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孔子学说体系构成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孔子学说体系的构成,历来有多种说法.本文旨在摆脱诸种"中心说",认为孔子思想是这样构成的一是以"仁"为支柱的修己之学,二是以"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而以"中庸"为基本原理的"中和论"把这两部分结合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对孔子思想结构体系的深入探讨,全面把握,可以促进孔学研究的深化及其思想的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2.
"修己"论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所说"修己"是指主体通过自我修养来充实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以实现人的理想和价值,而非特指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修己以敬"主要是对"野哉"之人提出的修养目标,有很强的针对性,但不具普遍的有效性。"修己"的动力源于主体的欠缺意识及人的理想与追求,是主体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超越性活动。  相似文献   

3.
谈先秦儒家“修己”思想的人性论基础王钧林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讨论过先秦儒家的“修己”思想,指出:“从孔子提出‘修己’思想,到孟子作《尽心》篇以强调‘修心’,再到苟子著《修身》篇以强调‘修心’,最后到《大学》作者以无党无偏的‘正心、修身’说综合了孟苟两家...  相似文献   

4.
六教既是孔子教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孔子所提倡的儒家哲学的集中体现.六教可以看做儒家之道的展开,而儒家之道可以看做是六教的凝结.无论是在个人的成人教化上,还是在政治制度的设计上,六教都是最为经典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日本国际大学办学百年来,始终坚持以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学的教育思想为办学的指导原则.在创立阶段,以田边新之助为代表,创建昌平中学,以儒学"修己"精神,制订"17条修为"作为人格培养的办学的教育纲领;在中兴阶段,以田久孝翁和山冈庄八为代表,创建盘城短期大学,继承并发扬德川幕府以来的儒学传统精神,并制订"行义以达其道"的校训,共同致力于二战后的教育振兴;在当前的大发展阶段,以田久孝翁为代表,创建东日本国际大学,继续用儒学"修己"精神进行灵魂教育和人格培养教育,用儒学"经世济民"精神,开创"和平经济学"研究,倡议建立儒学文化圈,以走向全球化.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编纂而成的中华文化传世经典。《论语》中的“学而不厌,学致其道”、“诲人不倦,善竭其才”、“修己安人,君子人格”、“为政以德,讲信修睦”、“尚中贵和,一以贯之”诸方面,集中体现出修身为政之道。在研读《论语》时,应心存敬畏之心,读其书知其为人,力求融会贯通,善于吸取其精华而无求备于一书一人。研读《论语》,对滋润心灵,滋养人格,对确立高校办学理念,领悟高教管理之道,必有助益。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虽然没有专门论述医学伦理的篇章,但字里行间闪烁着丰富的医学伦理思想光辉.《论语》中,从孔子日常言谈举止中可见他对饮食、养生的一些积极观点;孔子的“仁”和“恒”思想也对从医者医德和医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影响.《论语》蕴含的医学伦理思想主要有:个体伦理层面——养生怡年,身心和谐;规范伦理层面——治气养心,莫径由礼;终极伦理层面——仁心恒德,从医之本.个体身心合“礼”的节制是实现终极伦理的基石;终极伦理是个体身心修养的终极价值取向.术为道御,亦为道用,终而实现修己以安人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8.
辩证法要求人们从事物的整体与系统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孔子研究教育活动,从不拘于一点,眼光开阔,能通观其整体与系统,将教育活动放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去考察.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中就有德教与法制的比较,例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我国教育史学家毛礼锐教授认为:“孔子的这一观点强调了在政治、教育、道德这三者整体化的过程中,教育是道德政治化、政治道德化的中介枢纽.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此外,孔子还提出过“庶-富-教”和  相似文献   

9.
孔子在《论语》中将君子为仁之道划分为三层境界,“修己以安百姓”是其最高境界。在孔子看来,要实现仁道的最高境界,必须为政以德。论题试就为何要“修己以安百姓”,以及如何才能“修己以安百姓”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修己思想在《论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语》一书不仅提出了修己的学理依据及具体要求,并且描绘了修己所能达到的不同层次。通过对修己思想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精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中,等同原则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禁止反悔原则是等同原则的限制性规则,它的使用也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禁止反悔原则的适用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着重探讨了该原则在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明代是潮州儒学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朱子学与阳明学在潮州交替兴落。本文重点分析潮州学人上承朱子之学,又受陈白沙学的沾溉,最后接受阳明学说,形成潮州三门学派的过程。对薛侃、林大钦、唐伯元诸人学说,予以扼要介绍。指出明代潮州儒学注重学术实用性,内容上以《礼》学为核心,有明显伦理学倾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远游》属于边缘话语 ,由政治、道德向哲学游移。《远游》中有两个哲学框架 ,一个是道论 ,一个是阴阳五行说。道论对老、庄思想有所继承 ,同时又融入了精气说 ,发展了道家的自然天道观 ,但在层次上又较之道家有所降低。阴阳五行说制约了对四方物象的描写 ,各方位出现的事物都是阴阳五行说所激发起的类比联想的产物。道论和阴阳五行说在《远游》中不是平行的 ,而是主从关系。道论在作品中生成心灵和道的境界 ,与阴阳五行说相伴随的则是一系列具体的物类事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的理念是 2 0世纪 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在构建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如何既倡导科学精神 (求真 ) ,又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求善 ) ,追求完美的世界和完美的人格 (求美 ) ,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这正是终身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商业秘密保护中"不可避免披露"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事可乐诉雷德蒙德"案确立了商业秘密保护中"不可避免披露"原则."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三个规定性要素是离职员工必须知悉或有理由知悉原雇主的商业秘密、离职员工在新工作中将不可避免地"披露"原雇主的商业秘密、该离职员工的新旧雇主间存在竞争关系."不可避免披露"原则内在地要求采用禁令这一救济方式,但在禁令的内容设计上应尽可能维持平衡.  相似文献   

17.
把握时代性,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出发,探究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独特之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基本原则、现实动力和根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动力和根本要求。离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性分析,我们将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衍生发展的具体路径,也无法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现实生活以“化中国”——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现实的发展道路,不断地解决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并指引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南宋词“复雅”理论在理学“崇正”思潮影响下形成了以东坡词为“正统”的词学正统论和词学宗派论,而词的创作则在发展东坡词法基础上逐步形成以“抟搦义理,劫剥经传”为表征的宗义理词风。在词人群体形成及演变方面,理学人士对苏学的推崇不仅直接促成了南宋苏轼词派的形成,而且在苏、辛词派交替过程中起极重要的中介作用。随着程学地位的不断提高,宗程学或具有程学倾向的词人不仅从思想、理论与创作方面拓展了以崇苏为基点的“复雅”词风,且还以极大热情参与辛派的建构并逐渐形成理学家词人群。考察南宋词风演变及词学理论的文化背景,理学无疑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如果忽视它的存在,将难以对南宋词理论实质、词派演变及创作倾向作全面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国家行为原则和主权豁免理论是国际法中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适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当事人的利益.但是,两者极易混淆.国家行为原则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决定了它与主权豁免理论既存在密切联系,又存在本质区别.美国的司法实践活动揭示出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对国家行为原则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庸》在宋代地位的上升与一般儒者对其的研究息息相关,这其中就包含了司马光、陈襄等的《中庸》研究。司马光、陈襄等的研究主要从对道的界定、对中庸之道的重视以及对《中庸》教化功能的阐发三方面入手,通过研究得出了"率性之为道"并不指"道"是"率性"的结果、道是由性转化过来的结论,认为道先天就存在、对道的重视就应该关注具体化后的中庸之道以及诚明之性影响下的教化。司马光、陈襄等的《中庸》研究体现出了对传统儒学之道延续的特点,这个研究并没有实现儒学理论体系的突破、没有建立起儒学本体论和实现道的本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