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华“和合”文化及其对现代管理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现代管理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和合文化与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基本内涵在于其注重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人与人的"和合",人与社会的和谐,国与国的和平共处。传统的和合文化利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新的时代弘扬和合文化的价值取向,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管理理论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与中国传统的人文管理精神相结合,并吸收东西方企业管理文化中的优质成分,相互融突而和合,从而建构中国自己的社会、企事业管理文化精神—和合管理学。完整地理解和合管理学概念,可从和合管理学的原理、控制理论与管理信息系统、和合管理学的企业文化精神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同时,和合管理学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内涵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和合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重要价值理念,是有效处理人类共同面临的五大挑战即人与心灵、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文化路径。和合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场域中不断实现现代转型,指向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凝聚力强大、人民共同富裕、生态环境和谐、国际关系和平等五个维度的价值定位,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力量,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标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底色、集聚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5.
论和合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合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和合思维是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内在精髓和灵魂,与西方注重矛盾思维的传统相比,它以对立和谐与系统和谐为其观测视域和理论致思,体现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智慧。建设和谐文化和确立和谐思维方式,必须以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思想为基础,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继承和创新的历史实践中开创中华文化复兴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从外交哲学的视角理解"和谐世界"理念能够使人们更深入地解释"和谐世界"的内涵.新中国的外交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有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进步思想三个来源,其中和合文化是其根源与核心.中国外交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这是外交哲学与外交实践互动的逻辑必然."和谐世界"是和合精神的时代反映,也是对"求同存异"思想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8.
和谐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以"和"安邦、以"和"治国、以"和"齐家、以"和"平天下,乃中国先人从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胡锦涛同志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强调创造性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建设国家,按照和平、和睦、和合、和谐的精神办事,以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它蕴涵于儒家、道家、释家等思想体系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世纪之交,继承和弘扬“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对21世纪人的健康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学界关于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创新研究成果颇丰。有关研究从传统文化、外交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等多角度展开,强调和谐世界思想是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发扬、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的升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超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不难想象,在这样一种学术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家庭,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最终建立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和谐家庭不仅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家庭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家庭和谐对世界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中国的家庭和谐了,中国社会才会享有真正的和谐,也只有中国社会和谐了,世界才会有和谐。  相似文献   

12.
儒家哲学是由以和合为追求的人道文化、以仁义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以内圣外王为标准的君子文化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到处充满着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仁民爱物,身任天下、忧患以生,贵和尚中、天人合一,修已安人、义以为上等基本精神和价值观念。儒家哲学围绕人来立论,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论述及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它围绕"以德兴国"的战略目标、"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传承创新"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目标,要求坚持人本性原则、知行合一原则、渗透性原则,采取修身立德、榜样示范、践履笃行等多种方法,重点以传统文化的家国精神提神聚气,以传统文化的和合价值浸润精魂,以传统文化的道德追求明德修身。在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的基础上,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德育内涵,坚定了应对道德难题的文化自信,夯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根基,加快了道德建设的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凝聚力文化内核既不是物质文化,也不是制度文化,而是精神文化。一般认为,中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为爱国重民、贵和重德、宽厚友善、重义正道和自强不息。这与儒学所提倡的思想是基本吻合的。因而,在当代要让中华民族迸发出更强的民族凝聚力,就必须大力推进儒学的现代化。儒学现代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人在现代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和谐是中西古今社会管理者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时代语境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哲学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先导,构建和谐哲学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和谐、和合哲学既是辩证方法论,又是创新哲学体系,更是对21世纪人类文化战略的构想,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围绕着如何建立和维持“和”的秩序,发展了关于“和”的哲学、“和”的道德、“和”的治国(管理)思想,构成了完整的“和”的思想体系。孔子的“和”思想最能说明这些问题。它以“仁”为基本内核、以“礼”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精神风韵,倾注着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等问题的无比关心,饱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情怀。  相似文献   

17.
为争取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我们党和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和谐外交的新思路。和谐外交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现代互利共赢观念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构建和谐世界为根本理念,积极开展灵活的多元外交,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继国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之后,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上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这一理念既是为了回应“中国威胁论”之类的论调,更是中国尚“和”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彰显。中庸与和谐是东西方共有的思想与理念,这使得和谐世界的构建具有了被各国认同的心理基础。但是,从我国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仍是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方东美以广大和谐的生命精神为主旨,揭示了中国古代理想政治思想世界.他将儒道墨三家的政治思想一同视为德治思想,并从生命哲学的角度解释了德治思想的形上基础,即是天地体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他追根溯源,叙述了德治思想成立的过程.他认为,在以儒家为核心的指导中国人生活的思想中,政治思想与道德精神是融而为一的,政治生活的形式就是道德生活的形式.政治生活就是要贯彻广大和谐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从古、今、中、外的视角,列出了和谐教育的多种释义,这些对我们认识和谐教育有所启发;其次,文章论述了和谐教育的层次内涵:个体层次的和谐、群体层次的和谐、整体层次的和谐,以及各层次和谐的内涵。个体层次的和谐教育,是指德、智、体、美要和谐发展;群体层次的和谐教育,是指民主、劳动、人权、法制要协调整合; 整体层次的和谐教育,是指科学、技术、人文、和平要协调整合。最后,文章论述了和谐教育的实现途径:要通过科学教育、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和平教育去实现;本文着重论述了和平教育的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