸显了城市群经济效应。中国十大城市群2006-2015年的数据表明城市群经济联系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越协调,对增长的正向作用越显著,这进一步证实了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是城市经济水平提升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沿用Forslid and Ottaviano(2003)的自由企业家模型来研究由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流动所形成的城市化以及能源产品消费支出与经济规模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在提出理论假说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城市化、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显示:城市化、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均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经济增长也会加快城市化进程,并最终导致能源的大量消耗。因此,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进程及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进程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国的股市能够灵敏地反映该国经济发展的周期变化和运行状态。为了考察中国股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波动模式和长期均衡关系,基于1992年以来上证指数和中国实际GDP的季度数据,使用Markov区制转换向量误差修正模型(MS-VECM),可对不同状态和区制条件下股价波动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度量和检验。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周期中存在显著的三区制性质,经济周期波动存在非对称性。这既体现为周期阶段的转换概率不同,也体现为周期阶段的持续期不同;短期内不同区制的股价与经济增长关系呈现出不同特征,但存在长期稳定的内在制约与调整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和创新分布的区域失衡是导致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呈现区域差异的根本原因.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并研究其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我国各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空间自相关特征,即区域创新能力倾向于空间集聚,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空间溢出性,不但作用于当地的经济增长,而且对近邻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带来影响;经济开放程度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更强烈.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对中国1978—2012年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证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剔除早期数据影响后,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说明在1990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1955 —2007 年中国经济与犯罪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1955-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人口流动率、城市化水平和犯罪率变化的数据运用岭回归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犯罪率变化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人口流动率、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对犯罪率有重要影响,不管在何种经济体制之下,经济增长始终会导致犯罪率的下降,而收入差距扩大都会带来犯罪率上升,由于社会控制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流动率上升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是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河南省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展迅速,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现象却日益严重,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研究城市化、经济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选取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程度缩小,而经济增长则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且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交互作用对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合理调配资源,提高城市经济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 EKC) 模型,以中国东部 11 个省( 市、区)2006—2015 年的污水排放为研究对象,用面板工具分析污水总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工业污水排放分别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率之间关系。 研究发现:首先,中国东部各省的污水排放与经济发展 GDP、城市化率 UR 形成二元二次回归曲线;不同的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的关系,但都与城市化率成线性回归。 其次,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率是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的单向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存在双向格兰杰原因,其变化直接导致污水排放的变化。 再次,城市化率和经济发展对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的影响大小和方向不完全相同;城市化率对生活污水排放起到正向影响,对工业污水排放呈反向影响。 最后,由于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的变化不完全相同,一定时期内污水排放模型呈现出的图形将会与污水排放和变化较快变量形成回归方程的趋势相近,这也解释污水排放与经济发展中还有其他形状图形的争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中外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中外城市化水平的回顾,以及对中外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对比,提出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乡城迁移城市化是现代城市成长的前提和基础,而且研究乡城迁移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有两种:政府主导的郊区城市化和农民自发进城务工的迁移城市化。基于两种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中的农民收入增长率使用拉姆齐模型研究了城市增长过程,研究表明:乡城迁移城市化之后的消费水平并不是农民的最优消费水平而是政府强加的消费水平,城市化中的最优路径是类似于使农民利益受损失的"圈地运动"经济增长路径,政府购买不会对经济系统的均衡路径产生影响。此类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选取1978-2008年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历年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在不考虑和考虑结构突变两种情形下分别进行协整检验,分析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说明:经济增长会拉动能源消耗的增长,而节能减排并不会制约经济水平的提升;山东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在1996年发生了结构性突变;能源消耗量的增长率变动除了受经济增长影响之外,还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引入结构突变点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其统计量也有了相当大程度的改善,考虑结构突变的模型较之不考虑结构突变的模型具有更高的样本拟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制度质量在城镇化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积极效用,为推进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201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探究城镇化发展、制度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互动机理。研究发现,制度质量、城镇化发展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在城镇化发展程度较好、制度质量较高的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研究结论可为政府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经济政策、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招商引资提供支持,为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