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美文学课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设置主要是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然而,英美文学课的现状令人堪忧,传统模式的英美文学教学面临许多难题。但是,把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将网络多媒体和文学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仅能较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而且能帮助教师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2.
英美文学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这门课一直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以女权批评作为文学教学的切入点,为英美文学教学摆脱目前的困境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将女权批评引入文学教学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可以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文学有一个更宏观的把握。另外,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文学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能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校外语院系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英美文学课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至关重要。目前针对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存在着众多不同意见,如何做到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各种新型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是新时期英美文学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英美文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还能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本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独立学院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独立学院在英美文学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动机、课程学习策略、课程学习内容以及在课程评估和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本研究结果对建立适合于独立学院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商品经济背景下的英美文学课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很多高校改变了纯语言、纯文学的培养模式。在重技能、轻人文的背景下,英美文学课却遭遇了被式微与边缘化的危险,陷入了尴尬的境遇。因此商品经济背景下的英美文学课改革势在必行。文学课作为一门英语专业课程,其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我们应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搞好英美文学课的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水平、文学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南澳大学Magil校区国际研究学院文学课的教学特点及国内英美文学课教学情况,并通过教学实验对国外新的教学思路进行了对比分析.详尽的课程教学大纲、作品阅读与写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注重学生平时表现与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估方式,这些都对我国文学课的教学具有启发作用,实验及分析表明新思路在我国英美文学课教学中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文学课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陷入边缘化的客观原因及其自身原因,指出其教学改革的急迫性和必要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借助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建构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英美文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依托语料库,借助PAD教学模式进行英美文学课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其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语料库与PAD教学模式设计和开展英美文学课教学,可以有效克服传统英美文学课“教”与“学”单向度的输出与分离问题,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学创意写作能力等多元能力。另一方面,它改进了高校英美文学课授课模式,是深化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9.
浅析多媒体技术、因特网的应用与英美文学教学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美文学课程是我国高校英语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本科阶段英关文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应用多媒体技术、因特网辅助英美文学教学不仅能较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而且能更有效地完成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提高其教学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从英语专业文学课的设置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问题入手,提出了目前高校英美文学课存在的教材陈旧、覆盖面窄、课堂沉闷、缺乏趣味等问题,并进行深入剖析,从教材的选用、教学模式的调整以及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以期突破英美文学教学的瓶颈,真正实现英美文学课的设置目标和内涵。  相似文献   

11.
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分别是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所开设的课程。目前,在许多高校,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这两门课受到了冷落,远远不及听力课、口语课和外贸英语课等课程受学生和课程设置者的喜欢,甚至被有些高校列为选修课。这一方面说明英美文学课通过文学学语言这一教学目的需要补充和文学课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对这两门课能在跨世纪的人才培养上发挥出重要作用的忽视。本文认为,跨世纪的人才培养亟需加强而不是削弱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只要我们在教学目的上注入新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另辟模径…  相似文献   

12.
视听说课程已成为中国英语教学的一门常见课程,尤其对英语专业的教学而言,影视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为了最有效地利用英语原声影片资源,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的选材设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英语语言的学习;2.英美文学;3.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包括对某些特定的社会问题的思考。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形式设计,学生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接触英美文化,深入理解英美文学,从而增强思维能力,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相似文献   

13.
英美文学课程的边缘化问题已成为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英美文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明确新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和层次定位的基础上,对英美文学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为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归纳法,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讨。莫美文学课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人文学科的英美文学课程日渐边缘化,这一传统课程本身,无论在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和僵化现象。因此,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商务英语专业却没有给予该门学科足够的重视,给该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诸多障碍。本文探讨了英美文学课程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商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输出为驱动”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文学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在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然而,当前我国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普遍重“输入”轻“输出”,教学费时低效。本文以“输出假设”为理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以输出为驱动”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既通过课堂专题式小组讨论、诗歌诵唱﹑戏剧表演﹑“我”来讲文学﹑读书报告交流会﹑优秀课程论文展评﹑改编或原创作品展评等多种输出形式调动学生说和写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促进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文学教学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文学课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传统科目。然而 ,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活动如何开展 ,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美国文学课的教学为例 ,说明文学选读或文学史等课程的教学要立足现在 ,联想过去 ,用文论指导 ,以红线贯穿 ,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英语专业学生在英美文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自身不足,指出学好这门课程必须要具备的语言基础知识、文学基本常识和相关社会科学知识,同时就这门课程的若干教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学作品和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得到提高。分析了传统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从历年来中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演变来看,英美文学经历了中心—边缘—中心的波折,从中不仅折射出时代背景与国情的变换,同时彰显了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文精神培养的关怀与弘扬。英美文学课程设置从选修课到必修课的订正,表面上看,是从边缘到中心的回归,然而,当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处于“中心的边缘化”。结合我国当下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实际,首先梳理英美文学课程设置演变历程,随后从英美文学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对话与独白的教学模式、大学精神与课程培养目标三方面,提出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