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学在人类历史上已存在了三百余年,却还没有以其应有的姿态出现在众学科之林中。教育学人需要找到属于自己学科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姿态。寻找教育学学科地位和学科姿态的路径,也即教育学的生成路径有三条:由教育而教育学的教育学生成路径、由教育学史而教育学的教育学生成路径、由教育学临近学科而教育学的教育学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2.
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特色———评介《历史教育学》祝明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和对学科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一批较系统的研究学科教育的著作相继问世。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学科教育学已初步形成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历史教育学作为学科教育学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育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科学。该学科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还处于探索和研究之中。虽然已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教材、专著和论文,发表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但历史教育学作为发展中的一门学科,从初创到成熟,必然要经过“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认识过程。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审视了当前历史教育学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学》评介《家庭教育学》一书,由我国当代婚姻家庭问题学者、副研究员彭立荣同志撰写。作为我国的第一本家庭教育学,其突出的特点是:第一,研究、介绍了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及有关知识和理论。家庭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基本形式之一,在人类历史上...  相似文献   

5.
我国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与教学,在本世纪末的最后十几年中,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而得到迅速的发展。但鉴于历史的以及其它方面的种种复杂原因,从其整体上讲,不能不认为还处在一个水平不太高的阶段(这又是在整个比较教育学工作被摧毁后,竭尽努力收拾而重新建立起来的),明显地表现出滞后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应有水平。我国迈向21世纪的比较教育学,尽管步履并不蹒跚,但无可避免地处身在一个多少有一些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我国社会的发展从而要求我国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比较教育学提出了多维度的整体高要求;另方面,我国社会发展的实…  相似文献   

6.
论历史教育艺术的心理学与教育学基础何剑明历史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广泛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包括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含教学论)。艺术学、审美学及众多边缘科学,下面择要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作些论述。一、历史教育艺术的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是历史教育艺术的重...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发展迟缓原因浅析苏春景教育学已有三百六十余年的历史,比其姊妹学科的心理学早两个世纪多.然而,对比今天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发展状况,就会发现,教育学的科学程度远远落后于心理学.纵观教育学发展史,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22年),赫尔巴特的《普通...  相似文献   

8.
历史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方法,从教育体系到教学框架,从教育功能到教学评价,历史教学正在经历着一个全新而深刻的变革。历史基础教育实践已由史实教学发展到史学研究素养和方法教学再演进到今天的思维教学,史学、史学研究和教育学理论与技术走向了融合,这迫切需要高师院校展开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学的失语有两层涵义:一是针对异域教育学话语而言,中国教育学话语在世界的影响力较弱,不被其他国家认可所引起的失语;二是针对中国教育学话语而言,教育领域里存在没有合适的教育学话语解释教育问题或描述教育现象的状况,只能借助其他领域话语解释发生在教育领域的问题或现象所引起的失语。中国教育学的失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学话语的贫乏;二是教育学话语缺少中国特色;三是教育学话语的影响力较弱。中国教育学的失语背后有复杂的原因,教育学科起源较晚历史较短、教育研究领域范围的扩大、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影响以及忽视传统教育资源的价值等因素是影响其失语的关键所在。为此,需要通过加强话语创新、持续借用、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以及培养敏锐的教育学科视野来促进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的性质是指教育学这种知识所具有的内在特征 ,它主要是由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决定的。尤其是研究方法对教育学性质的影响 :体悟、总结赋予教育学经验性质 ;反思、批判赋予教育学哲学性质 ;实证、实验赋予教育学科学性质 ;价值沉思赋予教育学文化性质。教育学性质的多重性 ,使得教育学获得了多元化发展。即使有了单数的教育学体系 ,教育学的性质也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学从历史上看是移植过来的,“先天性不足”加上发展过程中的“营养不良”造成了教育学的贫困与迷惘。为此,教育学的发展要打破大而全的陈旧体系,实现话语的更新,教育研究要面向教育生活,教育研究主体要以追求教育科学为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2.
改革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应对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教育学课程也必将面临着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创新和转变。加强和改进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讨论式互动教学等方法,是进一步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发挥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应有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幸拜读了由贺安敬教授与邢瑞煜、李玉琛同志合著的《思想教育哲学》一书(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颇感欣喜,受益匪浅。综览全书,深感此书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系统地研究思想教育学前沿性课题的新成果,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的一次有...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但迄今为止,这门科学只局限于研究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教育、教育规律。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学这种研究范围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实践的需要。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深感,当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无法从传统教育学中得到回答,比如盲目追求升学率和高学历问题;农村小学的普及率和巩固率问题;中等教育的结构不合理问题;高等教育比例失调问题等等,虽然都是学校教育问题,但都不是研究学校内部规律所能解决的。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领导管理工作面临着三个转变,即由过去只面向政治转变为面向现代化建设;由过去着重抓微观管理转变为着重抓宏观控制;由过去的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教育实践已向我们提出要求,必须扩大教育学的研究范围,建立一门新的教育学科——宏观教育学。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教育学成"学"发展的历史及其两种不同路向(即科学化与人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评论,认为,教育学成"学"必须走科学化与人文化统合的道路,这是提升教育学学科地位、摆脱教育学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接着,文章进一步指出,教育学的真正危机,不单纯表现为它是否有"学"无"学"问题,更深层次则在于教育学的无"教".文章分析了无"教"的表现、根源及其危害,指出,教育学必须限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必须改变过分专注于研究教育外部现象的倾向,要朝向"本真教育学"回归.这种回归,实践上有利于突出教育中心工作,理论上有利于教育学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实化:教育学理论发展的成熟境界辜伟节教育学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我国教育学理论发展的改革,几经“阴晴圆缺”,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学理论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从不同层面对教育学理论作过各有千秋的论述,使教育学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与...  相似文献   

17.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历史上由哲学演绎出的教育目的其实质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发展和研究皆需要哲学,然而哲学不能"统治"教育,更不能规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研究要从哲学视域转向教育学视域,即教育目的指向教育要"培养人的什么"。教育学视域下的教育目的,第一要义指向个体的德行,第二要义指向个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就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开设原因,学科属性,及其与教育学、历史学的关系,进行探讨,略呈管见。中学历史教学法是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世界上有一些国家,为了保证教育质量,比较注意对教师的训练与考察,例如在法国,一般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要求当教师,必须接受一年的专业训练,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分科教学法,并通过考试及格才能取得担任教师的资格。又如原西德、日本等国也有类(?)的规定。我国对教师的培养与要求也十分重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必须是引申出来的。引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必须先有一个逻辑起点,这个逻辑起点,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开端范畴。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开端范畴的内部矛盾的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合乎逻辑地引申出来,这个引申过程,就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的引申路径。本文认为,利益范畴最适合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开端范畴.从利益范畴内部矛盾的发展中引申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一条恰当的引申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本土化是目前中国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学科来源、历史发展、对外来教育理论的应用等方面,中国教育学都表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缺失;在中国传统经验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教育学服务于中国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本土化的中心内涵;实现中国教育学本土化,可从建构中国式话语体系、转变传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构建逻辑体系、创建中国教育学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