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游86年生涯,度过时间最长的,莫过于三山别业。三山别业卜筑于何时?确切的处所在何处?其规模和体制如何?陆游在其中怎样生活?本文试就陆游自己的诗文作一番考证,庶几对于认识陆游其人其诗,恢复陆游故居,能提供一些比较集中的资料。由于笔者才疏学浅,时间紧迫,加以陆游诗文繁富,牵强附会,挂一漏万之处,时或有之,敬请读者批评指正。陆游在《春尽遣怀》诗中自注:“予以乾道乙酉,卜筑湖上,今三十有二年矣。”乾道乙酉为公元1165年,时年41岁,作此诗为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时年72岁,完全符合。陆游在《幽居》诗中又自注道…  相似文献   

2.
一、菊花仍在旧篱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庐山与菊花,早在东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采菊东篱,也作为我国菊花具有悠久历史根据之一而载入史册。正如李梦阳《菊花》诗所写:“可道蓬蒿地,东篱万代名。” 菊科植物广布全球,约1000属,25000—30000种;我国也有230余属,2300余种。  相似文献   

3.
"菊"的文化意义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代诗人贾岛《答王参》:“相期黄菊节,别约红桃径。”诗中的“黄菊节”即指重阳节,菊花在重阳节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般。菊花是我国的原产著名花卉品种,《礼记·月令》谓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郑玄注:“鞠本又作菊。”《尔雅·释草》:“蘜,治墙。”郭璞注:“今之秋华菊。”宋·陆佃《埤雅·释艸》曰:“菊本作蘜,从鞠。鞠,穷也。《月令》:九月,菊有黄华。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蘜。节华之名,亦取其应节候也。”这是说九月份百花相继凋谢,菊花却正值盛时,因而菊之得名起于穷义。  相似文献   

4.
陆游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以诗词创造了雄浑豪放的风格,显示了坚贞悲壮的民族气慨。他用诗歌唱出了复兴祖国、收复中原的顽强信念,抨击了投降派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种种罪行,抒写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陆游的9300多首诗作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爱情诗词。这就是《菊枕诗》三首,七律《六十八岁重游沈园》一首,七绝《沈园》二首,七绝《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相似文献   

5.
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嗜酒,诗作极丰。“孤村薄暮谁从我,惟是诗囊与酒壶。”“日日得钱惟买酒。”然他不以杜康洒神自祝,却以陆羽茶神自比:“《水品》《茶经》常在于,前生疑是竟陵翁。“桑苧家风君勿笑,它年就得作茶神。”这说明陆游的茶缘比酒缘更厚。纵观放翁一部《剑南诗稿》,涉及茶的诗竟有300余首,历代以降,当推第一。细细想来,陆游与茶渊源深长,有好些原因,为便于研究和分析,我们暂且孤立地从客观因素和主  相似文献   

6.
武陵春     
一绿蕙红兰芳信歇,金蕊正风流,应为诗人多怨秋,花意与消愁。梁王苑路香英密,长记旧嬉游。曾看飞琼戴满头,浮动舞梁州。这是一首咏菊词(赵抄本题作《菊》)。上片写菊花的丰采能为诗人消除怨秋的情绪。“绿蕙红兰芳信歇,金蕊正风流。”开头二句通过百花与菊花的对比,赞扬了菊花的风采,意思是说:自然界红红绿绿的各种花朵都随着春天的逝去而凋谢了,只有金灿灿的菊花却在肃杀的秋天开得正艳丽。“芳信”:指春天的信息。歇,这里是凋谢的意思。“金蕊”:即金菊。“应为诗人多怨秋,花意与消愁”二句,直言菊花能为诗人消愁,意思是…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菊花诗会上 ,黛玉以《咏菊》、《问菊》和《菊梦》独占魁首 ,其中的《咏菊》尤为人所称道 ,诗云 :“无赖诗魔昏晓侵 ,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 ,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 ,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 ,千古高风说到今。”此诗社会上流行的《红楼梦》诗词选本没有不选的 ,也都赞不绝口 ,但对该诗首二字“无赖”一词的诠释似犹未切 ,姑举几例。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出版社 ,1 979)说 :“无赖 :无聊赖 ,无法可想。”江西师大中文系《红楼梦诗词译释》(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79)说 :“无赖 :即‘无奈’…  相似文献   

8.
黄燕凤 《社区》2010,(18):35-35
泻火明目用菊花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明目、利咽疏肝。经现代研究,野菊花之所以能“通关窍、利滞气”,主要是其含有微量龙脑、樟脑和菊油环酮等挥发油。 养生方法:从中药店购置干的野菊花,和萱草一起,装进枕套里,一并缝合即可。枕在用野菊制成的枕头上,一觉醒来,不仅明目,还能使心情变得愉快、豁达起来;同时也可以做个小药枕,放在车里,不仅能缓解驾驶疲惫,而且能使车内散发菊花的清香。  相似文献   

9.
菊花     
秋天来了。什么花最能代表秋天,回答自然是秋菊。古人咏菊、颂菊的诗很多,几乎成为文人才子孤高绝俗精神的寄托。今将元稹的《菊花》和黄巢的《题菊花》推介给大家诵读。你不妨观察秋菊,写成文章或诗,抒发你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正十月,菊花盛开。入秋以来,百花随着慢慢消散的暑热渐次凋零,菊花不与繁花争艳,独自抵着霜寒舒展瓣瓣的柔匀,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独爱菊,赋予菊花超脱世俗、飘逸淡然的风骨。周敦颐称菊为花之隐逸者,隐去了奢华,隐去了浮躁。  相似文献   

11.
《九日闲居.并序》是陶渊明唯一的一首吟咏到菊花的重阳诗,此诗在唐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对《九日闲居》的分析,认为诗中"重阳"、"菊"等意象表达了陶渊明对寿考长年的渴求与企羡,而唐代诗人在接受陶渊明此诗的过程中,陶诗中那种企求长生的浓浓气息被逐渐消解掉了,代之而起的是另外的种种情感寄托和人生感受。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二:陶渊明诗中"菊"意象的开放性;佛教的兴盛与生命主题的消歇。陶诗"菊"意象的开放性使唐人对陶渊明重阳诗的接受背离本意成为可能,而佛教的勃兴与生命主题的消歇,使这种异变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2.
“诗书六十余年梦,更拟传衣付小儿。”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六十年间万首诗,”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数以千计的扑朔迷离的梦。翻开一部《剑南诗稿》,是诗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以上海古籍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剑南诗稿校注》(钱仲联校注)逐篇统计,在陆游现存的全部九千多首诗歌中,凡在诗题中标出“纪梦”、“梦游”、“梦蜀”等整篇的纪梦诗,有一百五十八首;诗题未现而在诗句中出现“梦”的,有七百七十余处。两者合计,共有九百三十首诗,占了其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一。这里,还不包  相似文献   

13.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那洋溢着爱国热情的万首诗篇在中国诗史上闪耀着绚烂的光辉,被人称为“南宋风骚”。 陆游是一位诗家宗匠,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大师。可惜他的书作早已散佚,我们今天只能见到三希堂法帖中王某帖的跋语以及他所书写的几首诗了。但自宋至清却有不少人见过他的真迹。陆游的远孙溥洽在《放翁诗卷跋》中写道:“吾祖放翁老人,以诗文名于宋,虽不以书显,观其手泽,跌宕苍古,无一不合古人法”。陈鹄客居会稽游许氏园时,曾“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书于沈氏园”(《替旧续闻》)。黄漳“少时得放翁墨刻,有所谓《草书歌》者,见其字画奇妙”(《书陆放翁先生诗卷后》)。王士祯也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苏轼“浣花遨头”句及陆游所言,补证“遨游”的缘由、《冀国夫人歌词》的诗主及语意,并辨及崔旰和杨子琳之正邪。  相似文献   

15.
《葛屦》是一首爱情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魏风·葛展》应断为爱情诗.不是“刺相”诗。诗歌所写女主人全可能是一位新娘,或者是一位处在热恋之中并即将成为新姐的年轻女子。其理由如次:先说第一章:“纠纠葛展,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纠”,《说文解字》:“绳三台也。”“纠纠”则是纠而又纠之意,高事先生《诗经今注》所谓的“纠缠交错貌”甚是。可见诗中所写甚屦是细细而纠、密密缠成的,做工很细致,穿了它不仅可以履地,甚至可以履霜。从这两句诗中,人们似乎难以悟出一点甚屦是“破”的意思,也看不到“缝衣女受冻”的任何暗示.因此,陈子展先生《国风…  相似文献   

16.
赣南“赣巨人”“木客”识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赣南“赣巨人”“木客”识考万幼楠清代诗人黄虞《赣江诗》云:“彭水通湖汉,章流合贡津。编排鸠木客,怖浪祷江神。市闹龙船鼓,山逢赣巨人。从来称秀异,云壑好投给。”①诗中提到的“本客”和“赣巨人”究竟是人?是神?抑或是动物7若是人又是何种民族?这个问题一直...  相似文献   

17.
宋代王安石写过一首绝诗《残菊》,第一二句是:“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据说,当时就有人讥笑他不合事理,说:别的花会凋落,菊花是一直到在枝头枯死以后,也不会凋落的,于是也吟了两句诗:“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于是王安石举出屈原《离骚》里的“夕餐秋菊之落英”为自己辩护.王安石可以错,屈原可不能错吧,于是以后就有不少人把“落英”的“落”解释为“初始”的意思,“落英”就是“初开的花”.于是推而广之,又认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落英缤纷”里的“落英”也应该解为“初开的桃花”.以后还历代有人争辩呢.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离开人间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认真、全面地评述他的《饮酒》诗的论者并不多见,而从他二十首《饮酒》诗中,仅摘录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几句,或至多援引一首诗作为论据,便认为陶渊明“静穆”、“悠然”者,历代有之。笔者在本文中欲对陶渊明的二十首《饮酒》诗,做一次综合探讨,以便对这一组诗和陶渊明的为人作出较全面的评价。陶渊明的《饮酒》诗主要反映了他哪些思想情绪,从诗前的小序便可以看出其大概。其小序有云: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第101回书道:“王庆一日吃得烂醉如泥……露出了马脚。”这“泥”字何解?“烂醉如泥”也曾见于《聊斋志异·黄英》和《三侠五义》第86回等书中,语本《后汉书·周泽传)“时人为之(朝廷把官祭品)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五十九日斋。’”李贤引东汉应邵《汉官仪》注:“一日不斋醉如泥。”而“醉如泥”也见于如杜甫“先拚一饮醉如泥”一类咏诗中。古诗还有省称之“泥醉”的,如元镇《以文石见赠》“泥醉风云我要眠”,陆游《自咏》“泥醉醒常少”等。其解,参《现代汉语词典》作“烂醉”……俱指滥饮而酪配…  相似文献   

20.
名人也是凡人。象凡人一样,黄庭坚一生也做过很多梦,有的他还借诗的形式记录下来了。对黄庭坚的这些记梦诗,前人评论多有歪曲贬抑。如薛雪、袁枚评《六月十七日昼寝》时,一个说:“马枯萁喧午梦,尤觉骇人。”(《一瓢诗话》)另一个说:“落笔太狠,便无意致。”(《随园诗话》)黄庭坚的记梦待,后人在编其诗选时几乎都成了座上客。其中偿其人口的有:红尘席帽乌靴巴,想见沧洲白鸟双。马枯其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六月十七日昼寝》)柿叶铺庭红颗秋,薰炉沉水度衣篝,松风梦与故人遇,同驾飞鸿跨九州。(《睡起》)小黠大痴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