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设官,不是一刀齐的。比如,一般说一省设一巡抚,二三省设一总督,其实不尽然,如直隶、四川都没有巡抚,却各设总督一人。山东山西上面并无总督。山东济宁有河道总督,江苏淮安有漕运总督,东三省以前各设将军一人,管理地方,清末才改设督抚。福建在台湾道改省后,撤去福建巡抚,改设台湾巡抚。湖北、武昌和广东、广州都既有总督,又有巡抚,即所谓督抚同城。广州还有将军,将军是管辖当地旗兵的,但地位最崇高。曾国藩攻太平天国,打下南京,向北京清廷告捷的奏折,系由荆州将军官文领衔,曾国藩并不列在第一名。  相似文献   

2.
总督、巡抚制度是清代实行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地方管理制度。总督“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巡抚“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核群吏,会总督以诏废置”。二者同属地方最高一级长官,总督偏重军政,巡抚偏重民事,而以总督之责为重,国家一切施政方针均需首达督抚而推行于下,同时中央通过分权于督抚以收集权之效。因此,在清朝的封建统治链条中,督抚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3.
黄河由浑变清听起来似难以置信,但这一自然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确曾出现过。据《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58记载,清雍正四(1726)年十二月,河道总督齐苏勒、副总河嵇曾筠、漕运总督张大有、河南巡抚田文镜、山东巡抚塞楞额、陕西巡抚法敏先后驰秦,黄河自陕西府谷县历山西、河南、山东以至江南之桃源(今江苏泗阳县),冰开水清,湛然澄澈。其在陕西、山西,始于雍正四年十二月八日,迄于翌年正月十三日,共三十六日;其在河南、山东,始见于十二月九日,迄于次年正月十日,共三十一日;其在江南,则始于十二月  相似文献   

4.
拓荒同志的《林则徐与王鼎的知交》一文(载一九八四年第二期《福建论坛》,以下简称《知交》),是深入研究林则徐的一篇佳作.但文中关于“林则徐因病奏请开缺调治,清廷赏假三月.在此期间,林则徐抱病来到王鼎的故乡一一陕西蒲城,缅怀恩相王鼎”的提法,笔者不敢苟同,略陈刍荛之见,祈请赐教.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日,陕西巡抚邓廷桢,病卒于西安任所.三月三十日,清廷命署理陕甘总督林则徐继任,仍暂留甘肃,会同陕甘总督布彦泰办理青海“番务”,俟办竣后赴任②.六月二十四日,林则徐离开兰州,赴陕西巡抚新任,七月初九  相似文献   

5.
陈支平 《东南学术》2015,(1):229-238,248
孤本《闽颂汇编》是清代康熙前期福建部分士绅为颂扬总督姚启圣所编撰的一套文献汇编,其中保存了早已散佚的姚启圣奏疏及文告等。从这些尚未为人所知的珍贵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福建总督姚启圣是一位治理民政、统筹地方的良才,但并不是一位运筹帷幄、临阵决战的将才。在许多战前决策中,姚启圣往往决策不当、进退失据。姚启圣虽缺乏运筹帷幄、临阵决战的才能,但是他又自视甚高,缺乏自知之明,加上性格喜好弄权专私,这样就不能不与前后历任的水师提督及巡抚发生难解的心结与矛盾了,最终不幸导致"气忿疽发背而死"。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官制工具书,七十年代以前,罕见出版,遭遇冷落。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学术研究日趋自由,才逐渐被学界所重视,出版了不少官制辞典,如俞鹿年的《中国官制大辞典》、张政烺主编的《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徐连达主编的《中国历代官制辞典》、(日本)日中民族科学研究所所编《中国历代职官辞典》、龚延明的《宋代官制辞典》等等,初步统计,有十余种。这些多是历代正式官司、官名的解释,为读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官制作出了重要贡献。可是,大量存在于典籍中、其总数不亚于正式官司、官名数量的职官别名,却很难在这些官制辞典中检索到,这给阅读…  相似文献   

7.
赵尔巽与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尔巽(1844-1927年),字公镶,号次珊,又号无补,汉军正蓝旗人.原籍辽宁铁岭,世居山东泰安.署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东三省总督等职,是清末满洲贵族中少有的干才,也是当时比较有见识和作为的封疆大吏.赵尔巽于1903年4月至1904年6月担任湖南巡抚,是清末湖南颇有影响力的巡抚之一.抚湘期间,他励精图治,厉行新政,并把发展教育作为新政的"首务"、"急务"、"第一要务",大力进行书院改制、整顿原有学堂、开办新式学堂等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而且,赵尔巽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清末新政时期的督抚大员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对我们今天发展教育事业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乾隆四十五年(1780)二月,大学士、管理云贵总督李侍尧婪索营私事发,李旋革职拿问,滇吏与此案有干系者甚多。著名文言小说家屠绅(1744~1801)亦牵涉其中,直接影响了其仕途及创作心态。《乾隆朝上谕档》(档案出版社1991年影印)载军机大臣乾隆四十五年四月初四日奏折:"昨据(江苏巡抚)杨  相似文献   

9.
清末“屠官”岑春煊张华腾岑春渲(1861-1933),原名春泽,字云阶,广西西林人,曾任光禄寺少卿、太仆寺少卿、大理寺正卿、广东布政使、甘肃布政使、陕西巡抚、山西巡抚、两广总督、云贵总督、四川总督、邮传部尚书等职,是清未政坛上吐咤风云的人物。他在任职...  相似文献   

10.
<正> 清代,在西宁有个很有作为的官吏,他便是人们常常提及的《西宁府新志》的作者杨应琚。 杨应琚,字佩之,号松门,辽海(今辽宁)汉军正白旗人,清雍正七年(公元l?29年),由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其祖父杨宗仁康熙五十三年曾任西宁道,后历任广东巡抚、湖广总督,其父杨文乾曾任河南布政使、广东巡抚。杨应琚早年官居山西河东道,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调  相似文献   

11.
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作雨生,广东丰顺汤坑人。从1854年他三十岁的时候入广东惠潮嘉道李璋煜幕起,到1882年病逝止,先后做过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僚,做过万安知县、苏淞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苏州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兼台湾学政、总督衔会办南洋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其仕宦生涯达三十年,写下大量著作,但大部分没有公开出版,尤其是包容了他大部分公牍、奏疏的著作集《丁禹生政书》,过去未刊行过,国内仅有一个抄本,现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此书按从政时期分编为六种,即《藩吴公牍》、《巡沪公牍》、《淮鹾摘要》、《淮鹾公牍》、《抚吴奏稿》和《抚闽奏稿》,共三十六卷。  相似文献   

12.
田生金《报暹罗国进贡疏》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万历四十五年暹罗国来华朝贡的经过及此次朝贡没有携带敕书和勘合的缘由,本文通过对田生金《报暹罗国进贡疏》中中暹朝贡关系的分析,论证了中暹朝贡体制中敕书、表文与勘合、贡品及贡使等问题,并通过该疏中提供的暹罗国王情况,考证了暹罗王朝更替的史实。  相似文献   

13.
广州象岗山南越文王墓出土印文文字材料十分丰富,据《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初步报告》(见《考古》1984年第3期。下引印文,均据此文,不再注)首次披露的材料来看,其中有十一枚印玺印文,两枚封泥印文及一个戳印印文。这些印文文字材料,不仅是研究南越国历史重要的地下文字材料,同时也是了解和估计南越国时期中原汉文化南传情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广州北京路在清代由北至南依次称水清街、雄镇直街、双门底和承宣直街,是由珠江上岸进入广州城的官道。新任总督、巡抚都少不了在"官用码头"——天字码头乘舆张盖,经过这条路抵达位于越华路的两广总督署。1918年,广州南关发生火灾,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昌都强巴林寺帕克巴拉活佛朝觐年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对蒙古、西藏等边疆民族首领专门制定了朝觐年班行政管理制度,乾隆时期对察木多地区影响最大的强巴林寺帕克巴拉活佛、锡瓦拉活佛颁布朝觐年班制度。在《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则例》中对朝正年班的班次、人数、日期、沿途支应、贡道、贡品、馆舍、廪给、筵宴、赏赐、礼仪等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为治理黄、运两河专设河道总督,但是,河道总督与两江总督以及河南、山东巡抚等地方督抚职权存在重叠,客观上形成了清代河务的复杂管理体制。清初,河道总督专理河务,地方督抚有兼管之名,而权力较小。雍正以降,地方督抚在河务中的权力增大,甚至一度凌驾于河道总督之上。嘉道时期,治河难度加大,官员动辄得咎,双方互相推责。这种职权体制的存在对清代河务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百多年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归宿问题,在史学界一直纷争不息,为了还历史以本来面貌,解决历史悬案,现就粗浅之见陈述于诸大家,以助悬案早结。一、李自成确未殉难九宫山通城说与通山说,地址虽异,而论据雷同。他们都以清军追剿李自成大顺军的统领和硕英亲王阿济格闰六月初四到京的“甲申疏报”和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的《闯贼伏诛疏》为证据。因为这两个文献资料,都说李自成死在九宫山,而未明指何州何县。通城、通山,虽然中隔崇阳,而都有九宫山,所以同种文献,两说并重。其实两说的力据,还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登莱巡抚陈锦、山东巡抚丁文盛、廷绥总兵王埏、陕甘巡按魏琯、绥远巡抚王正志等人的五个  相似文献   

18.
1884年(光绪十年),清廷简任督办新疆军务刘锦棠为新疆省的首任巡抚,宣告了新疆全境实现郡县制的开始。这在晚清政治生活中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件。因为在整个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新疆是首先改变原有政治体制、设立行省而实行郡县制统治的。随后,台湾设立巡抚,东北盛京(今沈阳)、吉林、黑龙江亦置总督、巡抚,蒙古等地区设省问题也被一些官员提出议论。  相似文献   

19.
在戊戌变法的政治过程中,1898年8月30日,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的巡抚和东河总督被裁撤,从表面看来,理由是裁减冗官与督抚同城等。但是,这个改革运动在9月被镇压以后,跟其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命运一样,11月1日,上述三个巡抚都被重新设立了。理由就是“三省巡抚均著悉仍旧制,毋庸裁并”。在此可以看出,旧制强大的生命力。不过,戊戌的新思维,没有完全散失。因为,在清末最后的改革过程当中,这些巡抚与东河总督都又被裁撤了。这些措施明确证明了1898年的裁撤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合理性,要不然怎么能过几年重新再采取同样的措施呢?因为资料的限制,1898年巡抚被裁撤的有记载的理由并不复杂,但是该理由的思维背景可能是更深刻并值得研究。本文把督抚制度的长期演变过程也包括在思考之内,对戊戌变法期间与此后的督抚制度改革的思维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魏耕原 《学术研究》2015,(4):157-158
一、"郎中"医生义应起于中唐"郎中"有两义:官名,医生。《辞海》第六版:"称医生或卖药兼治病者。始于宋代。周密《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说药’有‘杨郎中’、‘徐郎中’。"《辞源》:"宋人称医生为郎中。宋·洪迈《夷坚志·三至》己三《刘师道医》:‘伸手求脉,……妇在旁,忽鼓掌笑曰:刘郎中细审此病,不可医也。’《东京梦华录》三《马行街北诸医铺》有柏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