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了化学镀镍工艺过程镀液中次磷酸钠浓度的在线自动测试,采用连续流动分光光度的原理研制成功了在线自动测试仪,通过对标准次磷酸钠溶液的测试得出了次磷酸钠浓度与入射光透过率对数关系的回归方程。通过对不同镀液的测试,该测试仪测试的标准偏差小于2%,与化学分析方法相比的误差小于4%,并可将测试时间缩短至6min,该测试系统完全适用于化学镀镍生产线上次磷酸钠的在线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2.
经过赫尔槽试验,对光亮剂各组分进行筛选,确定了丁炔二醇、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的最佳配比。以磺基甜莱碱的衍生物为整平剂,多元有机酸为干扰离子络合剂,研制了SN-1镀镍光亮剂。对加入该光亮剂的镀液及镀层的部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镀镍光亮剂的整平能力、分散能力、深镀能力均较好,出光速度快,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铝基化学镀镍的工艺过程,详细介绍了化学镀镍前的处理过程,其中包括除油,浸蚀,清洗和没锌过程。研究了各因素对化学镀镍镀速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化学镀镍镀速高,镀层着附力优异,可焊性优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测量微波晶体管噪声参数的方法,并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噪声系数测试仪组建了一套自动测试系统。在系统软件的控制下,该系统可对微波晶体管噪声参数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并给出了部分测试结果,还与厂家典型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低温化学镀镍磷合金的光亮剂,讨论了温度、PH值和施镀时间对沉积速度,光亮剂对镀层耐腐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新型印制板全板化学镀金工艺。在全板蚀刻之前进行化学镀镍,只需活化局部即可使全板化学镀镍反应的活化能降低,解决了蚀刻后化学镀镍所需的活化工序的难题,并且该化学镀镍层在蚀刻工艺中可起抗蚀作用,节省了镀锡铅和退锡铅工序,然后再次化学镀镍后进行化学镀金,使印制板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7.
由烟台师范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SN-1型镀镍光亮剂、新型宽温度氯化钾(钠)镀锌光亮剂于1992年8月26日通过了由山东省科委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来自省内的专家们认为,SN-1型镀镍光亮剂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沉积速度快、光亮范围宽、镀层韧性好,且价格适中,易被电镀厂家所接受;新型宽温度氯化钾(钠)镀锌光亮剂可在5~70℃的镀液中镀出质量良好的镀层,且乳化性能强,优于目前国内使用的宽温度载体.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研究填补了省内空白,建议尽快组织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8.
采用EDTA法对化学镀镍液中镍离子浓度进行测定,用理论计算法得出金刚石表面化学镀Ni的增重量,认为NiSO_4→JR Ni的工艺是影响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对增重量施行定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Ni-P-B4C合金镀液的组成、工艺和镀层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镀液中的B4C微粒含量在10~15g·L-1时,能获得性能较好的镀层,且具有特别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高锰酸钾的吸光度可间接测定尼莫地平的含量,它基于在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尼莫地平,其吸光度值随尼莫地平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减小值与尼莫地平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依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尼莫地平的新方法,回收率为101.16-105.55%,变异系数为1.4%,检出限为0.081ug/mL。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长效型电镀缎面镍工艺 ,采用自行研制的缎面镍WD - 2 0系列添加剂 ,在中温、宽电流、免搅拌条件下 ,得到了外观均匀的缎面镍镀层 .同时 ,对各种工艺参数对镀层质量、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添加剂对镀液中镍粒子的电化学形为有一定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2.
化学镀镍层中磷含量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镀镍层剥离溶解,用配合滴定法测定镀层中镍的含量,通过计算间接求出磷的含量.该法所得的磷含量与重量法测定结果比较,仅相差3%左右.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己设计研制微型滴定装置,对非水滴定法测定硫酸铵的实验进行微型化研究,并对微型滴定法与常量滴定法的平行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F检验和t检验结果均在允许范围以内,相对偏差小于0.2%,符合分析化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说明,当环境中粉尘较多时,将对ICP-MS仪器的灵敏度、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粉尘影响的程度与其浓度、积累和环境湿度有关。湿度超过70%的时候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对数百个ORSA被动式采样器进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大气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BTEX(苯、甲苯、乙苯、邻/对/间二甲苯)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以低浓度BTEX的分析方法,并在数千个样品中得到了使用验证.平行实验检测结果表明,ORSA被动采样器中BTEX的回收率大于95%,相对标准偏差在0.4452%~6.28%之间.  相似文献   

16.
化学镀镍最初作为电镀镍的代用方法被工业化应用 ,以后由于镀层的耐磨性、耐蚀性等物理化学性能优异 ,化学镀镍获得了广泛应用。综述了化学镀镍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镀镍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用阶梯扫描伏安法研究了钴—亚硝酸盐—乙二胺体系在静汞电极上的催化波,用以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的微量钴。实验证明,钴浓度在0.001~0.3ppm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下限为0.5ppb。土壤和植物中相对钴大量存在的Fe,Mn,Mg,Zn和Cr等干扰测定。用甘油掩蔽Zn,用双硫腙—CCl_4萃取钴,能有效地消除上述元素的干扰。测定的相对标准误差小于8%,试样回收率在92~109%之内。此方法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镍基高温合金加工中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课题组借助高温合金的材料本构模型、失效准则、切削过程中的切屑分离准则和摩擦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镍基高温合金的二维切削仿真模型,分别以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进给量为单一变量,探究切削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切削力随切削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并趋于稳定状态;切削力随着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相较于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论题利用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背景下的海胶集团天然橡胶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内部差异。研究发现:2006—2008年海胶集团分公司天然橡胶生产技术效率平均水平为0.61,集中在0.5—0.7之间;传统生产要素仍然是天然橡胶产量增长的主导因素,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贡献相对较小。分公司的技术效率存在一定差异,西部比中部、中部比东部分别高出约5%;地理位置处于拥有分公司较多的市县境内的,其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相对较高,橡胶主业突出的分公司技术效率也较高。提高技术效率,有待于增加投入,优化投入产出关系,加强基地管理和提高天然橡胶产业集中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