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仿古玉器是玉器制作中的特殊门类,在中国清代达到辉煌。青铜器艺术是中国夏、商、周时期艺术的主要代表。在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中很大一部分是仿古代青铜器。青铜器与玉器在文化背景、种类、功能、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几乎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其造型与纹样却对清代仿古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以青铜器与清代仿青铜玉器的造型纹样及艺术风格为...  相似文献   

2.
3000年前的三星堆青铜艺术以独立的雕塑艺术个性语言,完成了自成体系的造型方法和特殊工艺的手段,这些已发掘的大量青铜人物雕塑是极有研究价值的国宝级青铜器,它代表了中国青铜时代最有艺术特色的典范。本文对其艺术造诣和科学工艺进行分析,并提出三星堆青铜雕塑突出的艺术个性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海外收藏的青铜器虎食人卣在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对于其造型意义的解读众说纷纭,本文运用考古学资料从诠释学的视角来分析解读这两件青铜器的造型.可以看出虎食人卣是虎方文化与中原殷商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其造型既保持了虎方生动活泼的地方艺术精神,又吸收了殷商文化狰狞神秘的因素.虎人关系是一种对立关系,主要表现了凶猛和征服的意象.  相似文献   

4.
动物图像在中国传统造型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鸟图像更是被赋予各种精神内涵。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中后期,青铜器风格沉重、神秘、威严,鸟图像以轻灵、变幻莫测的神秘性以及独特的寓意,在西周青铜器造型的沉重之中注入新鲜的生命活力,丰富了青铜器造型艺术语言,体现了人类精神世界对于灵动、自由与飞扬的渴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先从夏商周三代青铜器艺术的总体美学特征出发作出一些比较准确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从青铜器艺术的造型与纹饰风格的转变的背后读解出它的精神特征。进一步揭示青铜器艺术作品的美学性质及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6.
从湖南出土的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出发,分析湖湘青铜器的原初性与复功用性、造物观念和艺术的表现四种类型的造型程式化的表现艺术手法,并从美学的理念出发叙述了湖湘青铜器审美创造心态、审美意识的特性,以及在审美功能中的教化作用。推论出湖湘出土的青铜器的艺术审美观实现的是一种审美愉悦感的反映,获得的是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青铜器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的见证,每一件器物都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春秋楚国的青铜文化相当发达。楚铜器以其富丽繁缛、曲中有直的造型使其在青铜器历史上独树一帜。所以本论文选取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这个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能够表现春秋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历史国度进行研究,并针对蟠绕龙纹这一纹样,进行深入探讨,使得所研究的内容更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8.
纹饰的分析一直是商周青铜器研究的重要课题,人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纹饰中的一种特殊艺术题材,自然受到很多关注。但学界对人物形象的研究多集中于类型学与造型艺术方面,很少从哲学与心理学角度进行解读。结合青铜器人物形象的图像,从“原始思维”的角度解读这一青铜器艺术形象,可分析其产生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9.
殷商青铜器制造精湛,艺术价值极高,在人类艺术的长河中堪称一大奇观.其中由点、线、面在其有规律的延伸、流转、变化中构成的纹饰,更是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研究商代历史和艺术的人在为青铜器上的纹饰分类、断代,作出艺术风格鉴赏的同时,也对这些奇特的纹饰的意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拟就青铜器上习见的饕餮纹的渊源及含义做一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在甲骨文、青铜器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与他有科学的研究方法--考古学的方法密切相关.在甲骨文研究中郭沫若提出要重视地层、伴出器物的研究,对甲骨文断代有着重要启发作用.郭沫若还从考古类型学的角度对甲骨文进行研究,按字体风格不同将甲骨卜辞分为不同的王世.同时还采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青铜器进行系统的整理,从青铜器的形制、纹饰等方面出发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其所创"标准器断代法"在青铜器研究中建立了殷周青铜器研究的新体系,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汉代青铜器美学思想在现代铜艺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青铜器已经开始摆脱礼制的束缚,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汉代青铜器在尺度、技术、纹饰等方面都对汉人审美的多样性进行了体现。在汉代青铜器中充分考虑了文化的意蕴,其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对现代铜艺设计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并在现代铜艺设计中不断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红水河流域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青蛙的故事传说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说明青蛙对壮族先民曾经有过的心理价值和审美价值比其实用价值更大。红水河乃至整个壮族地区对蛙的崇拜其实是壮民族生存文化的具象性思维,而舞蹈、铜鼓艺术形式则是壮民族对生存文化的审美体现。  相似文献   

13.
色彩介入诗歌,使诗歌融合绘画艺术的技法和审美特征,能丰富诗歌的表现力。在古典诗歌的审美视野里,色彩美有着重要的地位。纷繁的色彩能表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再现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形与色的和谐统一能展示别样的民族审美心理。通过对古典诗歌中色彩现象的分析,将古典诗歌色彩从视觉认知、情感联想、象征意义三个层面上来解读,可以从多个层面认识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该文基于陌生化理论,从语言、修辞、情境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分析了莫言的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陌生化元素。陌生化理论元素突出新颖、奇异的语言和形式加强审美主体的体验,彰显了文学作品的创造性魅力。莫言通过在故事中运用陌生化手法将作品深层的意蕴和美学价值巧妙彰显于众。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上古楚人的官书,楚金文的出现是楚人以自己地域文化的审美眼光对宗周金文进行“楚化”的结果。金文的“楚化”不仅表现在用笔、结体及构字法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楚人对大篆字体的变形、草化和装饰美化方面。“楚化”使金文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性、装饰性、抒情性等特点,也强化了书法的书写意趣和笔致韵味,极大地丰富了金文的表现形态和审美趣味,为汉字走上艺术化道路迈开了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将西方现代主义典型的设计审美要素与我国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的本体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方现代设计审美观念与我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审美思想在视觉形态的秩序化、简约化和几何化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内涵都存在着时代因素、环境现象及内在进步的动因。历经重大变革而形成的西方强势现代设计审美观念与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美学特征具有不谋而合之处,表明我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所内涵的超前设计理念和对国际设计美学发展的影响所产生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宗教意识对中西戏剧家的创作主体情感的深入渗透入手,剖析剧作家在宗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主体性创作情感,揭示这种宗教主体性视角对戏剧的情节模式和审美机制的强大规约,证明宗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西戏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内化为戏剧独特的类型化特征和隽永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8.
植物造景的美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造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环境中园林绿地的效益高低,是当今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核心问题。笔者从多样性、协调性、对比性、均衡美、韵律美、意境美等几个方面对植物造景所体现出的美的形式作了探讨,并指出在植物造景过程中需要遵循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