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相关经济社会数据显示,即便在经济强省广东也同样存在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这在其东翼的潮汕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从语言与社会流动的视角来看,潮汕农村的居民,无论哪个阶层一般都会在内部交际中使用方言(主要是潮汕话),虽然在外部交际中,普通话的使用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方言依旧占据优势。这说明,潮汕农村依旧是一个内向型的社会,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各行各业仍多为当地人,进而形成了一个以方言为主的交际环境,这种相对封闭的交际环境不利于外来人口以及外来资源的引进,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了潮汕农村的内向型特征。若要打破这种闭合的循环,有必要提升潮汕农村普通话的使用率与使用水平,营造一个更加开放的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2.
动态系统理论(DST)关注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过程。如何描述和研究这一多变量共同作用的变化过程一直是该理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动态系统理论将研究重点放在内部自变异的研究上。动态系统理论着重研究内部自变异过程的原因以及如何研究这一变异过程的方法。语言自变异发展过程对于语言教学有启示,当然动态系统理论在内部自变异这一研究问题上也存在不足,有待于更深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四川入声方言区入声韵母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四川返乡农民工的语言变异。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后认为,在语言接触的社会大背景下,方言变异已不可避免地发生,其基本演变规律为:方言变异不以语音条件为基础,词汇扩散是主要的方式;方言变异遵循着本方言的内部规律,以内部调整为主要手段及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4.
畲族是潮汕地区的土著民族,潮汕凤凰山是畲族的策源地。畲民吟唱的歌谣畲歌,是最纯粹的地方性潮汕歌谣。潮汕歌谣咏叹社会百态,是一部潮汕民间史诗。从1929-2012年,潮汕新老民俗工作者收集整理20多种(一万多首)潮汕歌谣本子。这些潮汕歌谣,语言婉约清丽,保留着中国传统诗歌的古时遗风。在分析这些潮汕歌谣艺术特色的同时,探索畲歌、潮歌的内在联系,揭示畲歌对潮汕文化的影响,并就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笔文化遗产等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潮汕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现实,推动潮汕文化海外传播必须要有创新思维,与时俱进,通过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与方法,以新的语言、新的形态、新的方式去探讨和诠释潮汕文化,传播和弘扬潮汕文化。只有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内核在海外潮青得到传承与发扬,才能使潮汕文化传统在海外不断脉,得到更好的传播,成为祖国联结海外华人重要的精神纽带,并与国际接轨,使它在国际上产生更广泛影响并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论汉语的词缀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新出现的大量词汇说明现代汉语有词缀化的倾向。这种现象产生的外部原因是语言接触过程中受英语的影响,内部原因是经济节省原则、类推原则和反传统的“变异”原则等语言自身发展的内部机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中流行的变异用语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产生激活了语言的衍生能力,在网络交流和交际中存在的非全民通用的变异语言形式,是网络文化中一种特有的变异用语,它是网络文化发展存在的载体之一。从语言学本体层面和文化语言学层面对网络变异用语进行解析和审视,可以发现网络变异用语具有特殊的人文性,并存在着传播局限与功能缺失,这在现实语言环境中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8.
语言变化有诸多因素形成,其内涵十分丰富。本文根据英语语言事实探讨了影响语音、词汇和语法等不同语言层面上变化的四种重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文中指出音变迫于语言内部系统压力的同时应考虑社会因素,类推因素中“矫枉过正”现象也需要用社会动国来解释。文中接着强调威信因素是借词的重要理据,社会心理因素中还糅合着个人风格的变异。最后着重提出在语言变化研究中,对各因素之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交叉现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语义学、美学的原理分析了艺术语言产生语义变异的原因,指出艺术语言的语义变异是通过对组合规则的变异以及组合和聚合关系中词语所指的变异而实现的。本文分析了艺术语言语义变异的四种形式及其艺术效果,并具体指出了一些常用辞格的语义变异是属于哪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的语义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新用,产生了相比原形式在表意方式和袁意内容上的局部性或整体性变异。这种变异是网络语言特殊运用的表义基础和一个突出的表义特征。网络语符的各种语义变异表明,网络语言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发展了语言的变异性、能产性,并在日常语言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形成属于自己的新形式、新意义、新用法、新符号。  相似文献   

11.
在粤东闽南方言汕头话中 ,中古浊声母字除了上声之外 ,平、去、入三声字调类分化基本上是不论全浊、次浊均读阳调类 ,但上声的次浊字却读阴调类。而中古浊声母去声字又有读阴上和阳上的现象。本文对这两种现象进行了考察分析 ,并跟厦门、漳州、泉州和广州等方言的类似现象作了比较研究 ,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讨论了汕头市话的含义、汕头市话语音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与周边兄弟方言的差别,并指出,汕头市话早已取代了潮州府城话而成为潮汕方言的代表语。  相似文献   

13.
华人的概念,不仅涵盖中国本土的各族国人,还涵盖海外华裔.全体华人有共同的认同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华人教育至少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二是自己文化与他文化的交流,并在交流中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位育"不是简单的适应,而是要用自己文化主体的确定性、特征、长处、特色与他文化相互交往,以达到华人教育的"安所遂生".  相似文献   

14.
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开埠以来百余年的建设和发展,都与华侨的大力投资分不开。本文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汕头开埠以来华侨华人投资的特点和发展变化,并进一步根据汕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认真研究侨情、侨力、侨心,重视信息网络,做好引资工作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汕头的城市文化建设局面令人欣喜,市民感受到了政府在建设文化汕头、人文汕头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但汕头城市文化的局限性依然明显,与现代城市文化尚有不小的距离。汕头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既承载着他方无法复制和仿效的地方特色文化的光环,又同时背负着与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一样所必然裹挟着的种种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的重负。基于对汕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对汕头文化建设现状的成绩的肯定和不足的反思,提出对汕头城市文化未来发展走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个生存于粤东闽语区内的饶平家粤语方言岛的兴衰历程。在50年的光阴里,一方面,由于强势方言潮汕话的影响与渗透,使疍家粤语的音韵系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又由于家渔民从心理上对母语产生厌恶和排斥而加速了粤语交际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17.
近代港澳与海外潮人对潮汕教育事业做出很大贡献,他们在家乡兴学育才,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为近代潮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奠定了潮汕教育事业的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港澳和海外潮人对潮汕教育事业的贡献及其历史源流进行较全面的探讨,为加快新时期潮汕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指出了广东闽方言东、西两区在语法上的六个共同特点和六个区别特征,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各区闽语的语言特点的形面和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49年以前,随着潮汕地区海外移民人数与经济实力的增长,侨资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潮汕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对本土公益事业的贡献上,潮侨捐资办学、助学蔚然成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捐资教育不再局限于原籍所在的小范围乡村,他们已关注到大范围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在语音学习中的难点是声调,留学生在语音方面出现问题最多的也是在声调方面;在对外 汉语语音教学中,应当确立“声调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