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利娟 《社科纵横》2008,23(1):161-162
语用等值的概念是语用学在翻译研究中应用的体现.语用等值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使其优于语形等值和语义等值.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探讨,语用等值就是言外之力的等值,而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地表达言外之力则与对文化的理解和诠释有着重要的关系.语用等值既重视语言的功能,又突出了文化的制约作用,对确立翻译标准和评价翻译作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境与文化意象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从认知的的角度来解释语言中的各种现象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认知语境是认知语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关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是认知语境的基本操作单位,而语言的文化意象作为一种隐性文化,以其不可译性成为翻译中的难点.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文化意象移植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的成败.认知语境中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与文化意象有着密切的关系,译者的认知语境制约着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徐湄 《学术交流》2008,(1):141-143
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语言在目的语中的文化功能再现.这是因为:1.语言只有在它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翻译的唯一目的是让处于目的语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了解翻译内容,接受翻译内容,达不到这一点,翻译就失去意义.2.翻译活动受目的语文化背景的制约.翻译本身不是单纯的文字活动,而是一种文化活动,在翻译内容上它受意识形态和强势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译者文化身份和文化倾向的影响.3.翻译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化功能转换的过程.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实质上是在实现它的文化功能.要使一种语言中的文化成分传入另一种文化中,就必须实行语言的文化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4.
何孟良  张立 《社科纵横》2012,(7):175-176
翻译局限一直是困扰译界的一大难题。语言结构的独特性、音韵、双关等在其他语言的不可复制性、言语意义的开放性等因素都是造成翻译局限的原因;不同文化所具备的独特要素或是个性特点构成了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进行交流的障碍;再则,原文作者和译者在语言的个人运用风格上也不尽一致,故译文难以全面把握原作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神韵。本文试图从语言差异、民族文化特色和作家与译者的创作风格等方面探究翻译局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颜泓 《社科纵横》2012,(9):177-178
汉语、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英译汉、汉译英时了解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是做好双语翻译的关键。笔者认为,翻译课教学中加大文化教学含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与处理跨文化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双语翻译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杨晓红 《社科纵横》2005,20(1):190-191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 ,更是文化转换。英汉语言中大量词语在文化意义上的差异给翻译带来了障碍。这些具有差异的文化词语按照联想意义可分为四类 :联想意义不同或相反 ;联想意义部分相同 ;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 ,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 ;词汇空缺。对于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的翻译 ,大致采用以下五种模式 :文化植入、文化阻断、文化诠释、文化融合和文化归化。  相似文献   

7.
马慧 《社科纵横》2005,20(1):192-193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语典故成语的起源及翻译 ,并按各个文化层面进行分类 ,使英语学习者既能学到文化 ,又能学到语言 ,并从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通过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的了解来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彦仕 《社科纵横》2011,(10):172-175
以权力差异为先导的后殖民语境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无论在文化价值观、诗学规范,还是读者意识等问题上都会体现出一定的主观意识,表现其个人或社会的价值取向、翻译行为和策略选择。文化身份和翻译行为的关系实质上是译者在两种语言的诗学规范和文化价值观上加以抉择的体现。选择辜鸿铭的译者文化身份为个案分析,从后殖民视角分析他在译介实践中的翻译行为,探究文化身份有利于深化对译者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使用和翻译意图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奚晓丹 《社科纵横》2014,(8):143-144
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是一种社会行为,所涉及的变数很多。传统的翻译研究往往停留在字、词、句的层面上,这往往脱离了目的语与元语言的转化。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背景的文化差异,导致译入和译出的非对应性,忽视了目的语读者的期望。因此,本文将从诗歌小句的视角,通过运用主述位理论来试图对英汉诗歌的翻译结果影响进行分析,解读诗歌元语言(source 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化移入在诗歌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以及在翻译的过程中该如何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文化对翻译影响深远,翻译有利于文化交流发展。本文以差异很大的英语和汉语文化为基础,讨论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当代著名翻译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本文通过分析与文化关联性强的诗歌翻译中的典型例子,论证了功能对等理论运用的有效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苏春梅 《学术交流》2007,(5):155-157
翻译既是语言的之间的转换,也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它既是一种跨语言的活动又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文化差异是跨语言翻译中的一大难点,同时也是造成翻译过程中信息走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遵循文化原则。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翻译思维习惯,熟练运用翻译的基本技巧,使文化信息传播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文化意象翻译的实质是体现文本间文化意蕴的吸收与转化。为保存源语文化意象原有的文化特质和蕴涵,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是一种必然,同时必须权衡译语文化的互文接受能力,才能将源语文化意象的互文性映现至译语文化,产生出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相互作用后的新的文化意象。着眼于文化意象的互文性,探讨互文性与文化意象翻译的关联性以及文化意象的翻译转换策略,规避可能出现的消极互文干扰,对于翻译这一具有明显互文属性的文本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亚莉 《社科纵横》2006,21(12):192
当代翻译理论日趋凸显出与文化研究逐渐融合的趋势。本文通过探讨文化与文化研究,以及文化研究又是怎样以其特有的方式来影响当代翻译理论的,从而揭示出:正是近年来文化研究对翻译的逐步影响和渗透,才给当代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角度和视野。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西方翻译研究逐渐开始向文化转型,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则是八十年代初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大潮中兴起的一派译论。一方面,由于翻译与女性有着同样的遭遇,在各自从属的等级秩序中都处于弱势地位,人们惯常用性别话语来描述翻译,将翻译女性化,翻译文献中因而含有大量的性别歧视语言。这些性别歧视涉及三个方面:描述原作与译作关系的性别隐喻、描述翻译过程的性别话语以及译语使用上的性别问题。另一方面,翻译是女性进入文学界以及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敏 《学术交流》2004,(12):162-164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好教材。但在翻译、文字、文化现象、注释等方面也存在欠当之处。古汉语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直译欠明时,再补以意译;古汉语经常出现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等语言现象,注释中要予以注出;文化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注释时不能以今律古;古汉语的注释要明确、完整、贯通,当注的一定要注出,不可失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林语堂英译作品《浮生六记》个案的分析,发现为了使弱势文化的文本顺利进入处于强势的译入语文化,使其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就要向译入语的语言及文化规范靠拢。其中,译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所选择的文本及翻译策略首先需遵守译入语文化的各种规范,其次还要在不与译入语文化规范起激烈冲突的情况下,满足译入语文化读者对源语文化异质性的期待和文化心理需求。因此,译者一般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样译本才能在译入语体系固有的规范中,获得译入语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论习语中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晓丹 《学术交流》2004,(5):136-13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要想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一门语言,就一定离不开该语言所在的地域文化。英语习语是英语中的精华,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如何运用已学的文化知识恰到好处地把英语习语翻译成汉语对于译者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李育鸿 《社科纵横》2007,(10):177-178
要成为一名称职的翻译至少要通晓两种语言,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翻译技巧,还必须熟谙两种文化,这样在笔译和口译过程中才能领会"弦外之音",并把它们恰如其分地在译文中表达出来。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认为翻译是一种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再创造过程,其关注的焦点是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意义的对应转换,文化屏障是可以跨越的。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7,(7):157-159
语用模糊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创作手段,从原作者的角度说,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传达模糊美感;从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来看,人物在言辞方面会采取一些语用模糊方式传达意义。而语用模糊的翻译更涉及两种模糊语言体系和各种不确定文化因素的转换。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各种语用模糊现象的定义、区分和翻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所采用的翻译方法进行讨论,旨在探讨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翻译的难题及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极为丰富,其中尤以格式固定,结构稳定的成语为重。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此成语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本文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成语为例,探讨如何灵活运用英汉成语翻译策略,以尽可能在译文可读性和保留原语文化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