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自媒体是最活跃的网络传播主体,是传播者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分享看法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自媒体耗散了大学生的精力、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教育方式、舆论引导产生了影响。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具有盲目从众、自我表现、怀疑对抗、迷茫浮躁的特征,网络行为具有漫无边际、从众围观、标新立异、网络成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普及与国际旅游电子商务的兴起,使传统口碑传播不断向网络旅游社区渗透。旅游网口碑信息的传播,不仅影响了跨文化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行为,也改变着国际旅游企业运营方式。本文在分析跨文化旅游1:7碑信息传播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跨文化旅游传播者传播口碑信息的心理机制以及受众的口碑接受心理动机,并简要提出国际旅游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技术的进步,为新闻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渠道,博客作为其中的一种新传播方式,冲击了传统的"把关人"理论,迫使传统新闻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博客运用多种写作方式使得新闻信息更加全面、完整,满足了受众的特殊需要。然而博客新闻又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缺失,其真实性也备受质疑。博客新闻报道一方面具有渗透性,另一方面由于其传播者个人的传播目的,造成了一些不良社会影响。因此博客的健康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自律与他律。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5,(5):123-124
<正>一、影响之一:去中心化传统的大众媒介是一种围绕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性传播,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居于核心位置,对信息的内容、引导、流量和受众的反应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对信息的传播有着稳固的控制权。传播者将各种不同来源的信息集中起来,经过筛选加工,层层审查,制作成符合他们标准的信息产品,然后再通过媒介传输给受众。这就形成了传播领域中的"守门人"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与“人民文艺”传播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立普及全国的人民文艺传播网络,为人民文艺传播网络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如何改善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扩大人民文艺的传播疆域,提高其传播效率,是赵树理长期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赵树理与人民文艺传播网络的关系,重新审视其文艺观及文艺创作的价值和意义、成败和得失.  相似文献   

6.
从“草根”角度谈网络社区信息传播的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网络社区中传播者与接受者已经合为一体,所以网络社区信息传播的监管对象扩大到所有参与网络社区信息传播的网民,因此管理过程必须依靠广大网民的参与和努力,体现"草根"特点.文章从网民的角度.探讨了网络社区的信息文化伦理的约束和自律,以及信息传播源与信息内容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本的“互文”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及"互文性"是20世纪西方解构主义一个重要概念,网络时代为网络文本的互文性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网络文本的互文活动建立在网络媒介不同于传统媒介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上.网络传播的交互式、虚拟性和多媒体是网络文本互文活动的特性和基础;网络传播的超时空、超链接、超复制是网络文本互文活动的中介.网络文本的互文活动有利于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推动大众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艺术门类的交叉和融合;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和发展,促使各种异质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网民兼具网络舆情的信息源、传播者和受众等多重角色,在网络舆情传播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构建了研究高校学生网民参与网络舆情传播活动的七维度模型,并通过调查,初步揭示高校学生参与网络舆情传播活动过程中的主体特征、舆情内容、传播渠道、传播结果、传播心理、基本态度以及监管诉求.基于此提出了更好地优化与管理高校学生网民参与网络舆情传播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早期中共出版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既重视以哲学社会科学为途径进行理论宣传,也重视以文学艺术为依托激发读者社会情怀,并且形成传统。两种传播之道各擅胜场,由于皆与传播者的各种革命实践密切相关,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人文特质会因传播者的角色转换而发生融合或变换,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革命性和现代性结合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引入口碑接收者的好奇心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社交网站下口碑传播者不同特征对网络口碑信任的影响研究模型.使用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并用Smart PLS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口碑传播者的信息传播能力和任务吸引力正向影响基于认知的口碑信任;社交吸引力和关系强度正向影响基于情感的口碑信任,而外貌吸引力不对基于情感的口碑信任产生影响.口碑接收者的好奇心对口碑传播者特征与口碑信任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剥夺型好奇心正向调节信息传播能力和任务吸引力对基于认知的口碑信任的影响;兴趣型好奇心负向调节社交吸引力对基于情感的口碑信任的影响,而对关系强度与基于情感的口碑信任的关系无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广东农村452名妇女的调查分析表明:农村妇女的日常沟通具有事件一关系结合性特征,基于事件的沟通对象种类相对单一,基于对象的沟通事件信息相对集中;丈夫、娘家人是农村妇女主要的沟通对象,夫家人处于沟通边缘;农村妇女的对外沟通主要围绕生育遭遇、身体健康和抚育子女等话题展开:夫妻关系融洽虽是妇女评价生活幸福的最主要标准,但很少有妇女与丈夫谈论该话题。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非语言语境中,网络交际者明显处于核心地位。正因如此,网络交际者赋予了网络言语显著的语用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网络交际者对经济原则的强调;二、网络交际者在功能假信息中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三、网络交际者对轮流说话的会话结构的颠覆;四、网络交际者对语言的随意使用和在其话语中表现出的非理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的效果。师生关系建立的传统途径主要是当面的课堂沟通、个别沟通和以书信为媒介的间接沟通。网络信息时代,师生沟通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虚拟化、快捷化、双向互动等特点。基于当代高校师生关系的消极特征,分析了理想师生关系应具备的特点。手机媒介以其强大的优势成为师生交往的重要工具,在高校师生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来全新的社会关系,要素、空间和交往过程的层级关系构成了网络社会的主要框架。网络社会的要素层级关系体现出三个方面特征:一是个体传播者分层化、个性化,群体传播者多样化、品牌化,智能人传播者精准化、预驯化,二是受众阶层化、差异化、可塑化,三是媒介移动化、智能化、融合化等。个人空间、群体空间和智能人场景构成网络社会的空间层级关系,个人空间推动隐秘、黏合的个体文化发展,群体空间加深互信合作关系、提升分众舆论传播效率,智能人场景推动人联网与物联网的有机融合。信息共享、关系创造和数字再造构成网络社会的交往过程层级关系,信息共享过程强化网络社群文化认同感,关系创造过程有利于网络社会关系的全域拓展,数字再造推动网络社会关系聚合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以双向互动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用户置于信息生产与交流的中心,构建了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为广告传播开拓了新的媒介空间。多元化的自媒体应用平台为广告的传播创造了便利渠道,也使自媒体广告发展出多样化的类型和传播形式,随之产生的互动传播机制需要得到深入研究。基于对传播学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自媒体广告形态及传播特征的现实考察,展开对自媒体广告互动传播机制的理论性研究。研究认为,在自媒体网络中,传者与受众关系发生了质变,这使广告信息的传播获得了包括媒介性、社交性和文化性等不同层面的动因,也因此给广告信息的传播形式和动态带来各种趋向的影响,使其呈现出碎片化、差异化、场景化和长尾化等特征,继而改变了广告反馈的应对及广告效果评估机制。自媒体广告的传受关系动因、信息传播动态和广告反馈、效果评估机制具有迥异于传统广告的互动特性和优势,这为自媒体广告互动传播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承载着浓郁文化底蕴和独有地域特色的北京老字号品牌,正在以独树一帜的特色迎合着新时代的挑战。新的媒体形式、新的载体平台使北京老字号打破地域限制,完成品牌延伸,跨越传播技术创新的门槛,在数字化营销时代,为其自身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北京老字号在品牌传播形态上的演绎,在新媒体视野下见证其品牌延伸与创新建设方面的策略和方法的探析,对北京老字号品牌的推广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不可避免.这种失误主要是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在各自头脑中的文化定势引起的.具体体现在人们认知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图式和脚本存在差异,因此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交际者双方认知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对社交语用失误的解读必须考虑交际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认知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若认知心理状态不同的交际者对彼此制约交际的社交文化规约的心理可及程度较低,加上交际的瞬时性和省力原则的作用,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认知语境假设选择的判断可能与听话人的真实认知语境假设选择不符,使得听话人推理出的说话人交际意图和说话人真实的交际意图不一致,从而导致社交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9.
单边交际是交际中存在隐性受众的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文章以语境动态建构观与语境线索理论为依据结合实例探讨单边交际中语境对话语意义实现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认为单边交际具有单向性、刻意性、时限性等特征,而语境在单边交际中具有预设、引导、暗示及烘托等功能,是单边交际的意义成功传递的重要凭借.  相似文献   

20.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用失误而导致的交际失败时有发生。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来自于交际的各个层面,如语言表层、文化、思维等。其次,作为心理认知活动,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动态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交际者依据自身的认知语境系统对交际中相关信息做出对比、分析、判断,这就要求交际者通过语言对比、文化积累、思维训练等方式完善认知语境的网络系统,由此实现规避语用失误、提高语用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