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发话言行、示意言行和成事言行具有趋同、趋异两种关系。赞扬、批评的趋同功能指发话言行和示意言行、成事言行趋同并行;赞扬、批评的趋异功能指发话言行和示意言行、成事言行趋异反向。结合中国"群体导向"和美国"个体导向"的文化特征,对个体独立性反拨批评策略和言语行动进行探究,指出中国吸纳了个体主义元素,美国融入了集体主义考量,批评策略的中美互鉴是东西方文化沟通、调适的自然反应。  相似文献   

2.
赞扬是赞扬方给予受赞方积极评价的言语行动;可以通过常规赞扬达到,也可以借助非常规赞扬和策略赞扬实现.赞扬的学术研究是一块新发地,赞扬本体中的许多核心问题,例如赞扬类别、赞扬功能类别、赞扬功能的运作机制等,有待开掘.提出赞扬的功能划分为两大范畴:外显/同效功能和内隐/非同效功能.在对赞扬进行功能性研究的过程中揭示了以赞扬功能为轴心的赞扬策略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没有对非言语信息的内涵及其个别现象进行探讨;而是换了一个视角,把非言语信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并总结出了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非言语信息的三大交际功能:内隐功能,(外显)伴随功能和模糊功能。内隐功能包括信息功能、代言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支撑(外显)伴随功能的是同效功能和错配(异效)功能;而同效功能和错配功能又分别包含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增效功能和减效功能。这些功能的提出和研究对于开阔我们的(文化)视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批评以及策略批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学术界对于批评的实质性研究很少,在实施批评的过程中,它又涉及到诸多因素;因此根据语境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批评策略自然就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批评为切入点,对这种交往方式所涉及到的重要方面和特征进行了必要的探讨,这主要包括:批评的分类;批评的功能和作用;批评与非言语信息的互动关系;批评与赞扬的互动关系;批评与相关衡量因子的互动关系;东西方批评策略的差异和趋同;常用的批评策略和技巧等。  相似文献   

5.
隐喻功能的探究局限于隐喻外显功能的分类和简论,隐喻内隐和模糊功能(包括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还没有得到开发.隐喻的外显功能和内隐功能分别指隐喻意义和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趋同和趋异;在隐喻的模糊功能中,相关因子的惯常表现是:隐喻意义(明晰)- 隐喻含意(模糊/明晰)- 隐喻影像(模糊/明晰)- 情感(模糊/明晰)- 非言语信息(模糊).  相似文献   

6.
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表面错配而内隐契合的有益于更有效交际的语用手段和策略。隐喻的(外显)功能包括概念易及功能(认知功能)、语言促进功能(包括词汇/意念填充功能、经济功能、语篇(连贯)功能和表述增效(美学)功能)、情感功能、人际调适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对揭示隐喻外显功能—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趋同—的语用运作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人类策略交际的重要语言资源,而且是实现策略社会交际不可或缺的语用策略。作为语言资源的隐喻和作为语用策略的隐喻的同效功能,研究成果颇多;但是作为语用策略的隐喻错配(异效)功能的研究还是个空白。本文通过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隐喻错配(异效)功能-隐喻意义和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以及非言语信息趋异-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表面错配而内隐契合的有益于更有效交际的语言手段和策略;其分类可以理解为一个连续体,(准)固化隐喻和新创隐喻分别位于其两端,挣脱了相似性带来的困扰;隐喻的(外显)功能包括概念易及功能(认知功能)、语言促进功能(包括词汇/意念填充功能、经济功能、语篇(连贯)功能和表述增效(美学)功能)、情感功能、人际调适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可揭示出隐喻外显功能之间趋同一的语用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媒介批评划分为近距的言辞媒介批评、远距的言辞媒介批评、近距的言行媒介批评和远距的言行媒介批评四种类型,并结合台湾30年媒介批评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笔者指出,媒介批评是手段,真正的目标是从批判与纠正之中,逐次建构合适的传播生态,使传媒不但拥有不必担心动辄得咎的消极自由,并且会有积极权利与充分资源,提供人们丰富多样的信息与娱乐,协助人们藉由传媒而温故知新、领略人生。台湾媒介批评实践的经验教训可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非言语信息是管理沟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正确解读非言语信息,有助于在了解对方口头所表达的信息的同时,洞悉其真实思想。从而做到正确把握和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本文详细论述了非言语沟通的定义、类型、功能及非言语信息与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并对常见非言语信息了细致的解析。  相似文献   

11.
意在言外     
言语行为包括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本文以言外行为为重点,分析了会话的一些特点及原则.了解这些特点及原则,有助于我们有效地构建语篇和准确地理解语篇.  相似文献   

12.
X BE X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判断句。表面上看起来主语和表语重复,传递的是"零信息",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语用含义,传递着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是说话人有意选择的一种言语行为。基于言语行为理论,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是由言内、言外和言后三个层次共同作用完成的。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认为X BE X结构的意义解读可以从言内行为上完成对词义的解读,从言外行为来表达交际意图,从言后行为来实现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3.
略谈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语用含义和言语行为两个方面论述了语用等效的实质。语用含义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之发、示言外之力和收言后之果,其中示言外之力是言语行为的核心。语用等效的实质就是传达出言外之意。该文进一步分析了由于言外因素及言内因素导致的翻译错误,提出语用等效翻译和交际语用等效翻译的实现途径,阐明了语用等效翻译在翻译实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文献研究大多将以言取效行为等同于听者一方所产生的实际交际效果;而将以言表意行为、以言行事行为归于言者一方。这一做法无疑是.将同为言者一方的言语行为三分说进行生硬分割,有违理论解释的统一性原则。指出以言取效行为与交际效果是两个层面的现象,其真正统一得取决于言者与听者在交际过程中话语的关联与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15.
小品台词作为某种意义上的"话语",具有行事句的功能,并且产生不同的"言外行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台词可以分为显性的行事句和隐性的行事句。小品演员通过说台词这种言内行为,向对方实施"言外行为"。"言外行为"可以包括"宣告行为"、"阐述行为"、"承诺行为"、"指令行为"、"情感行为"等。  相似文献   

16.
广告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借用言语行为理论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种不同的阶段性行为可有效地解释了广告语的劝说功能。借用关联理论从认识环境关联的暗示性的角度可有效地解释了引用名言名句或流行语的广告语。  相似文献   

17.
翻译要求确保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和成事性效果的对等翻译。翻译时要运用目的语的施为性表述性行为来表达源语文本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汉语的施为性表述性行为虽然有施为性词倾向,但同时也不乏其形式的灵活多样性,而英语形成了语调倾向和句型倾向定势。成事性效果的对等翻译意味着,再现源语文本话语言语行为的全部的,包括潜在的成事性言语行为;刺激目的语文本读者与源语文本读者产生同样的成事性言语行为,即反映。因此,必须注意文本类型与标记、解释和重构语境的运用的强弱。  相似文献   

18.
言外行为是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重点。言外行为包括初级的、明晰的和间接的言外行为,不同的言外行为体现出不同的文体功能。文章简要论述了这三种言外行为的文体功能,以便英语学习者在语言交流中能更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人物对话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家为了表达人物心理意图,塑造人物个性形象,引出行为动作,开展故事情节而刻意安排的。人物对话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整体翻译。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解并翻译人物对话提供了很好的视角,译者通过分析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之间的关系使人物对话翻译更加准确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