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及其建设思路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它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3.
周倩  乔丹 《南都学坛》2011,31(5):121-124
大学精神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词汇。人们之所以对大学精神内容的认识不一致,是由大学精神的特性所决定的。大学精神具有稳定性和能动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发展性和时代性。现代大学精神衰落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彷徨、大学制度残缺、创造能力贫弱、人文理念缺失、学术风气不正、批判精神式微等方面。重构与重振大学精神需要重新审视办学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保持社会批判态度、科学与人文教育交融、创造知识改造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4.
大学制度与大学理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探讨了大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大学制度与大学理念。大学制度是为保证实现大学的社会功能和组织目标对于办学模式做出的制度规定以及行为规范 ,其中主要是大学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管理制度与政学关系。大学理念体现了高等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以及对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理解 ,表达了大学的追求目标与办学思想。大学理念具有二重性、文化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与大学科学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学精神是关于大学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决定大学科学发展的潜在性、源头性、关键性、难以量化的因素,它对大学发展与完善发挥着凝聚、导向、规范、激励、调适、辐射作用。大学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不仅不同时期大学精神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大学的大学精神也不同,就是同一大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大学精神也有所不同。概括起来,大学精神具有独特性、历史性、时代性、开放性、先进性、凝聚性等基本特性。大学精神的内容包括:独立、自由精神,科学、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人文、社会关怀精神。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创新途径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扬科学、民主的理性精神,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培养学术犬师。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歌是最能反映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精神追求的表征形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符号化的歌词以及音符凝练着大学理念,体现着其办学特色和历史积淀。民国时期的的各大学都十分重视校歌的创作,而对大学理念的追求则直接反映在其校歌上。民国时期的校歌体现了当时大学对传承儒家文化、崇尚传统精神、倡导思想自由、追求科学真理、唤起学生社会责任、激发民族意识等理念的追求,并展现了那时期大学的勃勃生机,也为当下大学校歌的创作、大学理念的追求提供了一定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西方大学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大学,集体探讨学问之团体,之行会,之整体.大学,有规则,有制度,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追求真理,传承学问,创造科学与服务社会.University学生会之原意,College教授会之团队,后词意演变为大学、学院.但其内涵告知我们需坚持大学之理念,之精神,之追求.大学是学术之圣地,人才之摇篮,承担着创造、发展、传承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社会文明昌盛之重任.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的培育是一个不断发展、认同与创新的过程,当代大学应该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融汇并塑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等先进文化品格的大学精神。当代大学精神的实质与核心就是解放思想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既是培育当代大学精神的前提和手段,同时又是目的与归宿。当前,学校应根据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来致力于铸造新的时代精神;用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实践活动来塑造科学精神;以更新思想观念和关注现实问题来培养创新精神;以学术自由和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执行程序来促进大学民主精神;以注重人的发展与完善来弘扬大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试论大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能体现大学这一独特的社会群体思想和行为特征的主导性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及气质,它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和启蒙精神等八个基本的方面。重建中国大学精神,是政府、社会和大学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以及大学文化的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并阐述了三者"三位同心"的内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大学理念是基础、是圆心,经过不断的扩展、吸纳和融合,就会形成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由于大学理念在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中的核心作用,大学精神在大学文化中的核心作用,大学理念对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形成、大学精神对大学文化的形成起着规定性和导向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大学理念,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不仅是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应予秉持的一种职业操守,也是大学文化得以产生并永续传承的实质性内涵和根本性要求;不仅是高等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贯穿各个功能的内在主题,也是当下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更是统领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向。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缺位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前提;以科学精神为统领的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2.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培育弘扬大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分析了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崇尚学术、严谨求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而大学精神则构成了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文化个性方面的具体体现,是一所学校的优势所在.明确了大学精神建设应围绕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学术大师,大力推动教育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大学职能是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不断丰富与日益完善起来的。从历史上看,它依次经历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3个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伴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日益频繁,特别是我国先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大学已不仅是社会文化进步与发展的晴雨表,而且担负着弘扬和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化精神及其涵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文化精神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灵魂和生成的精髓,是一所大学生存、延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新世纪的到来,赋予了大学更多更重要的使命,大学要完成这些重要的历史使命,根本点在于大学自身的完善,用一种新的观念来诠释、提升、涵蕴大学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主要包括追求自由的文化精神、崇尚科学的文化精神、倡导民主的文化精神和富于批判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文化研究视角下的大学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研究的视角,运用近年来中、西文化研究的有关范式,从文化堕距、文化分层、文化选择、文化形态、文化自觉等方面对大学文化进行剖析,指出大学文化是高层次文化,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历史积淀与时代发展、书卷气息与大众习俗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批判性与建设性的统一。大学文化带有继承性、创新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先导性等特点。大学文化的灵魂是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主要表征是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和学校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是一个民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人类的物质越是向前发展,就越需要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弘扬。大学生是专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引导大学生弄清楚“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核”和外在表现有那些?培养大学生具备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应是高等教育的重任之一。  相似文献   

17.
促进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首先必须解决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功能定位问题,而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则主要是通过高等学校的理念即大学理念来体现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学校发展的全局,是求真务实确立学校战略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学精神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而演进,在守望自身逻辑发展的基础上,吸纳了西方大学精神的精髓,不断地融合、创新,形成了近代大学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这些大学在其校长的先进治校理念倡导下,造就了可贵的德治精神、自由精神、自治精神与爱国精神,并对中国近现代大学精神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创建绿色大学,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创建绿色大学,培养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21世纪高校新的战略选择。绿色大学有其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它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更新工业文明观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培育校园的绿色文化、绿色精神,营造和谐协调的教育生态,构建绿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