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青铜器中有饕餮食人造型的酒器--卣.美学家认为"饕餮食人"表现了"由野蛮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超人的历史力量",因而体现为一种狞厉的美.笔者认为,"饕餮食人"的造型并没有体现"超人的历史力量",也不表现美,而是周朝统治者为了告诫人们和子孙不要重蹈缙云氏不才之子(饕餮)和夏、商统治者因贪食而自取灭亡的覆辙而制造的.由于饕餮的面目是狰狞恐怖的,本性是贪婪的,所以它的形象是丑陋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虎形器物,在三星堆遗址中曾有多件出土.在成都市青羊区金沙村遗址中亦出土多件虎形器炉,时间在晚商至西周,在晚于上述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巴蜀青铜器物中亦多有虎的形象出现.总之,在巴蜀地区早到殷商晚至近现代虎形器物或装饰一直盛行不衰.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虎的民族.这与他们的自然环境有关,也可说是他们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崇拜老虎的传统源自古代游猎族群的精神文化中。华南拜虎传统的分布范围从武陵到罗霄,或许亦到达武夷山脉;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对野猪和虎的崇拜曾互相结合,后来虎作为崇拜对象普遍取代了对野猪的崇拜。山岭拜虎族群影响了所谓“后石家河”文化的形成,殷周时期在长江中游之江南地区以湖南、江西为主要分布范围,存在着一个拜虎的古国网络体系,其在商周甲骨金文中被称为“虎方”。  相似文献   

4.
虎神话在中国许多民族中广泛流传,其中西南地区的材料最为丰富.西南地区虎神话的母题形态主要包括虎神、虎创世、虎生人、人虎变形、人虎婚、人虎争斗、虎报恩等.在民族融合理论观照下,该地区虎神话的成因主要受神话思维、族源关系、地域关系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从民族融合视野研究神话,其价值在于发现整体性的民族文化现象所体现出来的融合互动、协调发展规律,在于启示一种多民族杂居状态下的文化现象把握方式,在于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面貌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晋唐宋元时期正史对虎患和虎害多有记载.面对虎患,人们采取了即时性捕杀措施;对一些虎患较为严重的地方,官方采取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捕杀.正史对虎患问题的解读主要是伦理性的,体现出对传统社会伦理中仁政、忠孝、道德教化等的重视和推崇,但从史料中也可看出唐宋以后虎患更为严重的趋势,这与虎类生存环境受到挤压有关.  相似文献   

6.
殷商玉器文化非常发达,将其与石家河文化玉器进行对比观察,发现二者在玉器制造技术、纹饰与造型等方面均极为相似,如采用青铜工具加工,采用阳起减地或弯曲线条阴刻技法,习见饕餮神目与夔纹、扉棱,常见龙、凤、虎、蚕或蝉、立鹰等造型。这些相似性说明二者系同出于一源,石家河文化应是殷商玉质礼器文化最重要和直接的源头。在此基础上,原来被称为"柄形器"的玉器,实际上宜改称为"祖形器",即后世所谓祖先牌位。这一文化传统亦肇始于石家河文化晚期,经商文明发展成为关键礼器,而后传至后世并续用至今。这种考察为理解夏商文化源头及时空关系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7.
浅析商周青铜尊造型的曲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铜器造型变革是中国造型史上的第二次变革,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文化意义。青铜尊造型的曲线特征在青铜器造型中为典型代表,文章通过对其外型曲线变化的分析,研究造型曲线的一般规律,并对曲线的比例关系、力学特性、韵律、节奏及均衡感与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审美价值,从而找出解决当前产品设计中形式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多元一体政治格局下的文化传播理论视角,比较考察了西南少数民族和中原虎文化的信仰实况,认为虎崇拜是氐羌族群普遍的信仰习俗,西南各族群有关人老死后化为虎的传说,反映出远古先民原始宗教信仰的灵魂观。并指出在中华虎文化的民俗信仰体系中,西南少数民族的虎崇拜具有地方化、民族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殷商时期青铜纹饰的意象形态深受史前和原始艺术的影响,在史前时期的器物和装饰上,可以找到诸多商代青铜器纹饰的雏形。但从发生学的观点来看,史前和原始社会的器物造型和装饰具有的抽象或意象形态的审美属性,并非与器物和装饰的生成同步发生,它是在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经过若干个复杂的转换过程才得以显现出来的。同时,殷商青铜器的意象形态既折射了商代的社会性质,也表达了其内涵的丰富多彩和审美感染力,它是这一时期人、神灵、自然、艺术之间协调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西周初期宝鸡地区的青铜器有深入研究的空间。从器形特点而言,青铜禁、方座簋、四耳簋、编钟、剑都是宝鸡青铜器群中颇具特色的器物;从纹饰而言,向外飞射的棱角、尖刺乳钉纹、蜗纹是宝鸡出土青铜器的独特装饰风格;从器形组合而言,鼎、簋组合,觚、爵、斝减少,铭尊、卣组合的出现是宝鸡出土周初的青铜器的特点。宝鸡出土青铜器之所以出现以上特征,是由于其受到多种文化影响。从宝鸡出土族徽铜器可发现商周大部族国,与远方部族国、高度发达青铜文化之间的多层次、多方位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