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金融安全尤其是银行安全涉及一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随着外资银行参股国内银行事例的增多,建立有效的银行安全预警体系已刻不容缓.以管理层与股权控制、银行业务控制、银行股权稳定、信贷控制、风险传染、金融监管六大类指标为基础构建的外资参股银行的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可以为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准确评估引进境外金融机构的效应和建立快速有效的金融安全监管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银行的经营效率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各项资金的运用效果和经营效率.随着中国对外资参股中资银行比例限制的不断放宽,越来越多的外资参股中资银行.外资参股中资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的提升有无影响?如有影响,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影响?本文应用杜邦分析法,选取2003年至2009年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的样本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证,结论为:在ROE方面,三家银行均保持着稳定而持续地增长,受外资参股正面的积极影响显著.在资金运用与费用管理效率方面,交通银行在外资入股之后实现了大幅增长,而华夏银行在该方面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深圳发展银行在外资入股前后也能基本保持稳定.在资产管理效率方面,交通银行和华夏银行在外资参股前后没有很大的变化,影响有限.在风险管理能力方面,三家银行受外资参股影响不大,历年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外资进入速度明显加快,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持续加深,有必要就此影响进行系统测度,为下一阶段银行业开放政策提供参考。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度量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并建立logit模型分析外资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总体有利,有必要继续加快银行业开放进程;经济增长、外汇储备水平、货币供应增长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为正;行业集中度提高、利率和汇率波幅加大会降低银行体系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经济转型和金融开放过程中银行部门外资进入水平及其宏观决定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首先从数量和规模角度分析了外资在转型国家银行部门不同进入水平的决定因素,然后对外资银行进入问题进行了理论和文献研究,包括一般意义上外资银行进入的动机理论和进入模式以及针对转型国家的专门研究.通过构建相应的排序选择模型(OCM)对转型国家外资银行进入水平及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关系展开实证分析后,本文指出:开放、自由的经济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外资流入银行部门,而GDP增长率、收入水平、对外资开放度等因素对外资银行进入水平的影响在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显示出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在外资涌入规模增大的同时,外资银行也加快了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步伐,这给我国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带来潜在的风险。在介绍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开放格局基础上,讨论了存在于外汇管理体制、汇率制度及银行体系等方面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并由此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外资金融机构引入结构不合理、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经营中“低”国民待遇与“超”国民待遇“双重扭曲”以及国家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和监管方式落后,是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速政策调整以迅速解决上述问题,是中国顺利推进和扩大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银行业安全是金融安全的核心,也是金融监管的核心。为此,从银行内外部治理、一国金融体系的组成两个方面研究了影响银行业安全的内部因素及其传导机制,包括银行治理结构、银行业管理体制与产权结构、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融资结构、其他金融机构与银行业的竞争与互补关系等具体因素;从外资银行和战略投资者的进入、金融自由化、一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监管体系四个方面研究了影响银行业安全的外部因素及其传导机制,包括外资银行进入、引进战略投资者、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信用环境、对外贸易状况、对外债务状况、货币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等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步伐加快。本文在对我国银行业开放进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外资进入银行业对我国金融安全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并重点从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角度提出了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外资并购,这一在国际银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行为,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加入WT0进程的加快,加上各方面条件的逐步完善,近期外资参股并购在中国银行业内掀起了新一轮热潮.外资参股并购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应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促进外资参股并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尝试探索、相互磨合、全面合作三个阶段阐述了外资进入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历程,对外资进入中国会展业采取的信息渗透、资本渗透、企业渗透和项目渗透四种模式进行了具体研究,提出外资进入中国会展市场将由目前风起云涌的参股经营合作办展、成立合资公司与会展项目并购向大规模的品牌会展移植中国市场,成立外资独资公司与会展企业并购趋势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