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世界主义的局限性[美]G.格里斯约翰·希格曼先生在极力倡导美国世界主义的同时,提出多元文化论者有过份强调种族和文化上的歧视而忽略了经济不平等的倾向。他担心多元文化论由于强调文比教育上的差异会引起人们只对知识界不平等的现象予以关注,主张通过倡导美国...  相似文献   

2.
初等教育公平是无差别的个人入学机会平等原则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的平等原则的应然.保证初等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的平等,其实质是对初等受教育者、教育过程和教育成功概率在法理上平等精神的体现.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包涵了教育资源在分配过程中出现的一致性、差异性、补偿性等特殊性.从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消解初等教育学校之间的差异,贯彻初等教育资源分配平等原则是保证初等教育能够公平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复杂的理论问题。目前,理论界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理解颇具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种观点:一、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主张公平优先,以公平促效率;三、认为两者同等重要,不应区分孰先孰后。一段时间以来,这几种观点处在一种相持状态。 本文认为,以上几种观点都未能充分科学地表达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鉴于此,本文认为有必要提出自己认为适合我国目前需要的公平主张。 公平的两种涵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 人作为一种理性动物,在它的生活中具有多种价值取向,其中自由、平等和公平(或正义)就是基本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三种价值取向并不是完全等值的。 公平作为人们最高的价值理想不仅区别于自由和平等,而且包涵着自由和平等。或者毋宁说,正是自由和平等构成了公平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公平所包涵的自由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机会平等的公平(也有的学者称之为起点的公平);公平所包涵的平等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结果平等的公平(也有的学者称之为结果的公平)。 所谓机会平等的公平,指的是人们应该具有充  相似文献   

4.
梁晓凤 《学术交流》2007,(8):172-175
民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是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产生的土壤,中国近代教育思潮是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成长的甘露,近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升华的有机肥料。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以民为贵,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他主张通过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通过民主教育以实现真正的民主,并尽量发挥大家的创造力。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开我国"教育公平"的先河,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各国致力于教育公平的实践中,教育公平的政策和措施不仅受到人口构成、民族种类、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更容易受到一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教育的发展也对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文化发展水平起到了相应的促进作用。教育作为现代社会价值、资源和财富分配以及社会分层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人们普遍要求打破社会精英阶层对于教育特权的垄断,使受教育权成为每个人基本权利的组成部分。教育机会均等观念的演变在美国的教育公平实践中得以体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认识与强调,是美国教育公平实践的重要特征。美国早期的教育立法与具体措施的落实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证。20世纪80年代以后,择校制度逐渐成为美国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策略转向。英国的教育公平实践始终与其制度变革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英国不同时期对教育公平的探索体现了不同时期教育改革的任务,更是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发展的具体反映。在经过英国人民的不断斗争后,英国政府在基础公共教育方面不断对教育公平进行探索,在实现入学机会均等、努力消除地区和校际差距以及第三条道路中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孙一平 《学术交流》2007,8(8):33-35
平等和公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人们理解和运用这两种观念时,很容易将它们混淆。当代学者多是在"什么的平等"这一角度上看待平等的概念,而忽视了平等的本意和平等的价值。现代理解平等不仅指相同性,还包含了利益和差异的因素。平等作为理念给人一种永恒的理想,同时对普遍平等的现实效果考量衍生出现代意义的公平。现代意义的平等只有在公平、正义的框架下才有真实的内容。在这个框架下,平等为公平提供理念的支持,公平则成为平等思想的价值延伸。公平在价值上超越了平等,并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社会公平的实现成为了当今人类社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公平是需要人类不断探索、实践的治世原则,是固守着特定平等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弱势群体的教育利益补偿,促进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实的强烈吁求、教育公平的理性诉求和公共政府的责任使然。教育政策作为政府对社会全体成员的教育权益进行权威性分配的方案,在教育公平实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教育领域弱势群体利益分配和补偿的主要手段。转变理念,民主决策,合理表达弱势群体的教育利益;明确教育政策补偿的构件,加强弱势群体补偿的针对性;加强教育政策补偿的执行力度,积极促成教育公平的实现,成为教育领域弱势群体利益补偿机制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无疑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目标之一,教育公平实质就是教育机会均等.然而迄今为止,教育机会的均等往往只是理想而非现实.平等学业成就的实现,至今仍然是一种比较遥远的理想.它不仅反映了与生俱来的个体差异、适应这一现实的"差别性教育"的不足,也反映了在贫富分化、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中,具有传递性的"文化资本"在教育中的深刻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教育公平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夏家春 《学术交流》2004,(7):161-163
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公平、教育机会公平、学业成就公平和教育效果公平。鉴于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基础教育"贫富分化"愈演愈烈的现状,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应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确保各阶层受教育群体和个体受教育的权利相对平等;打破以户籍为依据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将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纳入教育财政预算。同时,构建校内平等、无差别、无歧视的教育环境,以灵活的办学方式,提供周到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胡亮才 《创新》2015,9(1):21-25,126
"珠峰计划"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因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教育公平的实现。"珠峰计划"中差异性原则的缺失、权力和机会平等的缺失、补偿性原则的缺失,使教育公平很难落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有必要进行大面积的"土壤改良",在学校教育与管理、人才评价机制等方面落实教育公平,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大潮将世界各国席卷入相互共生的全球化空间,教育场域也充斥着多元文化主义的渗透与拷问.然而,多元文化主义的倡导及其行为模式更多地止步于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并未解决文化间平等对话的现实困难.就学前教育而言,对实践过程中文化迷惘现象的反思、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在地化理解和适宜性文化的本土生成,是应对全球化挑战、推进中国学前教育合理发展的应有取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外伦理学家关于公平原则的多元主张的描述,指出应该信守什么样的公平原则是一个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评估了种种公平观的得失后提出目前我们应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将有价值的东西统统存留,以整合出我们所需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淑文 《学术交流》2006,(11):43-47
环境公平是社会公平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公平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并影响了人类的社会公平,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隐患。鉴于环境资源在代内及代际配置上的不公平以及我国存在的贫富、区域、城乡差距拉大的现状,应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国家产业补偿制度、发展循环经济与可再生资源、保障公众参与制度等途径,实现环境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的奥运会,对促进文化公平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享受文化资源、文化活动的平等机会,有利于消除因主体的差别而存在的特权现象。文化公平的建设将推进首都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倪娟芝 《社科纵横》2008,23(12):153-15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本文通过对教育公平的界定,对和谐社会视野下教育公平现状,以及造成教育不公平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逐步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均衡;停办重点学校,实行公办中小学就近入学;建设和谐校园;建立弱势补偿的政策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有效提升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国有森林生态效益被无偿使用,森林经营者利益得不到保证,为保证国有林可持续发展经营,完善现行补偿制度刻不容缓。从法律管理的视角分析我国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体系、补偿要素的内容、补偿的实施机制等方面的缺失,完善补偿制度应着眼于: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立法目的与价值取向应该旨在协调国有林经营管护各方的利益,化解彼此间的利益冲突;维护社会公平,包括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明确确定补偿范围,完善补偿要素;规范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透明的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信息公开制度、可持续的保障机制和完备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刘娜 《社会工作》2008,(14):47-49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人们的教育满意度并没有相应地提高,反而教育不公平感却增强了,这源于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关于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论著很多,说法各一。综观各种说法。基本上都是从“公平”和“效率”的概念辨析出发,再以社会的价值取向或道德标准分析其利弊,然后提出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见解。许多人都认为公平与效率,正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因而有人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人主张公平优先,以促进效率;也有人认为两者同等重要,不分孰先孰后;还有人认为应当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一论题,还原为“平等与效率”的权衡。有的人则把“公平”与“效率”完全看作是经济学的伦理问题,从伦理学的意义上来研究“公平…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是教育中的瓶颈问题,信息社会的发展为教育公平理念的重新解构提供了外部环境.纵观当今信息社会,技术的发展、理念的变革、新教育模式的产生等都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可能的条件.然而,公平是相对的概念,它并不会在某段时间内达到最后的实现.基于信息社会实现教育公平存在着数字鸿沟加深、教育与技术不能有效整合、"孤岛效应"浪费资源以及信息伦理缺失等潜在问题,国家应实施宏观调控,协调地区之间教育信息化,完善信息网络行为的法规建设;学校应致力开发教育资源,自主创办特色文化与品牌,并赢得企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李群芳 《学术交流》2007,(7):183-186
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体现了教育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分配和平等享用的价值观念与准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内在要求。目前,我国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缺失,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因素,阻碍了实现教育公平的进程。对此,我们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配置教育资源,并且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特性以及存在的不公平的实际,公平合理地配置不同阶段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加快实现教育公平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