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荣 《山西老年》2010,(1):47-47
素有"才子"之誉的周恩来,是新中国的开国总理,深受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拥戴。他平生撰联虽不多,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语言凝练,意境高远,大气磅礴。对答联据说周恩来12岁  相似文献   

2.
一样悲苦,两种风情——中西方悼亡诗之差异及文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悼亡诗在整体数量上是中多西少;在意象选择上中国悼亡诗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西方悼亡诗多用想象性意象;在内容上中国突出一个"善"字,西方突出一个"美"字;情感内容上中方带伦理色彩,西方带性爱色彩;情感倾向上中方是悲痛欲绝,西方是悲中有望;中西方悼亡诗在抒情表达方式上也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都源于它们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一副红纸写的春联,那是父亲撰写的最后一副春联。我家是"诗书传家"。祖父是晚清秀才,字写得很好。那时,农村识字的人不多,能撰写春联的就更少,像我祖父这样有名望的撰联高手,不用说,就是个"乡宝"。父亲得祖父真传,写春联也是个行家,他脑子活,又能适应新形势撰出应时好联,不同对象都能体现出个性,  相似文献   

4.
王维诗歌的最大贡献,即是他遵循适度原则和中节控制的合度表现,天才地创造出中国诗史上最合乎"温柔敦厚"之理想尺度的诗歌范型.儒家诗教所要恪守的原则,与其说是诗的内容,不如说是诗的表达.因而形成了中国传统诗美具有长言咏叹的委婉含蓄的表现性,向来以比、兴之表现而见长,强调"而不"的适度控制.而王维最看重和追求"曲而达"的表达,微婉善讽、委曲迭情,其诗歌锋芒内敛,情感隐而不露,形成了"文质彬彬"、"文质参半"的美学形态,成为"中和"审美理想在文学上的一种卓绝表现,也强化了中国诗美的适度表现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中央拨乱反正的政策指导下,我国旅游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反映传统旅游文化一个方面的胜迹名联从而常被报刊提说。正当昆明大观楼孙髯翁联和成都望江楼钟云舫联互争长短之际,成都一报一刊指出青城山建福宫李善济撰书的对联,更比孙、钟联的联语更长。自此以后,国内报刊相继介绍了十多处风光胜地的长联,其中甚至有仅撰成而未刻出悬挂的江津城楼联(钟云舫撰)。报刊对所介绍的对联俱有简要评说,当然都是极口赞许,唯独四川论者扬钟抑李,以为钟云舫所撰两联,皆在描绘风光佳丽之余,大事抨击  相似文献   

6.
沈约是齐梁两代的重要诗人.他不仅在诗歌理论上引导了齐梁诗歌的发展方向,而且善作诗,诗有名于当时,是"一代辞宗".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开拓了诗歌题材的新领域.他首开诗歌写艳情之风,并让大量生活中的琐细情趣入诗,使日常生活普遍诗化.  相似文献   

7.
朱德是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产生出来的伟大人物,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朱德的品格风范在我们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学习他为了理想信念终生不悔的坚定的革命精神。朱德为了寻求真理、寻找中国共产党,历尽曲折,一旦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就为实现党的理想奋斗终生。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失败时,部队孤立无援,军心涣散。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朱德坚如磐石,泰然自若,对战士说:“大革命是失败了,但我们还要革命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他的坚…  相似文献   

8.
刘威 《山西老年》2010,(2):15-15
朱德:三改其名朱德出生时,母亲给他取的乳名叫"狗儿"。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又给他改名为"朱玉阶",希望他立志沿着玉石砌成的阶梯,步  相似文献   

9.
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有着丰富绘画经验与丰厚艺术修养的现代抒情诗人。他独特的艺术创作经历与体验,为其诗歌风格带来别样的特征。他在巴黎的绘画学习经历,无疑让他直接探触到西方现代艺术精神和艺术特色,尤其是印象派艺术对于"光"与"色"的强调,对其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鲜明。艾青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一个"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了彩色的诗的中国的歌者。他的诗中有意味的色彩表现,深化了他诗歌的审美深度与广度,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有意味"的、充满了色彩想象与审美意象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0.
白蕉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书画家,尤以书法追似古代书圣王羲之、王献之享誉艺坛。《白蕉》是他在1929年出版的一部新诗集。这部诗集内分二辑,共收诗作52首,其中第一辑含29首,第二辑含22首,另有题记诗一首。白蕉自撰的《序》与《后记》,则分别置于诗集前后。1歌咏爱的悲愁和欣喜白蕉在《序》中说,这部诗集中"大都是爱的悲愁和欣喜的歌咏"。这是对诗集大多数诗篇表现题材的归纳,也是对整部诗集基本主体和旨趣的概括。  相似文献   

11.
陆游生平没有理论专著,其诗论见解主要保存在诗文、序跋,笔记中。本文试择几端,就其论诗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陆游晚年在论诗时曾云:诗岂易言哉!……同此世也,而盛衰异;同此人也,而壮老殊。一卷之诗有淳漓,一篇之诗有善病;至于一联一句,而有可玩者,有可疵者;有一读再读至十百读,乃见其妙者;有初悦可人意,熟味之使人不满者。诗中甘苦,岂是初通诗法者所能道哉!  相似文献   

12.
杨佩瑾 《老友》2008,(9):1-1
"上善若水"。先哲老子的这句名言,在时隔两千多年之后,用来诠释今天正在感动中国的全国道德模范的动人故事,竟是那么贴切,那么亲切。上善何以若水?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又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善利万物,是水的行动,是它造福人类的愿望与实践。为而不争,是水的品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水德"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叶燮的"诗是心声"说蕴涵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涉及了诸如诚、胸襟、品量、创新、工拙、是非、善恶、才人之诗、志士之诗、平淡之美等问题,由此可以窥见中国古人以真、善、美为标准的艺术观和人生观而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永明体"诗人沈约、谢和王融五言应制诗中,有合律联的诗歌总数占其五言诗总数的半数以上,尽管其合律联数与总联数相较比例较小,但他们为五言诗的律化开了一个好头.梁时庾肩吾合律联诗歌数量及合律联总数两项都大大超过"永明体"诗人.初唐从上官仪、杜审言到"沈宋",所有的五言应制诗都有合平仄律的联,合律联的比例也在逐渐递升,而有"失粘""失对"现象的不合律诗数在不断下降,这表明诗歌律化程度的加强.从"永明体"诗人到"沈宋",五言四韵诗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其中应制诗中四韵诗的比例要高于普通五言诗中四韵句式的比例,这表明应制诗在四韵句式凝定为五律正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宋王质是宋代《诗经》研究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诗总闻》是他历时30年而编撰的学术专著。在当时的语境和个人因素背景下,他以半生的心血潜心阐释《诗经》而撰成《诗总闻》一书的动因有三:一是感于时政,以《诗》训世;二是仕途失意,寄寓悲愤之情;三是不满他人训释,自立新说。  相似文献   

16.
《老友》2003,(7)
苦恋五十年之后,一对年逾古稀的有情人,传奇般地在20世纪80年代终成眷属。结婚13年之后,他们夫唱妇随,由先生撰联,夫人配诗,创作出1300多套诗,被誉为联诗合璧古今第一对。他俩就是著名楹联学家,美籍  相似文献   

17.
田大金 《老友》2014,(3):9-9
正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天,毛泽东、朱德以及中央其他首长一道去看戏。朱德的子女朱琦和朱敏也跟着去了。当时,党中央专车很少。戏散场后,朱琦走得快,先上了汽车。这时朱德走过来对他说:"你下来,步行回去!"回到杨家岭时,朱德诧异地发现朱琦也在门口站着,便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朱琦回答:"我是站在汽车驾驶室外的踏板上回来的。"朱德生气了,语气中透着愤怒:"你占了警卫战士的位置,那人家只好步行回来了,是吧?你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史官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有唐一代修史成风,在此种氛围的笼罩之下,杜甫受此濡染,加之他特殊的身份,形成的史学思维、史官意识、史官品格等史官文化的要素便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他的创作中,使得其诗“善陈时事,号为诗史”的性质更为凸显,也使得诗歌的艺术使命经杜甫一变而为史官文化的诗学使命。  相似文献   

19.
缪士毅 《山西老年》2010,(12):46-46
我国是梅花的故乡,不仅遍植梅花,而且在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与梅花有关,在这踏雪探梅时节,倘能品味一下与梅花有关的对联,则更添赏梅的情趣。明代才子解缙曾撰有一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上联中的"蒲"、"桃"恰与"葡萄"谐音;下联的"梅"、"桂"又与"玫瑰"谐音。同时,"蒲叶桃  相似文献   

20.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他的主要创作成就,一是以诗纪史,真实地反映了晚清时世;二是走向世界,为中国诗坛输入大量新的质素.因而,他出使美国后咏写域外风光和海外新理新事的诗作,被友人称作"新世界诗",在当时发生很大影响,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仍然很有借鉴价值.本文便从黄遵宪"新世界诗"的得名、范围、新在何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诸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