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东坡书传》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坡书传》是苏轼自己颇为重视的三部经学著作之一,历代《尚书》学者也多有称引,但是近代以来却无人注意该书。本文从《东坡书传》的撰写和流传、《东坡书传》的主要成就和后人对《书传》的评价诸方面,初步探讨了《东坡书传》的学术价值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苏轼广为流传的遗闻轶事,从幽默的视角来重新观照东坡的人生形象和内在精神。文章不仅归纳分析了东坡的政治幽默、社交幽默、自我幽默这三种幽默类型及其特征.而且探讨了东坡人生幽默的成因及其发展轨迹.挖掘了东坡人生幽默的深层内蕴及其文化意义。文章认为,东坡的人生幽默是在他整个生命旅程中不断得到发现、培养和成长的;幽默不仅改善了东坡的人际关系.使他赢得了厂大文人和读者的喜爱.而且使东坡的人生闪耀出智慧的光彩和乐观的精神;幽默最终溶入了东坡的生命和血液之中.成为他整个人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论云南省的民族竹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云南地区的民族竹文化,认为民族竹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竹建筑、竹食品、竹服饰、竹制交通工具和设施、竹器物、竹乐器、竹制生产工具等方面;民族竹精神文化主要由竹崇拜(竹图腾崇拜、竹生育崇拜、竹祖先崇拜、竹自然神灵崇拜、竹巫术崇拜)、竹民俗(竹婚俗、竹丧俗、竹节日习俗)、竹歌舞、种竹护竹习俗等构成。  相似文献   

4.
“与君到处合相亲”──与可、东坡的十载修竹情赵梅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余最。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虽云死生隔,相见如龚隗。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斯人”已逝8年矣——时为元元年(10...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苏轼在密州时的词作:1.无柳七郎风味,自是一家;2.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3.用词写悼亡,是东坡的首创。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最早的国家。正是这样,在我国文学艺术、诗词绘画、民间习俗中,都有猪的形象。王羲之以猪来比喻书法,十分形象,“凡字,多肉少骨谓之墨猪”。陆游以诗来赞美猪:“丰岁鸡豚贱,霜天棉粟稠“。苏轼也有诗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他还刨制名莱“东坡肉”,早晨起来大吃猪肉。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竹文化探析王平主要聚居在湘鄂川黔交接处的武陵山区的土家族,种竹历史悠久,并由此孕育了悠久的竹文化,即以竹及其制品为表现对象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心理的总和。本文将从竹与土家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来对土家族的竹文化作些探讨。一、竹与土家族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画竹的三段论,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眼中之竹源于自然之竹;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付,但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不仅生于胸中之竹,而且是艺术创造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9.
东坡生于眉山,平生对常州情有所钟,最后终老于常州。理解东坡的常州情缘,是深入体会东坡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考核了东坡在常州境内所作的六首词,对其写作时间和背景作了辨定,对其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0.
东坡词风与释道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东坡是我国文学史上诗、词、散文兼善的文学大家。单就词一方面而言,他的贡献尤为杰出。而东坡受释、道思想的影响是很深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那么东坡的释道思想与东坡词风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一问题过去的文章很少论及。故此本文拟就《东坡乐府》所呈现的创作风貌,与东坡释道思想之间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望方家与同好斧正。 东坡思想的显著特点是“杂”。他所倡导的“蜀学”就是儒、释、道三教揉合的“大杂  相似文献   

11.
东坡词开词史上豪放一宗,誉满古今。然东坡何时始为词,清以前无人考证。朱强村与龙沐勋首为东坡词编年,其上限自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壬子始,时东坡年37岁。其后海内外学者皆宗之,虽也开展过讨论,却难脱朱、龙之樊篱,思考的是壬子前何以无词,不曾思考壬子前是否无词。本文另辟蹊径,援之事实,广征博引,考证出东坡自宋仁宗嘉裙五年(1060)庚子即开始写词,提出了东坡诗、文、词创作同步发展说,解决了数十年来东坡研究中一个令人深思而不得其解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坡诗话全编笺评》前言王文龙(一)从现存资料看,《东坡诗话》之名初见于《诗话总龟》前集。《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类载《东坡诗话》1卷,《郡斋读书志》小说类则作2卷,称好事者据苏武杂书有及诗家者集成。元人陈秀民编《东坡诗话》《学海类编》本作《东坡诗话...  相似文献   

13.
古人素重明道、气节、情操,(一如今天我们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构成人生哲学的重要内涵。也是无数贤哲、诗人所表述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东坡绝句中的部分哲理诗略作论述。一元丰8年(公元1085)东坡在汴京为宋初僧人画家惠崇的两幅作品题诗。这里只说鸭嬉图:...  相似文献   

14.
东坡论陶述评东麓在中国诗歌史上,陶渊明被重新发现,由诗名并不显赫一跃而成为巍然一大家,这主要应当归功于苏东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后世诗人和学者往往是通过东坡而认识渊明的。的确,东坡论陶的深刻、独到和较为系统化,堪称古代(尤其是宋代)诗论家中作家论的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郑板桥《画跋》中“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次“化相”规律做出一些探索,并分析其“化相”的方法、作用和意义,以求对传统意象写意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东坡学富才高,喜用典故,但疏于查对,舛误不少,确实有碍解读。本文通过考查相关文献史料,对所见东坡用典失误之处进行了辨别订正。  相似文献   

17.
七贤之游与魏晋隐士及其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登、王烈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隐士,七贤是魏晋名士文化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为了逃避惨烈的朝廷党争,不约而同地选择离开是非丛生的京城而隐居簇竹野水间,以此宣示对礼教的叛逆、对世俗的鄙薄和对养生的追求。本文以史料钩沉的方法,探究了孙登、王烈等隐士的行迹,认为孙登、王烈等隐士主要活动于苏门山、抱犊山、宜阳山、汲郡北山等地;而竹林七贤则追踪孙登、王烈的修炼行迹,遍游太行山的南段和东坡,由此开启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另类名士加隐士文化。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以庄子的自然天道观为武器,斩断一切心灵螺绁,进入无所拘羁、自由和谐的境界,实现人生的超越。自谓“意其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令其词笔“跌宕于风烟无人之境”,惆傥不羁、豪放旷达,摧枯拉朽、标新立异,实现艺术的超越,创作了前无古人、雄视百代的不朽词作。借用东坡的话说,造就东坡词者,“非才也,气也”。  相似文献   

19.
合浦东坡亭位于合浦师范学校内东坡湖的小洲之上,与不远处的一口“东坡井”遥遥相对。湖中有水,水面有荷,有燕子斜斜剪过,有蜻蜓东点西点,很容易就让人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在上头”的著名诗句。亭子不大,并不雄伟峻拔,但正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相似文献   

20.
东坡诗歌美学探幽(上)王文龙东坡论诗是颇负盛名的。他的一些关于诗歌的富有美学意义的命题或见解,每为古今识者所称引,所揄扬,其声名之大,恐伯不是古代一般诗论家所能企及。然而好比隐藏在云雾中的神龙,时而露出一鳞半爪,却始终未见全体,东坡诗论以及诗歌美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