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侵华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本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由北向南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并积极准备向东南亚扩张。日本法西斯敢于发动侵华战争,并积极准备挑起太平洋战争,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政府长期对日本推行经济绥靖政策,给日本起了输血打气的作用,支持和纵容了这个战争祸首。本文试图就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日本实行的经济绥靖及其原因做一点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前辈和同行们。  相似文献   

2.
西南战争是日本明治政府平定士族反政府叛乱的一次重要战役。这场战役是日本革新势力与守旧势力的一场总对决,是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以中下级武士为多数的士族阶层是推翻幕府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保留着巨大的权利。而明治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触犯了士族阶层的利益,二者激烈的冲突下最终演变成1877年的西南战争。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代表封建势力的士族的失败和明治政府为首的新兴势力的胜利。西南战争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场战争扫清了日本士族势力,使政权完全集中于明治政府,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由民权运动的勃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中,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日本也不能例外,其战败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的:综合国力的相对低下是日本战败的根本原因;原料、能源不足是日本战败的最直接的原因;动员形态和行政机制的不完备是日本战败的重要原因。如果说一、二两个因素是日本战败的硬件的话,那么第三个因素则是日本战败的软件。正由于日本经济在各个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其最终的败局便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4.
在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中,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日本也不能例外,其战败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的;综合国力的相对低下是日本战败的根本原因;原料、能源不足是日本战败的最直接的原因;动员形态和行政机制的不完备是日本战败的重要原因。如果说一、二两个因素是日本战败的硬件的话,那么第三个因素则是日本战败的软件。正由于日本经济在各个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其最终的败局便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5.
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侵略国有责任对被侵略国进行赔偿 ,而日本却最终逃脱了对侵华战争应负的政府赔偿责任。笔者认为 ,冷战是日本逃脱政府赔偿的根本原因。表现为 ,冷战之前盟国对轴心国的态度和《波茨坦公告》为日本逃避侵华战争政府赔偿埋下了祸根 ,而苏联对日作战后对中国东北的掠夺又成为中国政府对日索赔问题的障碍 ;东西方对峙下的中国内战、越南革命、朝鲜战争使国际关系 ,尤其是中、美、日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使日本在侵华战争政府赔偿问题上有了回旋余地并从中渔利 ;冷战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使中国政府放弃了对日政府的赔偿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国内学界无人问津的部分日本民众盲从战争的原因进行尝试性探讨。作者认为,驱动部分日本国民盲从战争的因素有3个方面:(一) 自古积淀于日本民族心理潜层的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的左右;(二) 近代以降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毒化;(三) 连战连捷的对外战争对国民心态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以其优势兵力迅速席卷了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1941年12月中旬,日本为了切断援蒋路线,逼迫蒋介石政府投降,便开始大举人侵缅甸。为了协助英国保卫缅甸,确保援华路线的畅通,蒋介石派遣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结果以中英联军的失败和缅甸的陷落而告结束。中国远征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本文试就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败的军事原因作初步探讨。一、军队集结迟缓,路误战机战争开始时,从交战双方的兵力对比看,当时国民党政府动员入缅的兵力为3个军(第5军、第6军、第66军),总兵力达10万余人。另外还有英国掌握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我到湖南省怀化地区几个侗族自治县作了一些考察,耳闻目睹侗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侗族是湖南省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据1984年底统计,共有519300人,主要聚居于新晃、通道、芷江侗族自治县和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侗族人民长久以来生息繁衍在这里,所以这个地区侗族风情浓郁。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歌,种类很多,除取名歌、姑表歌以及赞老人、团寨等礼俗歌外,大部分是情歌。舞蹈以多耶、芦笙舞为普遍。多耶是集体歌舞,十多人至数十人不  相似文献   

9.
日俄战争,是沙俄和日本分割中国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在这场战争前夕,沙俄和日本背着中国政府和朝鲜政府,进行了一场无耻的外交谈判.对于这场外交战,苏联史学界一直认为:沙俄政府在谈判中作出了日本所要求的“让步”.沙俄所以让步,是因为对战争“没有准备”,或“准备不足”;“不想和日本打仗”①.这种见解,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本文试图根据历史事实,阐明沙俄推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政策的实质,澄清苏联史学界在这个问题上制造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
对日本军国主义幽灵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文化中有和平文化,也有战争文化。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始终伴随着进步的和平文化与反动的战争文化之间的斗争。纳粹德国把尼采这个声称战争给人类带来无穷好处而和平“违反生物原则”的人奉为思想之父,希特勒把“人类在永久的战争中长大成人,而在永久的和平中必将灭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日本军国主义者大肆宣扬“战争是建设之父。文化之母”,鼓吹所谓“唯有充实军备,方可发展实业。贸易随着国旗而进展。”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战争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在日本,军国主义幽灵不散,成为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内部的争斗,使得中国人没有保持胜利者的尊严和地位;中国政府放弃日本的战争赔偿,使得日本人没有付出犯罪成本,甚至没有犯罪感。这是因为,中国人的胜利观是非常错误的,只注重道义上的胜利,不主张胜利者的法律权利;中国人以阶级区分战争的受害者与侵略者,模糊了犯罪的主体;以"和为贵"处世原则结交世仇邻国——日本,使得中国没有很好的履行胜利者的法律权利。这些都是日本人错误历史观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动员和组织人民,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中国共产党倡导和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和保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共产党倡议和推动下实现的。它的建立,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东北。随后,日军又向关内发起进攻。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促进者的中国共产党,积极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努力。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提  相似文献   

13.
日本幕府的由来与衰败江鸟公元1868年元月,在日本京都西南郊的鸟羽和伏见两地,一场日本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血战,正残酷地进行着。因为这一年是农历戊辰年,故日本史上称“戊辰战争”。在鸟羽、伏见地区激战了三天,天皇政府以五千人的兵力打击一万五千人的德川幕府军...  相似文献   

14.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5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人民在反对外国侵略战争中,走过了105年。其中,除了抗日战争,其它反侵略战争都失败了。中国人民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经过8年浴血奋战,终于使自己又重新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中国历史发生了伟大转折。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认为几个月内就可以打败中国。日本参谋本部在其制订的《在华北使用武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中,曾口出狂言,要在两个月内消灭驻扎北平一带的29军,用三个月的时间战胜国民党的中央军。日本侵略者没有也不可能看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后至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战争形势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日本侵略军分路深入中国领土,正面战场的战事达到了顶点。武汉失守后,日本在中国关内战场上的兵力达24个师团,近100万人。从战役上看日本是胜利了,但从战略的全局看,它极大地失败了。因  相似文献   

15.
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大地,一马平川。对于中国,或许对于世界来说,这里都是一个不寻常的地方。它的不寻常就在于它与战争的深厚渊源。且不说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古件,在全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我们就读到了关于陈胜吴广、项羽刘邦、曹操刘备、以及李世民、朱元璋的战争故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四千年历史中,这里平均每二十年就有一次大的征战。这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企业文化陈银庆一、企业文化及其理论的形成7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美国和西欧各国。使许多西方学者感到困惑的是“日本人到底有什么秘密?”,对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原因,尽管有各种说法,如巨额美元援助、亚洲的二场战争获得实惠、在旧本实现了土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茹志鹃的作品《百合花》和前苏联杰出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都是以战争为背景而创作的,两篇小说一问世就在社会上赢得了巨大的赞誉,几十年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盛赞,成为不可多得的佳作。这种成功,究其原因,倒不在于两者都是战争小说,而主要是由于两者都探讨了战争中的人性美。本文从虚写战争、英雄平民化和抒情格调三个方面来挖掘文本所表现的战争中的人性美这一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事变发生后,日本陆军省内部出现了两派,一派主张立即扩大侵华战争,一派则主张采取"不扩大"方针,将事变作为地方事件加以解决,以达到蚕食中国领土的目的.但在极短的时间里,日本政府就将"不扩大"方针改变为全面侵华方针,本文拟就日本这一方针的变化做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历史表明,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始终不离战争阴影。我们从两次世界大战可以总结出发生战争的原因,即强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对市场、原料、领土、势力范围控制权的争夺。可以预料,当人类继续沿原有轨道前进时,国际力量的不平衡现象就不会消失,因之导源于各种利益的国际摩擦,以至战争仍会不断发生。二战以来,虽未酿成第三次  相似文献   

20.
武士道嬗递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8、9世纪 ,适应武士群体战争实践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武士道 ,12世纪末随着镰仓幕府的建立而成为制度的道德规范 ,17世纪经山鹿素行等武士道理论家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又成为信仰的道德规范。 19世纪后半期 ,由于明治政府的强制推行 ,武士的道德规范发展为日本全民的道德规范。武士道以利益为杠杆 ,靠生命来体现 ,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精神资源 ,驱使臣民以统治者的意志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在日本人 10 0 0多年的历史创造中 ,武士道崇尚武勇的“战争之道”和强调忠诚的“献身之道” ,逐渐与日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融为一体 ,沉淀为日本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至今仍然对日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