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的至善学说长久地受到批判伦理学争论的冷遇.这个概念在唯心主义者吸纳康德思想的过程中以及在德国唯心主义的体系筹划之内曾经还是起着一种关键性的作用,但在新康德主义对批判伦理学的复兴框架中,却几乎完全失去了它作为哲学问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至善概念在康德伦理学乃至整个批判哲学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由于康德论述的歧义性,从而在学界引发了诸多争议。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相关的文本梳理,区分出至善的内在和超越两种维度,并指出康德对此概念的使用是一以贯之的。康德的至善理论是对其形式主义伦理学的重要补充,同时也使得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过渡成为可能,即实现了康德哲学建筑术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沟通自然和自由的鸿沟,使至善在自然中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康德凸显了人的情感的作用,并把《纯粹理性批判》中理性对知性的系统统一性原则赋予了反思判断力。在人的情感中,康德为合目的性的先天原则找到了来源,目的性原则在批判哲学中有了独特的位置。康德以艺术的概念连接审美判断和目的判断,解决了目的论运用于自然的合法性问题,从而说明:我们是以艺术的眼光看待自然,自然具有实现至善的可能性,其终极目的是至善,我们需要一个上帝。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康德学说的批判和借鉴贯穿于毛泽东哲学思想准备、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青年时期毛泽东融汇康德主体哲学和中国哲学来探寻救国图存的大本大源;延安时期毛泽东通过批判康德辩证法及不可知论来批判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的哲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通过对康德自然哲学、政治哲学的审思以及对康德哲学的整体性评价来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可以说,康德哲学是毛泽东通达马克思主义以及进行理论斗争、政治斗争和阐明外交战略思想所借用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 众所周知,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那么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与他善于批判地继承他的先辈们的优秀思想成果分不开的。尤其是康德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是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渊源之一。因此,研究黑格尔对康德二律背反学说的批判,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过程,对于我们弄清康德哲学的本质,继续打开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迷宫,进而认识其中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八世纪的德国,在思想界还是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占据统治地位,这种“形  相似文献   

6.
从西方伦理思想史看,德福问题一直是伦理学家讨论的话题。康德伦理学的哲学基础是人的理性,即人的德性。康德认为,幸福不是道德的根源,幸福不能作为道德的动机,伦理学不是“幸福学”,不是怎样谋求幸福的学说,而是教人怎样配享幸福的学说。康德认为只有与德性相匹配的幸福才是有价值的,有德性的人才配享幸福,德性是幸福的条件。最高的善是善良意志,是其他善的条件,但不是完全的善———至善,德福的完美匹配才是至善。透过他的德福观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德性论与幸福论论争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先验演绎是康德全部理性批判工作的凝聚核心,康德正是在先验演绎论证中确立了其理论哲学、乃至包括实践哲学在内的整个批判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因此,研究先验演绎对理解康德哲学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针对并批判地评述了当代西方康德专家关于先验演绎的某些重要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利用康德关于“一般直观”与“特定形式的直观”这一重要区分,通过梳理先验演绎文本,建构了康德的演绎证明结构,并着重论证了这一结构所具有的综合性质  相似文献   

8.
人格同一性问题最先由洛克和休谟提出,并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得到进一步的讨论。但在康德看来,人格同一性问题犯了三重错误,关于时间、人格的实体性,以及主体的同一性。对这三重错误批判的背后则是康德关于自我意识的理论,该学说是康德整个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物自体学说,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居中心地位,是他的许多哲学观点的基础。本文试图从积极的方面,就物自体学说中的矛盾及其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作些肤浅的阐述。 康德哲学最早的批判人雅可比认为,“物自体(也即自在之物)是这样一种概念,没有它,不能走进康德的体系,然而有了它,又不能走出康德的体系。”(《雅可比全集》第2卷第304页)康德的物自体学说存在着矛盾(物自体,既作为感性的来源,又作为认识的界限),这是不容置否的;其根源在于康德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应如何看待康德学说中的这一矛盾?简单地责备康德的不一致性,因而认为他是个平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康德哲学是西方近代哲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其批判哲学的创立,标志着一个旧的哲学形态即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哲学的终结和一个新的哲学形态即德国古典哲学的诞生。从西方哲学自身内在逻辑发展来说,对康德哲学的形成产生直接而重大影响、以至成为康德哲学的出发点,从而在这两种哲学形态之间构成其中介环节的,主要是休谟的怀疑论哲学。毫无疑问,牛顿和卢梭的学说也都对康德哲学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主  相似文献   

11.
康德批判哲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先天综合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亦即感性与知性相结合的问题,而这也正是康德提出的“先验演绎”学说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着重考察了康德提出“先验演绎”学说的动机,以及他对“先验演绎”所作的两种不同说明———“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并结合“先验演绎”学说对西方近代哲学的贡献和对现代哲学的影响,揭示了它在哲学史上所产生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康德法权学说的认识和理解必须建立在对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宏观把握基础之上。文章首先根据康德先验哲学的路径阐明其法权概念的形而上学基础,然后通过回答法权命题的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论证法权的普遍有效性,最后按照范畴的先验演绎的思路阐述法权概念的演绎过程,以期在康德批判哲学的宏观视域中把握其法权概念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时空观念性理论是其批判哲学的基础,但它起源于前批判时期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尤其是对它的方法的批判。在这种方法批判中,康德区分了数学的综合方法与哲学的分析方法,并指出传统形而上学的谬误之处就在于模仿数学的综合方法来构造自己的基本概念,而分析的方法则要求必须从内在的经验和直接的意识出发去阐明哲学的基本概念。同时,康德把身体表象视为这样一种直接意识和内在经验,并借助它来展开形而上学的批判。在就职论文中,虽然康德把空间关系还原为时间关系从而将空间视为心灵的产物,但在《纯粹理性批判》和晚期笔记中康德修正了这一点,从而展示了身体意识在时空观念性理论中的在场。  相似文献   

14.
康德从实践理性出发,基于自由的道德原则构建其伦理学及政治学说,最根本的缺陷在于否定能动的意识获得的物质基础,因而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马克思、恩格斯以科学的实践观批判了康德伦理学及政治学说,并实现了对其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在《庄子》中,作者对孔子仁义学说进行了批判,《庄子》因何要批判儒家,学界有关点认为是对当时社会混乱原因的认识产生分歧,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在本质上的追求乃是相同的。儒道乃至先秦诸子有共同的源头——以"道"自任,以及共同的尊崇自然力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康德哲学中,至善概念源初的涵义是纯粹实践理性之对象的无条件的总体,其派生的具体内涵是道德和与之一致的幸福相结合的整体。在更具体的层次上,宗教的至善和尘世的至善这两种至善概念贯穿在整个康德思想中,都是富有实践意义的理念。至善的理念作为一种实践的理想,为道德行为提供了指导;作为一种信念,至善能够促进道德意向,对持久的道德生活起必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时间图型学说及其现象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纯粹理性批判》的总问题是 :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 ?分析这个基本问题 ,我们发现先导性的问题是 :对象意识是如何构成的 ?在感性论中 ,康德把时间规定为人的感性直观能力 ,是接受对象给予的初步条件 ;通过先验演绎 ,康德证明了对象意识构造的可能性 ;时间图型学说则具体说明了对象意识的构造机制。时间图型学说对批判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其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导向了现象学的解读。胡塞尔的现象学可视为批判哲学的完成 ;海德格尔对时间图型的解释则开启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从康德哲学的性质、休谟对康德的影 响、康德空间学说的本质、《导论》的写作方法四个方面,阐明了《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与 《纯粹理性批判》的关系,说明了前者对后者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9.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因此,德国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的两重性,反映到康德的哲学中,使康德的哲学具有折中、调和的特征,使康德的哲学充满了矛盾,因而人们对康德哲学的评价,便出现了不同的说法。其中有的人认为“康德的整个思想归根到底是为宗教、神学作论证的”,“康德哲学是僧侣主义的哲学”。这种全盘否定康德哲学中的积极的、革命的成分,把康德哲学的保守性夸大成为反动性,把康德哲学和宗教神学划等号是错误的。我认为,康德哲学从本质上看,不但不是为宗教、神学作论证,而且是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批判的。当然,这种批判基本上是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借助于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因素,在保留神学的形式下批判神学。尽管如此,在康德哲学中,主流方面、本质方面是反对宗教神学的。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不仅批判了杜林反动哲学体系,而且对前三十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作了系统的总结。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增加了对当时自然科学成就进行哲学概括的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全面地提出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且揭示了这些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