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文为了能够有效地运行政府问责制,通过对目前我国政府问责制中存在的异体问责发展缓慢、问责对象模糊和问责范围过窄、问责程序的缺陷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健全政府问责制要强化异体问责、明确问责对象、拓宽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和强化政府责任立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建设责任政府必须完善行政问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行政问责制对建设责任政府的作用和意义,分析了当前行政问责制面临的困境,提出要从坚持权责相符原则、强化异体问责力度、明确界定问责客体、健全行政问责制度体系等方面完善行政问责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立法和执法实践都取得了重大实效,有力地推进了责任政府的建立,但囿于我国"可问责政府"行政文化缺失、政治体制权责不清以及制度供给不足等原因,我国的行政问责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应严格把握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和外延,遵循权责相统一、问责法定、正当程序等原则,处理好行政问责与其他责任追究机制的关系,并从界定行政问责主体、确定行政问责客体、规范行政问责事由、完善行政问责程序、健全问责责任体系等方面构建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4.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产生的消费,是政府开展公务活动的必要性消费。三公消费的高低直接反映着政府的清廉程度与工作效率,其有效治理对于提升政府的形象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在对三公消费的治理方面存在着信息公开不到位、消费支出不透明、问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从建设职业道德、优化预算管理、完善监督体系、建设问责机制以及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辽宁省各地政府在预防和应对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现实利益诉求渠道不尽畅通,网络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有些政府部门和官员思想准备不足,危机意识淡薄,应对不及时,处理失当,推脱、逃避责任等。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要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健全应急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完善网络利益表达机制,健全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与网络管理法律法规,推进网络伦理道德建设,严格实施行政问责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在梳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基础上,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法律缺陷进行系统分析,并从修订相关法律、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健全监管问责制度、创新评估审核制度、建构契约合作制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期望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党政同责"理念的提出拓展了中国环境问责的主体对象,改变了中国环境监管体系的格局,是当代中国环境问责制度的重大创新;"党政"的具体指向是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两套系统及其领导成员,"同责"的内涵要义是"共同承担责任"而非"承担相同责任"以及责任承担的类型包含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指出中国党领导政府的政治体制现状、政府内部分工的体制问题和法律规定中党委环保职责缺失等因素,有必要将"党政同责"理念纳入环境问责制度建设之中;根据当代中国环境问责制度的建设情况,可以从建立职责清晰的党政环保责任分工体系、健全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强化环保督察的巡视力度和严肃重大环境决策终身追责制等方面探讨"党政同责"理念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行政问责制度作为建构责任政府的重要制度保障,其针对问责程序与问责机制的合理设计是关涉责任政府建设的重要问题。以行政问责制度为视角,通过对我国现行行政问责制度的文本解构和分析,描述、解释了我国现行行政问责制度的各个组成要素,着重讨论了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模式和制度设计,揭示了社会发展、危机管理和法制化建设的需要与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和变革关系,并探讨了由行政性问责向程序性问责转变的相关条件。针对我国各地方行政问责制度相互关联的各个核心要素,剖析各地方行政问责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问责是对行政问责的深化和发展,具有建构前瞻性公共行政、提高社会自我治理水平、推动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积极功能.当前我国社会问责存在主要不足有:问责法律不健全,问责程序化程度不够,问责对象和问责范围不明确,问责配套制度的不完善.构建社会问责的对策是: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协同作用,培育公民社会鼓励公民参与,培育和塑造积极的问责文化,加强社会问责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论新时期我国责任政府建设中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积极研究和探索新时期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的制度安排,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并成为当前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新时期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的特殊国情以及新时期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的理念与目标,并从推行行政问责制、政务公开、建设“阳光”行政、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健全和完善行政法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化行政道德建设六个方面阐述了完善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的具体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行政问责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通过强化异体问责,拓宽问责途径;明晰问责对象,扩大问责范围;完善问责法律,坚持依法问责;健全配套制度,创新问责方式等措施,完善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行政问责。  相似文献   

12.
审计问责作为一种监督公权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加强政府责任、实现国家良治,因而成为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当前我国审计问责制在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程序、问责法规和问责信息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审计问责制度,这样对促进政府达到良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健全的机制是推进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仍存在法律保障不健全、缺乏有效路径以及环境问责和救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因此,应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政府回应、环境诉讼、责任追究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热情,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概述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目前地方行政问责制中的4S现状分析,即Subject、Scope、System和Standard,进而提出了通过强化异体问责,实现问责主体的多元化;明确问责范围,拓宽问责领域;健全法律体系。克制问责制度缺陷等途径来完善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全面追究政府责任,监督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5.
湖南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对策调研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题组对湖南省十个县、市的调研表明各地方政府在应急机构建设、预案编制、灾前预警预报、灾害信息公开、灾后救助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应急机制、信息管理、救济体系、灾害评估、监督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应以提高应急能力为目标,建构灾害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以优化业务流程为目标,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以满足公众知情权为目标,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以改善群众基本生活为目标,深化社会保障与政府救济体系;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健全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6.
政府环境问责是确保环境法治体系良好运行不可或缺且行之有效的倒逼机制。然而,在我国的政府环境问责实践中,普遍存在“重企业主体责任,轻政府监管责任”、“重基层直接责任,轻部门主管责任”、“重环保主管部门责任,轻环保分管部门责任”、“重环境监管责任,轻党政领导责任”等问题,且有政治责任法律化和法律责任政治化等乱象,以致政府环境问责缺位、错位、失衡等方面的问题日趋严重。为走出当前困境,我国应按照职责明晰、权责一致、党政同责、各担其责、终身追责、依法问责、公平问责和尽职免责的原则,健全和完善政府环境责任规则,强化政府环境问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行政问责制的阻滞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行政问责制的推行既是我国政治改革的亮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是,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刚刚起步,还存在问责主体间权力冲突、政府信息公开有限、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匮乏、异体问责力度不够等诸多阻滞因素,需要在明确划分权责界限、厘定官员问责标准、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健全政府的绩效考评机制、完善异体问责、加强问责法律规范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研究这些阻滞因素的影响并给予对策性建议对于落实和发挥行政问责的效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府的公信力程度是政府获得公众信任的程度,而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包括地方政府的自身能力及属性和地方政府与公众的关系.近年来,网络问责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和运用,其在推动体制内问责,更全面地监督政府行为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对政府和行政人员两个方面的影响来看,网络问责也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当前的网络问责境遇中,地方政府需要从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完善网络问责回应机制、优化公民网络参与秩序和完善网络问责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达到有效地建设自身公信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环境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应当对环境负责.为此,各国法律均规定了政府的环境责任.2006年2月20日,监察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我国首个环境问责规定.然而,由于环境保护责任的缺失以及问责机制的不健全,环境问责的有关规定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环境问责主要是风暴式的,随意性大,势必出现问责结果的不公.环境问责制不是一项单一的制度,它包括问责的依据和条件、问责的主体和对象、问责的方式(内容)和程序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公民问责的理论基础与制度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理论阐述了人民主权和政府治权的逻辑关系,由契约演绎生成的政府责任是公民问责的逻辑前提,而公民问责则是保持公民与政府之间契约张力的有效路径。为此,契约论可以作为公民问责的理论基础。与其他问责方式相比,公民问责具有独特的价值。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公民问责,关键是要营造公民问责的组织氛围,健全公民问责的制度安排以及加强公民问责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