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1世纪城市问的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重心,而文化对于城市发展重要性的体现和战略意义的实现,必然要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展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城市就业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的增强又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人才资源和便利环境.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城市个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国内主要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城市发展创意产业应注重城市个性的发掘,进而针对成都市的城市个性,提出了成都市发展创意产业应注重成都的历史文化以及道家文化,发展具有成都特色的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意产业作为一个以创造性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对创意人才的依赖尤为突出。优质的教育、文化、自然、新闻、出版等城市软件,是培育创意阶层的前提条件;宽容的社会、独特的城市人文精神对创意人才的吸引力更是无法估量。根据集群理论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从分析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入手,确定了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提出了培养壮大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以文化和知识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已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直接现实,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但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根据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属性与特点,科学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结构和目标定位,探求构建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助上海城市形象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的经验,上海应立足本土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抓手,从2010年世博会、创意园区建设、创意人才培养、国际性节庆活动等多层面发展创意产业,从而实现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公共文化资源的服务能力,城市的宜居环境在文化方面得到扩展.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业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形式、方式和速度,文化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深入人心、深入生活、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文旅游、传播媒介等文化产业在不断挖掘城市文化历史遗产的同时,也展示了城市的人文蕴涵.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融入人的创新精神.凝聚了创新精神的文化产业,不断塑造城市的人文形象,并激励着城市追求更高层次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和创意城市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语境中,文化和创意产业正从艺术家和文化生产者主导的产业领域,延伸到"公民-消费者"及其反身性概念下的创意社会,并在实践操作层面.运用关联型创意集群理念而非园区型创意集群的发展模式;应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项目生态机制、创新和知识流机制的研究,通过创意基础设施的培育、创意环境的改善,形成文化产业和创意城市的文化生态,运用全球性和区域性网络关联策略,推动创意城市获取广泛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基础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从城市出现以后,人类文明就一直与城市发展相依相随。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生活发展中,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产业——“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现代城市经济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在欧美的一些先进城市里,由于文化产业产生的巨大的文化附加值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以其巨额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提升了城市的投资环境,促进了城市的繁荣。更由于其文化的作用,对改善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城市生活环境起到了更为显著的效果。一、旧城更新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近年来我国经济大发展,导致了所有的城市有了前所未有的大…  相似文献   

9.
创意产业的城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为创意产业提供了最基本的投入.创意阶层与知识的集聚,杰出的大学研究及其商业联系,中坚企业、产业团体与媒介机构,多元、包容的文化与制度环境,城市艺术氛围、区域品牌、地点质量与支持性的社区等城市基础环境要素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绍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崛起已经成为当今产业中不容置疑的事实,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成国内外各界共识.绍兴拥有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与条件,本文从文化底蕴、政策支持、发展资金、产业协同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绍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提出了绍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佛山“先进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的城市定位,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为路径.研究佛山创意产业硬实力、软实力创新对城市品质的影响力。分析城市品质提升依托创意产业集群力、创新驱动力、政府政策扶持力、从而提升城市实力、城市活力、城市潜力、城市魅力。证实佛山创意产业发展有利于完善经济结构.有利于改善经济环境,有利于提升经济品质,有利于发挥文化渗透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符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宝鸡市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外部经济和文化旅游及其品牌等内在驱动力,也有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链关联度低,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和投融资渠道单一等集群效应低下的原因。宝鸡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要通过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园区,积极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提升宝鸡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产业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佛山的文化产业并未形成一个完整强势的产业链。应进一步完善佛山文化产业的投资结构、优化佛山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挖掘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佛山城市文化产业对城市升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点十分鲜明。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底蕴深厚、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档次高、地面遗存少等特点。在开发利用古城历史文化资源时,要重视挖掘已灭失但历史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还要利用与保护并重,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5.
汉正街地区产业发展要围绕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宏伟蓝图进行规划,以高端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方向,以金融业、商业、旅游观光及文化产业、会展及国际采购业作为发展重点,打造服务中部的世界级滨江中央服务区。完善汉正街地区产业功能布局,打造绿色生态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开发模式,加大项目融资力度;提升汉正街地区管理级别,提高管理和决策效率;强化政府产业政策指导,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世界城市是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力,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目前北京已经初步具备了打造“低碳城市”的经济基础,但仍需要政府、企业与居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合肥的视角,在对区域规划调整后巢湖生态景观文化产业资源分析把握的基础上.探讨了巢湖城市定位、城市规模、空间职能、产业发展、以及环巢湖区域的开发思路等发展战略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产业升级与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城市发展模式问题。新型工业化对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了信息化、数字化、共享化、生态化、人文化的要求。对此,城市发展应创新观念、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布局、美化形象、建设多功能中心城市,要给城市补"绿"增"智",提升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都市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是新型工业化城市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具有培育新型工业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以绿色、创新引领生态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统一的作用。东营市位居黄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具有黄河口湿地生态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是东营市由资源型城市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转型的重要选择。东营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加强城市生态文化理论政策研究、科学制定生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挖掘开发历史文化中的题材资源、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打造生态文化产业链,以发展生态文化产业为突破口,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城市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00-2013年间面板数据,以江淮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测度其14年间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城市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江淮城市群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制度因素、人文环境、基础设施要素对江淮城市群发展有正向驱动作用,而产业结构、企业因素、阶段性政府决策、人才培养要素对江淮城市群发展的贡献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据此提出对策建议:提高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促进产业集约式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宽民营资本发展领域,优化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城乡人文环境,提升区域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