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暧昧的"大众"--"大众文化"中的"大众"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辨了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两种“大众”观,即“精英主义”大众文化理论的“文化呆子”和“平民主义”大众文化理论的“文化游牧者”。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里的“大众”是一个“文化饕餮”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中国当代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大众文化的意义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前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应当辩证地看待大众文化意义的二重性及其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大众文化及中国当代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结合陈刚的《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的内容上,关注中国不同时代背景下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彼此之间的互动,深入分析中国的文化发展经历了70年代的精英文化"一枝独秀"、80年代到90年代的大众文化崛起以及新世纪以来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并带来新的消费主义的几个主要进程,认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较量伴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进行的,不同的文化发展轨迹与新的社会结构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当代流行歌词与唐宋词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表,流行歌词向唐宋词诗意化的回归,不但是对歌词自身品味的提升,也是大众文化向高雅趋同的有力手段,对大众传播语境下精英文化的振兴、当代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代文化从其内容构成来看,可以分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由高级知识分子承载与体现的精英文化,以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大众文化。当代文化建设应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并通过积极建构主流文化、不断拓展精英文化、努力提升大众文化来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众文化的兴起,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化的总体格局,打乱了一向由知识精英占据的文化园地.至90年代,大众文化蓬勃发展,领导人们生活的新潮流.大众文化的繁荣中潜伏着种种文化危机,知识分子神圣的使命及精英意识与普泛的大众文化诱惑之间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关系,坚守精英意识并呼唤人文精神应是历史赋予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形成了互文性关系;市场经济也能造就批判市场缺失的文化指向;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可在大众文化建设中得以倡导;当代大众文化的阶段性失范并不意味着彻底的文化转向.大众文化建设必须坚守本土立场,弘扬民族文化是大众文化的内在需求.立足本土、调控文化产业、培育“大众娱乐精神”、艺术创作与大众文化接轨并主动面向世界是大众文化建设的应有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文化研究成了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思潮,而精英文化批判则是它的重要倾向之一。本文顺着英国“文化与社会”传统,追溯了精英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与大众文化的对立。通过批判它对于少数派文化的尊崇和对于大众文化的排斥,揭示了精英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9.
孙玉萍在《甘肃社会科学》2 0 0 2年“论文辑刊”撰文指出 ,当代中国进入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全面转型期 ,开始了三大历史转折 ,因而中国当代的文化 ,也内蕴了三种文明 ,即农耕文化、大众文化和赛伯空间文化 ,呈现出多元开放、大众娱乐和年轻化特点。一、大众文化追求商业价值而不是历史价值 ,缺乏对生活底蕴的理性思考 ,它强调大众参与的平民性。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是中国由以往政治文化向娱乐文化的转型 ,也是从传统的审美文化创作向文化产业的转型。当代文化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处于当代主流文化位置的大众文化身上。 1 .大众文化对精英文…  相似文献   

10.
从古今中外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文化价值批判理论出发,分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非文化化"现象,认为当前大众文化丧失了精神价值的视野和人文精神的关怀,导致文化的内在性价值逐渐失落而工具性价值却日益高扬。因此,制定切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大众文化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大众文化发展中经济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以及实现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健康互动是大众文化重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河洛文化研究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无疑为推进河洛文化研究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河洛文化研究》的出版就是这方面的表现。该书高屋建瓴,对河洛文化的发展作了寻根溯源的工作,对河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了系统梳理,并探讨了河洛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在河洛文化研究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在古代巴、楚两个民族交错杂居的长江三峡地区 ,不宜用“巴楚文化”来作为这一地区的地域文化名称。因巴文化和楚文化各有特点 ,虽有一些相互影响或部分融合现象 ,但尚不构成一种新的文化 ,故仍不宜随意命名。同时 ,对“三峡地区是楚文化的摇篮”的提法 ,也认为不妥。对有的学者还用“巴楚文化”这一词汇来涵盖从古到今的地域文化 ,更觉不宜  相似文献   

13.
“关公文化”在黑社会(性质)犯罪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公文化"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所体现的"忠、义、信、勇"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和丰厚的文化遗产.在黑社会(性质)犯罪危害日益严重的今天,"关公文化"被黑社会所扭曲、利用,奉为神灵.深入分析"关公文化"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影响,有助于正确认识、分析黑社会的特点和本质,更有力地打击、铲除这一社会毒瘤.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那么,什么是中国先进文化,如何正确把握其科学内涵,是人们必须思考和弄清楚的问题。本文从文化、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个层面,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湖湘文化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重大的影响。李大钊吸收了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曾国藩、谭嗣同、章士钊等的思想和学术,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研究湖湘文化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展示中国的地域文化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从而使人们更深入地认识新文化运动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随着长江流域的开发这一国家战略向文化层面的纵深推进,作为"长江第一门户"的吴淞文化尤为令人瞩目.遗憾的是,吴淞文脉的现状却斑驳难辨.吴凇发展历程的分析表明,其文化成长具有显著的阶段特征,深刻地受制于全球格局、国家战略、长江开发、都市发展等等的一系列变化,以门户为发展主轴、以自强为基本取向不断拓展,对于上海文化和长江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家文化"对私营企业家授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营企业家在授权过程中,明显受到中国传统"家文化"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又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家文化"对授权影响因而出现复杂化.因此,对不同类型的私营企业及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家的授权模式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一个有特定的主体、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内涵的概念.正确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澄清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极左路线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并在传播过程中,从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予以传承与创新,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上丝绸之路”肇始于雷州半岛等地古越人文化和南越、西汉的外贸方各,而“海上丝绸之路”又为雷州文化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雷州文化又未能真正继承“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涉鲸波、开拓进取之精神,局限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未能走向以海为商的发展道路,以致民性保守,“惰向外志向,乏进取毅力”。在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世界的当今,真正继承和发扬“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应是发展雷州文化的应有之义、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思想学术史上,曾出现过多种类型的"中国文艺复兴"说,或以清代学术比附欧洲文艺复兴,或将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等量齐观,或认为中国儒家人生态度的复兴才称得上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胡适的"五四文艺复兴"说.就形式和精神气质方面看,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相同,都致力于"人的解放",高扬人的价值,以文明的再生为目标.但从历史内容一面看,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外发型"的思想文化运动,完全不同于欧洲文艺复兴的"复古"策略,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